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
人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组织撕裂或损害。引起外伤的原因很多,根据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1)、闭合性外伤:由钝力造成,无皮肤、体表粘膜破裂,常见的有挫伤和扭伤。
①、挫伤: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瘀血、肿胀、压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损伤出血,医院观察诊断。
②、扭伤: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扭伤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安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医院诊疗。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乱按摩,医院治疗。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用0.25%~0.5%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2)、开放性外伤:多数由锐器和火器所造成,少数可由钝力造成,常有皮肤、体表粘膜破裂。
①、割伤: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喷雾剂喷于伤口,然后包扎,一般都能较快痊愈。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进行缝合修补等。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否则伤口难愈合。
②、刺伤: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字型口,将刺拔出,医院处理。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而留于体内,医院在X光下取出。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予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外伤总的处理原则:
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二、毒蛇咬伤:
毒蛇具有毒腺,能分泌毒素。毒蛇咬人时,毒液腺受压,毒液就通过毒牙注入伤口。
毒蛇的毒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神经毒,能使延髓中枢和肌肉迅速瘫痪;
②血循毒,能使血液不凝固,引起出血和溶血,还可使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丧失。如不及时抢救,均可造成死亡。
1、毒蛇的种类:
我国毒蛇有眼镜蛇科、蝰蛇科、蝮蛇科以及海蛇科多种,所含的毒液性质不同,故被咬者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和症状也不尽相同。
蝮蛇科蛇(包括蝮蛇、五步蛇、烙铁头、竹叶青等)的毒液属于血循毒,破咬处剧痛、红肿,并自伤口不断流出血水。被咬者出冷汗、恶心、昏厥,多处出血如鼻出血、眼结膜出血、皮下出血、呕血、咯血和尿血等,最后发生循外衰竭而死亡。咬伤到死亡相隔2~7天不等。
眼镜蛇科蛇(包括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的毒液属于神经毒,被咬处局部初起有灼痛,后来感觉麻木,以后出现上眼皮下垂、走路不稳、四肢无力、头重下垂、流涎、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继之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微弱、自觉窒息,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和心力衰竭死亡。从咬伤到死亡相隔半小时到30小时不等。
辨别哪一类毒液引起的症状,在治疗上有重要。
2、毒蛇咬伤的处理:
毒蛇咬伤的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除体外。
(2)、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3)、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4)、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艹”形,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但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5)、药物治疗:常用的解毒抗毒药有上海蛇药(口服,第1次20毫升,后改为每6小时10毫升),南通蛇药(首次20片用烧酒30毫升加温开水服下,以后每6小时l0片)等,还可用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内服外敷。抗蛇毒血清每次lO毫升与生理盐水20毫升静脉注射,或7.5毫升创口附近肌注。国产蝮蛇抗毒素专治腹蛇咬伤,对竹叶青咬伤也有一定疗效。还可以应用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3、毒蛇咬伤的预防:
预防蛇咬伤主要在于野外工作者的加强防护。从被咬处的齿痕,可判定咬人的蛇有无毒牙,对诊断是否毒蛇咬伤很有帮助。无毒的蛇咬人后留下一排整齐的齿痕;有毒的蛇咬人后除留下一般的齿痕外,另有两颗毒牙的齿痕,较一般的无毒蛇齿痕大而深。咬伤处如无毒蛇齿痕,或15分钟后无红肿及疼痛,则可能为无毒蛇咬伤,暂不需治疗。如不易区别有毒或无毒蛇咬伤时,应一律按毒蛇咬伤处理,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三、狗咬伤:
狗咬伤一般分为疯狗(狂犬)咬伤和一般狗咬伤,狂犬咬伤以6~8月份多见,狂犬多具有性情突变,狂躁易怒,狂吠,暴躁时咬人,或虽安静无暴躁现象,但不进食,逐渐消瘦,肌肉麻痹瘫痪而死亡的持点。
狗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先用20%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也可用醋冲洗,并进行必要的清创,然后用0.1%新洁而灭冲洗。再用浓硝酸或浓的炭酸、碘酒烧灼伤口。若疑为疯狗咬伤,医院诊治,注射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发生。还可视病情注射抗菌素或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四、蜂螫伤:
