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瑰宝。可能是老百姓特别的相信她「点击-原来这就是你退药的理由」,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我之前说过「点击-这就是你退药的理由(续)」,相当一部分中药注射剂因为工艺或自身等很多问题,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报告尚需完善。但是既然大家这么喜欢用「很多患者是主动地强烈地要求用」,我也只能就目前临床上仍然存在的使用误区提一些注意事项,以尽可能地减少中药注射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误区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小。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占总报告数量的27.3%,与之前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呈增长趋势。这还不算很多患者在家里口服的中成药和中草药。中药注射剂严重报告主要涉及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包括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瘙痒、皮疹、恶心、呕吐等表现,这些症状医院就诊的几率,增加医疗费用,严重的危及生命。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小视。
我们都知道,中药的成分复杂多样,而目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还未完善,药材中含有的鞣质、蛋白质、色素等大分子杂质还无法完全除去,这些都容易引起人体过敏反应。而中药注射剂本身不稳定,贮藏时对密封、避光、防潮等条件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说中药注射剂没有我们想象的安全。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会比较安全。
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现在上市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相比较以前已经完善了很多,在溶媒这一块,很多厂家都进行了实验研究,也在说明书中明确说明。有的中药注射剂既可以用葡萄糖配制也可以用氯化钠配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选用氯化钠注射液,以避免溶媒对患者血糖的影响。
但还有些中药注射剂因含较多大分子有机物,在氯化钠中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较大的微粒会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还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使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异物侵入组织,造成巨噬细胞的包围和增殖,引起肉芽肿,另外,这些微粒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些中药注射剂偏酸性,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或羧基「-OH或-COOH」,在酸性环境的葡萄糖溶液里还是稳定些「一般5%葡萄糖的pH值为3.2-5.5,0.9%氯化钠的pH值为4.5-7.0」。所以,如果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说明可以使用氯化钠注射液,而自行选用氯化钠「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还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作为稀释溶媒,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不偿失。
误区三,如果按照说明书用葡萄糖配制中药注射液,糖尿病患者在葡萄糖注射液里加入胰岛素,以减少对血糖的影响。
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很多临床医生也是这么操作的,也有很多文献支持这种用法,但我们细细地从药物角度进行分析,就能得到答案了:
一方面,中药注射剂中的一些大分子成分等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在与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为多肽结构,也是大分子,对温度和周围的理化环境比较敏感,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配伍后,极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抗原性物质,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
另一方面,胰岛素可吸附于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给药装置,由于溶液稀释度高、流速较低,胰岛素输注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剂量差异,也就是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
再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口袋里存放糖果和饼干,以防低血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内分泌科的医生已经帮我们算好了:成人一顿正常饮食g大米「按75%转化为葡萄糖」大概是75g葡萄糖,而一瓶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含葡萄糖是12.5g。因此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如果是治疗需要,一定要用葡萄糖配制还是应该照常使用,持续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