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可错过的排榜单……世界新闻曾报道,一位加拿大蒙特利尔20岁姑娘被男友亲吻后突发过敏性休克不治而亡。经调查原来是小伙子刚刚吃过花生,其口腔的花生残渣诱发了女友的过敏性休克。已有研究显示大约1-2%的美国普通人群对花生过敏。那么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有哪些?日前,医院变态反应科在国际上首次发布了中国人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排序,食物成了诱发国人过敏性休克的首要原因。在不同地区,过敏性休克的诱因存在显著差异——在美国,花生位列诱因之首,日韩为荞麦、小麦,新加坡则是燕窝。医院的这项历时15年的研究,颠覆了此前对于国人过敏性休克诱因的种种猜测,绘出了中国特有的致敏食物谱。过敏性休克,你还不了解吗?过敏性休克是一种触发全身多系统的过敏反应,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便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哮喘、肺水肿、失去意识、休克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者甚至会迅速死亡。一般来说,有严重过敏反应发作史者、哮喘合并食物过敏者等群体,是过敏性休克的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几率尚不明确,但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已表明,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大概在1%左右,且近年呈上升趋势。在中国,官方还没有正式发布过关于过敏性休克、乃至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权威数据。食物诱因占77%,小麦最多最严重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看似问题不大的过敏,可能会在顷刻间夺人性命。过敏性休克,正是这样一种可危及生命的全身多系统速发变态反应。它就像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刺客”,接触过敏原后,患者可在几分钟之内,从轻微的皮肤症状,迅速发展成血管性水肿、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意识丧失、休克甚至死亡。作为全国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从年至年15年间接诊的全国各地愈千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经过对例病人的次休克发作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85%的休克诱因可以明确。从总的大盘看,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余15%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休克。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单里,小麦为元凶,占到总诱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占到20%,随后是豆类/花生占7%、坚果/种子占5%,其中最常见的致敏水果为桃子,最常见的坚果为腰果。从发病严重程度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而水果蔬菜类倾向于轻中度。专家推测,国内缺少“免面筋”的小麦制品及国人遗传易感性,或是中国小麦诱发休克比例偏高的原因。日常生活中,面筋蛋白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和燕麦的面粉中,麸质过敏症患者对其十分敏感。研究还发现,食物诱发过敏性休克常常合并花粉过敏,蒿花粉-食物综合征最为常见。在调料、水果/蔬菜、豆类/花生、坚果/种子所致的严重过敏反应中,合并蒿花粉过敏的比例分别为75%、67%、61%和51%。71%的桃子诱发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对蒿花粉过敏。此外,研究还报告了诱发过敏性休克的中国特有食物及罕见食物谱。如饮菊花茶,进食牛蛙、野菜、蚕蛹、蝗虫及金蝉等诱发过敏性休克。研究人员还将个病例按年龄段分组,发现68%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50岁。此外,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首因不同——在0-3岁的婴幼儿中,62%的首因为牛奶;4-9岁的儿童,59%的首因为水果蔬菜。值得注意的是,在10岁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组中,小麦诱发的过敏性休克跃升至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占比不断攀升。药物诱发过敏性休克为“小众”另一项由医院变态反应科孙劲旅、汤蕊等对近年多例经协和、医院和医院收住院治疗的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研究显示,药物过敏是过敏性休克住院患者的第一诱因。在此次的研究人群中,由药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药,占37%,其中,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最为常见。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位列第二、三位。注射液可直接注射入人体的组织、血管或器官内,吸收快,作用迅速。特别是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出现过敏反应的几率也比口服、外用等方式高。值得庆幸的是,只要积极防范,大多数的过敏性休克都是可以避免的。不过,研究显示,在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方面,70%的患者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急诊处理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仅有25%使用肾上腺素。而在美国,肾上腺素的使用率高达79%。目前国内医生对过敏性休克认识不足,特别需要对医生、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对肾上腺素在过敏性
休克治疗中重要性的认识。
在急救中,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的方法是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可以在短时间内收缩全身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回心血容量,迅速提升血压。“掌握肾上腺素肌肉注射方法,关键时刻能救自己或家人一命。
feile肺乐呼吸自由呼吸,本不该是件奢侈的事……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白癫疯该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hl/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