蜜蜂或黄蜂螫伤(尾刺刺入皮内),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疼痛,多无全身症状,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若被成群蜂螫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死亡,有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病人则易出现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蜜蜂螫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3%氨水、肥皂水、淡石灰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中毒,也可以红花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黄蜂螫伤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用小针挑拔或纱布擦拭,取出蜂刺。局部症状较重者,可以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止痛剂。全身症状较重者宜医院就诊。对蜂群螫伤或伤口已有化脓迹象者,宜加用抗菌素。
五、蜈蚣咬伤:
蜈蚣咬伤后,局部表现有急性炎症和痛、痒,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谵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淡石灰水等)洗涤伤口和冷敷,或用等量雄黄、枯矾研末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宜医院治疗。
六、猫鼠咬伤:
被猫鼠咬伤后局部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累及淋巴管、淋巴结而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
咬伤部位在四肢时,可暂结止血带,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5%石炭酸或硝酸将局部腐蚀。症状较重者医院治疗。
七、其他毒虫咬伤:
蝎和毒蜘蛛咬伤在日常生活中亦可见到。
蝎螫伤局部可见大片红肿、剧痛,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舌和肌肉强直、流涎、头痛、昏睡、盗汗、呼吸增快、脉搏细弱等,儿童被螫伤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毒蜘蛛咬伤者局部苍白、发红或出现荨麻疹,重者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或全身症状。
两者的处理原则同毒蛇咬伤相同,伤后立即在近心端包扎,冷敷、封闭疗法、口服或局部外用蛇药片。同时冲洗伤口,吸吮排毒,全身症状明显者宜找医生诊治。
八、溺水:
溺水多发生于夏、秋季,尤多见于青少年。溺水者自水中救出时常呈呼吸浅速、不规律、呼吸困难、紫绀、咳嗽,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溺水者常因窒息而死亡,溺于淡水者,水自肺、泡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及溶血,而造成急性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溺于海水者也可因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而导致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
1、治疗:
溺水急救刻不容缓,现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出后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可将溺水者腹部垫高,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走动或跳动以“倒水”。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之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若伴见心跳停止,同时立即进行胸外按摩,以恢复心脏搏动,胸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比为4:1。由于溺水常见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故在医院救治。
发生肺水肿者,宜立即作气管内插管并进行间歇正压呼吸,给予75%乙醇吸入可缓解水肿液造成的呼吸道梗阻。神志昏迷者可给予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回苏灵等。给予抗菌素治疗可预防吸入性肺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可静脉滴注5%重碳酸钠溶液~毫升。
对溺水患者复苏的急救,人口呼吸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常用和最为有效,人工呼吸不可间断,更不能轻易放弃抢救,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或其他症状已表明无法抢救为止。
经现场抢救已基本恢复的溺水患者,医院观察,以免延误肺并发症的诊治。
九、电击伤:
人体接触电流或电弧可引起电击伤,8-12毫安电流通过身体时,肌肉自动收缩,可有“一击”感觉,无明显损害。超过20毫安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灼伤,25毫安以上电流可致心房纤颤及死亡。~0伏的电压可致心脏和呼吸同时麻痹。电击伤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表现各异。轻度电击伤者仅出现恶心、心浮、头晕或短暂的意识丧失,恢复后多不遗留症状。严重电击伤者可致电休克、心室纤颤或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电休克恢复后可留有头晕、心悸、耳鸣、眼花、听力或视力障碍等症,多可自行恢复。电击伤还可引起内脏损伤或破裂。电击伤的局部损伤主要为烧伤。
1、治疗:
一旦发生电击伤,应迅速使病人脱离电源,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木棒、竹杆等绝缘体将电源拨开。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呼吸及心跳停止者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人工呼吸至少4小时,或直至自主呼吸恢复为止,有条件者应行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不能轻易放弃抢救。出现神志昏迷不清者可针刺或指压人中、中冲等穴位。电击伤就地急救十分重要,医院而延误抢救时机。尚可并用抗菌素及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电击伤的局部治疗以暴露疗法为好,其原则和方法同一般烧伤。
对电击伤还应注意对症治疗,因缺氧所致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50%葡萄糖等脱水。出于电击伤而致肢体肌肉强烈收缩,可针对骨折、脱位等治疗。
2、预防:
严格规章制度,普及用电知识,可减少电击伤的发生。
十、骨折:
