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驿站守护人记我院急诊科主任曹义战

●●●

曹义战

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心理学专业硕士,医院急诊科原副主任。长期从事危重症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成果颇丰。参编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子课题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军队医疗护理成果三等奖1项。

亚太地区急诊医学联盟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医学会委员,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心理学会理事,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灾难面前,身着制服的消防员总是第一时间冲进事发现场,营救生命,控制险情,把生的希望留给受困者,把死的危险置之度外。在我院急诊科,也有这样一支坚守生命前哨、力挽狂澜紧急施救的生力军。他们每天24小时“严阵以待”,反应迅速,行动便捷,救治及时,对患者不分性别、年龄、贫富,争分夺秒,救死扶伤,舍身忘我地奋战。曹义战,一位在这个岗位身经百战,医院急诊科转战而来的“老牌”主任,就是我院这支队伍的“头儿”。

初次见面,抢救重症患者的紧张场面容不得言语,当记者一分一秒地从震撼焦虑稍稍转向平静时,曹主任又直奔刚从救护车上抬下来的另一位患者……不由分说,采访他是最难的,“坐山观虎”、“守株待兔”、“见缝插针”,一个“漫长”的等待之后,总算“水到渠成”。

微胖的身躯,黝黑的脸盘,睿智的眼睛。回春妙手抢救过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心灵鸡汤温润了诸多遭遇坎坷的患者,包容理解架起了医患和谐之桥,生命前哨的紧急抢救与临床各科室的医疗护理形成了绿色通道。多少日日夜夜,为了抢救病人,牺牲自我,奉献社会,无怨无悔。这,就是记者心目中的曹义战和他率领的急诊团队。

“急救老人”的功力

说起急诊,人们想到就是救护车的警报、身负重伤的患者、撕心裂肺的哭声、家属焦虑不安的心情、惊心动魄的紧急抢救。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是与死神战斗的火线。医院对急诊医生的要求是出名的严苛——精湛的技术、快速的反应、坚韧的内心、健壮的体魄、全面的素质,这一切医院最有战斗力的精兵强将。

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伤医辱医、医闹事件将急诊医生推向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时常承受的对生命陨落无能为力的失落也迫使很多急诊医生心有余悸,“改换门庭”。对于曹义战而言,急诊科就是他的家,急诊工作就是他的理想。他三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以默默奉献谱写着人生传奇,成就了自己非同凡响的事业,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用自己的“金刚钻”无数次与死神战斗,并最终取得胜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急诊生命前哨对医生来说,那可是最严酷的考场。

炎夏,凌晨2点20分。救护车警报骤停,担架又接来一位患者,据家属诉说,一个小时前病人突发昏迷,恶心呕吐,呼叫不应,曹主任率领医务人员迅速启动急救流程,吸氧、心电监护、吸痰……患者脉搏次/分,血压/mmhg,双瞳5mm,对光反应迟钝,心界左下扩大,心率次/分,心音亢进。2点22分,曹主任一声令下,建立静脉通道,静滴甘露醇,静推呋塞米,以降颅压、利尿降压。2点30分,病情陡转急下,突然患者呼吸停止,心率由次/分猛然下降至52次/分,曹主任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指令护士静脉推注盐酸肾上腺素和留置导尿,抢救紧张繁忙持续了75分钟,患者生命体征才趋于平稳,血压、心率恢复正常,曹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初诊患者为脑出血,建议进行头颅CT扫描,扫描结果显示患者颅内出血约ml。

今年八月,宝鸡时不时地受到狂风暴雨的洗礼,又是一个狂风席卷,暴雨倾盆的傍晚,曹主任的心里不由担心,极端天气最容易出现意外,正在叮嘱医护做好应急准备的时候,忽然,大门外传来急促的呼救声“救命,救命……”曹主任狂奔而出,两名医生也赶紧跑出去,看到一男一女艰难地搀着一名男士在雨中一步一步地挪动着,曹主任二话没说背起患者就跑入抢救室,此时的患者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小便失禁,血压为70/40mmhg,曹主任果断诊断“过敏性休克”,情况危急,立即下达抢救指令,医护人员立即行动,气氛异常紧张,忙碌的抢救持续了七个多小时,但患者血压始终波动在80—/40—60mmhg,极不平稳,曹主任坚持不放弃,继续给予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次日凌晨3点,血压逐渐稳定,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精神状态快速得以恢复。家属感激涕零地握住曹主任的手不停地说“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哪!”正是因为这位救命恩人在面对患者身无分文的时候,选择生命至上,先救命后交钱,才使得这个濒临危险的生命转危为安。

