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评中心、中国护理管理
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指用药后30分钟内发生的过敏性休克,约占过敏性休克的80%以上,而且多数在用药后5分钟内发生;迟发型过敏性休克,指用药后30分钟后,或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的过敏性休克,约占过敏性休克的10%~20%。
案例一:注射头孢5天后突发休克
患儿男,16岁,因发热伴咳嗽、咳脓痰1周入院,诊断为“双下肺炎”。
患儿于3月前因患“支气管哮喘”使用青霉素万U静点,连用1周无过敏现象,无药物过敏史。本次住院考虑感染重,青霉素耐药,即给予头孢拉啶加入生理盐水中静点,三天后体温逐渐下降,一般情况较好。
用药后第5天,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紧、心悸、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继之感全身奇痒,出现大片荨麻疹,测血压75/52mmHg,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给予吸氧,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肌注异丙嗪25mg,10分钟后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改善,血压恢复正常,皮疹1天后消褪。
案例二:注射头孢3天后突发休克
7月29日,樊女士因为严重感冒,选择在家门口附近的诊所输液治疗。由于要注射头孢类药物,樊女士特意做了皮试,结果呈阴性。没想到就在输液的第三天,意外突然发生了。“当时我刚输上液,就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随后就没有了意识”,樊女士回忆道。家人见状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医院时,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情况极其严峻。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生死竞速,不言放弃”的紧张抢救后,樊女士有了呼吸,意识逐渐恢复,呼之能应——抢救成功了!随后樊女士被转入EICU进一步观察及后续治疗,目前已痊愈出院。
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的广泛,过敏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加。过敏反应分即刻反应和迟发反应。即刻反应容易被发现,而迟发性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半个小时后甚至3~5天后发生,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迟发性过敏反应不易发现,一旦发生难以被患者理解和接受,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给医疗机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患者也带来一定的身体损害和精神恐慌。
除头孢外,很多其他药物也会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碘造影剂等等。所以,患者在输注这类药物时,护士一定要加强巡视及观察,并提前做好健康宣教,嘱患者或家属发现异常及时呼叫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案例启示
同一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感应性、适应症、不同疾病的患者中表现可能不同,加上药物制剂中赋形剂的影响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需要引起注意。
临床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时,不管是否进行了皮试,或皮试是否为阴性,用药后1小时内都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须立即进行处理。
另外,虽然前后2次使用的青霉素均为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但还是发生过敏,为了查明过敏反应的原因,应对溶解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质量复测,若各项指标均合格,提示药物使用过程中,要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