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脑血管检查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头颈部CTA检查、MRA检查,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是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全脑血管造影相关医疗小知识。
PART.1
什么是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
全脑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所以,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
脑血管造影是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造影导管,将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基底动脉,使血管显影
然后快速连续摄片,对脑血管状况全面了解的一种诊断方法,相比较CTA、MRA,DSA可以完整的观察到更加微小的动脉瘤和明确血管狭窄情况
可以观察到动脉期,静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静脉窦期,所以是检查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PART.2
哪些情况适合做脑血管造影?
根据脑血管造影规范专家共识以下情况为DSA适应症:
①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
②怀疑脑静脉病变;
③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④头面部有血性肿瘤术前检查;
⑤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⑥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⑦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
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PART.3
脑血管造影安全性及风险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脑血管造影比较安全,但是严格来说是一个有创的手术检查,只要是有创的就会有风险。
1:DSA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缺血性事件,继发于导管、导丝引起的血栓栓塞或气栓。其他原因包括粥样硬化性斑块破裂及血管夹层等。其他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短暂性皮质盲和健忘症等。极少数血管造影因为颅内压力的轻微变化,可能会诱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破裂,但几率很小。
2、非神经系统并发症:经股动脉的脑血管造影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麻醉意外、腹股沟及腹膜后血肿、过敏反应、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下肢血栓栓塞、肾病、肺栓塞。目前国内外对造影的回顾分析中,血肿发生0.04%,皮肤过敏0.1%,部分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部分患者在造影后可出现血管痉挛和损伤,时而可能出现斑块的脱落,从而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出一过性肢体无力、言语不能等现象,或者脑梗等损害等。
PART.4
脑血管造影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虽然脑血管造影是微创操作,但仍然需要入院检查,检查前需要了解肾脏功能、血凝及血小板等情况,还需要了解主要脏器情况,如心电图检查等。了解这些情况能够更好的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情况的处置。由于脑血管造影从大腿根部进行穿刺。绝大部分患者脑血管造影在局麻下完成的,术前禁食水4-6小时,不禁止口服药物。最重要的一点是知情谈话(了解获益及风险、费用)和签署手术同意书。
1.术前准备物品:大小便器、护理垫、尿不湿、水杯、吸管等;
2.术前一日晚进清淡饮食,清洁腹股沟区皮肤,术晨穿宽松睡衣;
3.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练习轴线翻身;
4.术前三十分钟请您排空大小便;
PART.5
脑血管造影后注意事项
1、术后要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24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平卧24h后方能下床活动、拆除绷带,以免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
2、术后24h监护,以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尿量、肢体活动等情况。
3、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术侧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果您发现穿刺部位渗血、动脉搏动减弱、皮肤紫绀、发凉及肢体麻木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咳嗽、大小便时注意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
5、术后要多饮水,一般4小时大于ml,利于造影剂的排出,术后4h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甜汤、鸡蛋、牛奶、豆浆,以防止胀气;
6.术后24小时拆除绷带,解除制动后可下床活动,术后三天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蹲便。
推荐阅读
脑血管造影操作流程
龙湾院区介入科成功开展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