曹主任仁心仁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病例不胜枚举:早摊点摊主早上用煤气加热早餐期间,不慎煤气中毒生命垂危;车祸患者创伤性颅脑损伤,突发呼吸、心跳骤停;重度“阿普唑仑”中毒患者,深度昏迷,情况紧急……他们虽然遭遇不幸,但万幸的是最后都经过曹主任的救治,脱离了危险,保住了性命。

对危重症患者,曹主任义无反顾全力以赴抢救;对普通急诊患者,他也能够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给予有效的治疗,帮助百姓解决燃眉之急,是当之无愧的“急救老手”。

“知心大哥”的魅力

曹主任笑谈自己的专业——急诊科是拥有“七个中心”的重点学科,即: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心、疑难病人会诊中心、慢性病人康复中心、临终病人关怀中心、待住院患者候床中心、醉酒患者的暴力发泄中心、三无人员的收留中心、各种检查的必查中心。相应的急诊患者也可分为七个类型,对这些特殊患者的救治更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番耐心、多一丝细心、多一份关心。对此,他又是如何践行这“四心”的呢?

救治工作要“看人下菜”——急诊工作要求急诊医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明确病人的病情,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为后续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但同一时间接诊众多病人,如何科学救治、兼顾公平是一大难题,曹主任大胆提出急救工作要“看人下菜”,即: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立即抢救;有潜在致命危险患者,5-10分钟内给予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分钟内急诊检查和急诊处理;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至1小时急诊处理;非急诊患者,视当时急诊情况适当延时诊治。这个原则,乍一听貌似有失公允,实际上却显示出一名优秀急诊医生掌控全局、科学施治、公平公正的崇高职业素养,事实上这一治疗原则也取得了患者的普遍认同,急诊科工作再忙,队排得再长,患者也毫无怨言。

与患者相处要“眼观六路”——急诊医生要善于观察病人的病情轻重,善于观察病人的病情真伪,善于观察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善于观察病人及家属对医生的理解程度,善于观察病人家属对病人的态度,善于观察病人家属之间的合作关系。据此,就能够准确判定病情,掌握病人、家属的心理期望,迅速制定与他们期望相吻合的治疗方案,双方对治疗达成共识,避免了矛盾,增进了互信,拉近了关系。曹主任对每一名病人饱含深情,对每一个生命心怀敬畏,对每一例疾病认真谨慎的急诊工作作风跃然而出。

与兄弟科室要“推心置腹”——急诊工作与其他兄弟科室紧密相连,曹主任突破了“只管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维局限,努力消除科室之间的门第隔阂,与兄弟科室进行密切合作,实现共赢。工作中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挨个走访各科室,与科主任探讨工作、联络感情,与各临床、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聊聊天、谈谈心,在这看似不务正业的“串门”中,他与各科主任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很快,大家都知道急诊科的曹主任没有架子、谦逊有礼、幽默风趣、友好和善,兄弟科室了解信任了,团结合作也就进行得有声有色了。

力量源于不懈学习历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急救老手”的功力,还是“知心大哥”的魅力,都源于长期历练中的不懈学习追求。

曹主任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医院急诊科工作,医院的急诊科,接诊疾病五花八门、工作任务紧急繁重,对于一般人而言每天超负荷工作就是负担,但对于年轻的曹义战而言这恰恰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急救经验。但他仍不满足现状,认识到仅仅治愈外在病痛对一名患者而言远远不够,如何让他们在身体健康的同时,保持心理的健康更为重要,因此,他再次步入校园攻读心理学硕士,成为了一名“常常治愈,总是抚慰”的“急救老手”。

来到我院后,为快速提高急诊科的急救水平,他煞费苦心、多管齐下,专业技能培训、理论知识授课、急救实战演练、强化制度约束,最终取得显著的成效,我院急诊科迅速成长为一支以曹主任为首,以秦嘉越、杨经仓、高斌峰为业务骨干,能打硬仗、广受好评的急救先锋队。

尽管急诊科工作稳健推进,医院急救工作的提升只靠急诊科是不够的,要让病人享受到快速有效的急救服务,使绿色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各临床科室的急救水平至关重要,因此,他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积极推进全院急救技术水平的提升,今年以来举办了三次急救知识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全院“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与急救应急演练相结合的急救技能培训,反响良好。

生命不分亲疏贵贱,在急诊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曹义战与他的团队,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旺盛的斗志、临战的状态,用自己掌握的技术,用自己秉持的仁心,用自己不倦的努力,保障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他们从容、自信、执着、敬业,相信在曹义战主任的带领下,我院急诊科将会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急救服务,成为保卫生命健康的排头兵。

撰文:宋高艳









































甘肃白癜风医院
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cs/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