现在糖尿病已经是国内发病率非常显著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了,根据数据统计,中国成年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已经高达11.6%了,所以监测自己的血糖就显得很重要了,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很怕高血糖的出现,但是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风险并不亚于高血糖,轻则头晕心悸,严重的可能会休克,还有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
那么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时候,该怎么去处理呢?其实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虽然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控糖过度引起的低血糖,但是也不排除其他因素,所以,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引发低血糖的原因,然后再对症处理。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不同情况引起的低血糖,以及对应的处理方式。
1营养不良引起的低血糖
因为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所以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就格外注意自己的饮食,将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糖分的食物统统拒之门外,虽然短时间对控制血糖又显著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身体营养严重不足,最后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而这种情况所引起的低血糖,在发作之时,患者最好及时喝一些葡萄糖或者是蜂蜜水来补充糖分,或者也可以吃一颗糖来缓解低血糖的问题,能够帮助改善一些头晕、心悸的不适症状,不过如果这些方法都不管用的话,医院检查,然后让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水来达到补糖的效果了。
2服用降血糖的药物引起的低血糖
在服用降糖药之后,要记得最好不要久蹲久坐,因为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心慌、软弱无力的低血糖症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服用降糖药之后,药效成分开始发挥作用,人体本身就处于轻微的低血糖状态,如果此时还去久蹲久坐的话,就会导致持续性的低血糖,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有可能会导致脑功能障碍,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3肾功能受损引起的低血糖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时间服用降糖药,会对肝肾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当肾功能受到损害之后,就会导致胰岛素的降解减少以及对胰岛素的需求减少,如果不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的话,就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适当的吃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来改善低血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