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我国0到2岁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快速上升,超过4成家长在接受调查时表示,自己的孩子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症状。
调查结果显示,婴幼儿过敏的相关风险因素最主要的是遗传家族过敏史,父母均有过敏史的婴幼儿过敏发病高于父母无过敏史的婴幼儿3.6倍,在孕产期造成婴幼儿过敏的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吸烟或二手烟、孕期使用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孕期经常使用消毒剂或杀虫驱蚊剂都会增加婴幼儿发生过敏的风险。在哺乳期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3天内不是纯母乳喂养,添加普通配方奶粉等。视频报道↓↓
作为全国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从年至年接诊的全国各地愈千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按照年美国国家过敏及感染性疾病研究院制定的严重过敏反应诊断标准,筛选出人纳入本研究。经过对名病人的次休克发作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85%的休克诱因可以明确。总的来看,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余15%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休克。
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单里,小麦为元凶,占到总诱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占到20%;随后是豆类/花生占7%,坚果/种子占5%。其中,最常见的致敏水果为桃子,最常见的坚果为腰果。
从发病严重程度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而水果蔬菜类倾向于轻中度。
尹佳等将个病例按年龄段分组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68%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岁~50岁,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因不同。
0岁~3岁婴幼儿62%的过敏性休克首因是牛奶。4岁~9岁儿童59%首因是水果蔬菜。10岁之后青少年及成人组小麦诱发过敏性休克跃升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占比不断攀升。10岁~17岁青少年过敏性休克,小麦诱发的占到20%;而18岁~50岁,小麦诱发占到42%。专家推测,国内缺少“免面筋”的小麦制品及国人遗传易感性或为中国小麦诱发休克比例偏高的原因。
宝宝易过敏的食物及预防措施:
1牛奶或奶粉过敏原因:牛奶或奶粉过敏主要是牛奶蛋白过敏,即牛奶里的大分子蛋白过敏。每当接触到大的蛋白质分子,宝宝身体就会发生不适症状。
预防措施: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要坚持母乳喂养。如果妈妈产后几天没有母乳,最好用低敏奶粉(部分水解蛋白)替代普通奶粉,也就是关于第一口奶的问题,宝宝接触过敏原(牛奶的大分子蛋白)越早,越容易过敏。2鸡蛋过敏原因:鸡蛋中含有一种能使宝宝过敏的物质——卵清蛋白。当宝宝吃鸡蛋的时候,卵清蛋白即可成为过敏原引起宝宝过敏,特别是首次吃鸡蛋的宝宝。
预防措施:鸡蛋过敏中蛋白比蛋黄更易引起过敏。如果只给宝宝吃蛋黄而不吃蛋白,会起到既营养又不过敏的效果,所以6~9个月的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的时候,最好先添加蛋黄,1岁以后再尝试吃全蛋。
3菠萝过敏原因:由于菠萝内含有消化蛋白质作用的菠萝蛋白酶,这种酶可使胃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胃肠内大分子异体蛋白质得以渗入血流,加上人体感受性差异,导致宝宝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不宜太早给宝宝添加菠萝,在宝宝辅食添加顺序中最好将菠萝排在其他水果的后面。4海鲜过敏原因:海鲜是指来自海洋的鱼、虾、蟹、贝壳类等动物性食物,含有相当多的蛋白质,营养丰富,但也是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预防措施:海鲜最好在宝宝18个月以后开始添加,添加时要少量单项进行添加;确认宝宝不过敏后,再增加分量或添加新辅食。
5芒果过敏原因:芒果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单羟基苯及醛酸,这类物质易引起过敏,引发芒果皮炎;特别是不完全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对皮肤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
预防措施:把芒果切成小片后食用,这样可避免芒果汁直接接触到面部皮肤,降低过敏的概率。6花生过敏原因:花生是重要的食物过敏原,会引起极其罕见的严重的过敏症。花生过敏的症状包括:血压降低、面部和喉咙肿胀,哮喘、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预防措施:避免花生类的食品,如花生奶油、花生酱、花生油、花生糖、酥皮花生等,并让其他人也知道宝宝过敏的情况。
温馨提示:如果宝宝对某一食物过敏的话,其表现症状一般为皮肤症状(如湿疹等),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等)等。对常见的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妈妈给宝宝添加时一定要分外注意。首次添加要少量,并要密切注意宝宝食用后的状况。
应对宝宝食物过敏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1、辅食添加,排查过敏食物好时机
在宝宝6个月之后再开始添加辅食,是避免食物过敏的好方法。添加时以一次单项为原则,也就是说每次只添加一种辅食,同时进行观察,看宝宝是否有经常吐奶、腹泻甚至出现红疹。如果该辅食持续食用一周都没问题,则可以再添加另一种辅食,同样持续观察一周。这么做主要是观察宝宝对每一种食物的反应是否正常,若有过敏情况出现,能更清楚是哪一种食物需要列入宝宝的过敏黑名单中。
2、发现过敏,排除法找出过敏原
如果宝宝非常容易过敏,那就要采用一些快速减轻症状的方法,还要尽快找出是哪种食物造成过敏。首先,把所有可疑的食物从宝宝的饮食中同时剔除,连续坚持至少1个星期,或直到明显看出过敏症状改善为止。然后,每隔1个星期恢复一种食物,注意过敏症状是否会再度出现。最后,如果食物恢复期过敏再度出现,那么该项食物就需要从宝宝的饮食中消除至少4个月,然后再慢慢以少量方式恢复进食。
TIPS:添加辅食时间表:6个月以后每周逐步增加一种新的食物,由蔬菜、米类、谷类、水果、蛋黄开始,适当增加瘦肉、动物肝脏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过敏,立即停用。
?满9个月后,可摄取鱼、小麦或豆类制品,但也要单一品种地增加,避免牛油、猪油。12个月前,不可进食全脂牛奶。18个月前要避开花生、巧克力、奶油、坚果、有壳海鲜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过敏食物添加的三原则人体对食物的过敏反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具有“时效性”。如果经过医生及时的治疗,在宝宝的症状消退后,有些过敏性的限制食物可以逐步再加回到饮食中来。不过,要注意以下原则:
原则一重新加回的食物,首先选择那些营养价格高,过敏反应程度低的食物。
原则二一种一种地加,一开始量要由少到多。加入另外一种食物前,一定要确认加入此种食物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原则三必须是单一品种,如以前对牛奶过敏,就暂时只喝牛奶,而不要吃巧克力味、草莓味等花色配方奶,这样才会使过敏的机会减少。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