骨折不论在平时或运动时都可发生。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和病理性两大类。外伤性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前者如爆炸伤、挤压伤、跌伤,后者如跌倒手撑地能产生桡骨下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病理骨折是指骨胳本身有病,在正常或轻伤情况下造成骨折。外伤性骨折又可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而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此外,从暴力的程度、骨折的形状和骨折端有无错开或移位。也可分为完全和不完全骨折或横、斜、粉碎、螺旋、镶嵌骨折,有移位或无移位的骨折。
1、骨折的症状及诊断:
一旦发生骨折,在骨折部位可产生疼痛、肿胀和瘀斑。肿胀是由于骨折后出血与软组织的损伤性水肿所形成,如血液渗到皮下,形成瘀斑。患肢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骨折严重时可产生畸形,如缩短、旋转、成角等。当你检查时可发现在不应该活动处可产生活动(即假关节),当移动患肢偶尔也可听到骨断端相互摩擦的声音(即骨擦音)。在骨折的同时可能伴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使肢体远端产生缺血或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的现象。如肱骨髁上骨折造成骨折断端压迫肱动脉出现前臂缺血,患肢疼痛,末梢温度降低,颜色苍白,脉搏减弱或消失。若骨折端压迫正中神经,可出现患肢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如为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和皮肤或膈膜的伤口相通,骨折处出血可从伤口流出。
骨折后可因剧烈疼痛,出血过多或并发头、胸、腹部脏器损伤而产生休克。颅骨骨折亦可引起脑震荡、脑挫裂伤。肋骨骨折可刺破肺部产生血胸、气胸和咳血。在下肋部骨折时,可产生肝、脾、肠曲的破裂,可出现腹膜刺激症状;骨盆骨折可并发膀胱尿道和盆腔的损伤,如血尿、排尿困难等。
骨折的诊断除了根据上述病史和症状外,在有条件情况下可作X线摄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2、骨折的治疗:
骨折及时和合理的治疗是必要的。若处理不当,将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力,甚至造成残废和伤亡。因此在抢救时既要抢救生命,又要抢救肢体和恢复肢体的功能。
对伤员应迅速急救并详细检查,如有休克或脏器损伤者,应首先作抗休克治疗(见“休克”一节)及脏器的修复处理。有疼痛可用针刺减轻疼痛或药物止痛,如可卡因、吗啡类药物。若出血应止血。包扎好伤口,并用夹板固定患处。除火线抢救及严重骨折应立即转送外,一般应就地治疗。
3、闭合性骨折的治疗:
其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治疗方法概括有三种:
(1)、手法复位(闭合复位)用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此法优点是骨折愈合快,适用于大部分长骨干骨折。在复位时应先作几分钟的牵引,使重叠的骨折断端拉开,然后将骨折的远侧断端凑合近侧断端,并矫正成角或旋转等畸形,以达到复位的要求。复位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的骨骼而异,如锁骨、肱骨干和小儿股骨干等骨折不需强求完全对好(即解剖复位),只要不成角或旋转,稍短些(不超过2厘米)也无妨;但在成人股骨干骨折,成人和小孩前臂骨折及近关节面的骨折,则力求完全复位,否则将影响功能。长度可用皮尺量,与健侧比较。但在肌肉很厚的部位,如股骨、脊柱、骨盆、股骨颈等,可用X线来检查。
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小夹板等外固定物固定骨骼在整复位置,直到骨折愈合为止。固定期间及拆除固定物后,应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必须固定骨折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在骨折愈合拆除石膏固定后,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关节活动,才能恢复肢体的功能,所以整个治疗时间较长。上石膏后,出现肢体肿胀消退和肌肉变瘦而发生石膏松动时,应换一个合适的石膏,一般在骨折后7~10天,否则可引起肢体或部分肌肉缺血性坏死而致残废。采用小夹板局部固定治疗骨折时,不需固定关节,有继续复位的作用,并可早期应用“动静结合”的原则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因此,疗效快,疗程短,待骨折愈合去除小夹板后肢体功能即恢复。但近关节骨折不易固定,在采用小夹板固定后亦需密切注意其松紧,并加以适当的调整,一般3-5天一次,必要时随时调整,以防止过紧而产生肢体缺血、皮肤坏死、溃疡。
(2)、连续牵引法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法来治疗骨折。适用于肋骨髁上骨折、股骨或胫腓骨骨折、斜形或粉碎性骨折(骨折成三块以上)均可。在牵引后三天内应完全使骨折复位,矫正畸形。必要时也可加小夹板固定以保持复位的位置,直到骨折愈合。
(3)、手术切开复位加用内固定用手术方法暴露骨折,进行复位,再用不锈钢制的内固定物固定复位后的骨骼。常用的内固定物为钢丝、钢板、螺丝钉、梅花式髓内钉等。用内固定物后,仍须加用外固定,否则,由于肌肉收缩会使内固定物断裂,骨折重新移位。若用梅花式髓内针固定者,可不用外固定。但术后二个月内不能下地负重走路,否则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由于手术能扰乱骨折血肿和损伤骨膜,骨折愈合就慢,甚至可以产生感染,所以仅限用于闭合复位失败的骨折;骨折线经过关节而关节面不齐的骨折(如肱骨内髁外髁、胫骨平台、双踝骨折而有移位的)和伴有血管损伤的骨折。
4、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是用手术方法使之成为闭合性骨折。因此,在全身情况改善,休克纠正后,应尽早进行清创手术。
5、骨折的中药治疗:
骨折的中药治疗:有外敷、内服及熏洗等方法。外敷,常用三色三黄药膏,以活血、消肿、镇痛;内服药早期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为主。晚期以舒筋通络、壮筋续骨和养血为主。对已愈合的骨折,则用熏洗药方熏洗肢体相关节,以消除肿胀,便于锻炼肢体。
十一、日照性皮炎:
本病常发生于颜面及颈部等暴露部分。大多数日照性皮炎患者仅有局部皮肤发红发黑、脱屑的现象,无明显痛苦,不需治疗。部分对紫外线较为敏感的登山者,照射部位可出现红肿水疱,甚为疼痛,继之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多在面颊部出现黑色晒斑。皮肤经反射照射,对日光的适应性可逐渐提高。
1、治疗:
主要是涂青霉素等消炎软膏,有疱疹者涂龙胆紫防止感染,局部的炎症数日即愈。
2、预防:
初到高山,不可在烈日下长时间(半小时以上)赤身运动或劳动,暴晒时间只能逐步增加。在山地烈日下进行时,颜面等暴露部分应涂防晒膏,也可用白纱布自制面罩防晒。
白殿疯是遗传病吗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