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黄鳝惹不得。”七月的时候,天气炎热,各种蜂类都异常活跃,它们常常会在受到攻击或感受到危险时,群起而攻之,近期,急诊科收治了多例蜂蜇伤的患者,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经历吧!
案例1
7月12日晚上23点左右,26岁的李女士被蜜蜂蜇伤颈部,自感疼痛,疼痛剧烈,局部红肿,其发现蜂刺刺入皮肤,立即将蜂刺拔出,后迅速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可见:颈部可见局部皮肤发红,有1个风团,直径约1cm,治疗上予以抗过敏、抗炎等药物应用,症状很快缓解,7月13日9点出院。
案例2
7月18日上午,正在田里劳作的倪伯伯被野蜂蛰伤右手背,当时,未予以重视,未做处理,中午吃饭后饮啤酒ml后双下肢及腹部出现红色皮疹,局部有红热肿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到我院急诊科,检查化验后发现,倪伯伯已经出现明显的全身炎性反应、过敏反应、心肌损伤和肾损伤,立即给予抗炎、抗过敏、抗感染、补液、保肝降酶、抑酸护胃、补液、碱化尿液防止肾脏损害等综合治疗,7月19日,倪伯伯神面部、躯干及四肢红肿、热痛较前减轻,7月20日转至急诊病区继续治疗。
案例3
7月18日中午,张阿姨在果林喷洒农药时,不慎被野蜂蛰伤头部,头部多处蜇伤,自觉头皮疼痛,持续性加重,医院紧急处理后,转至我院急诊科,入院时患者血气氧分压66mmHg,急性痛苦面容,检查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15.03*10^9/L,D-二聚体ng/mlFEU,肌酸激酶U/L,葡萄糖7.14mmol/L,肌酐41umol/L,立即给予抗感染、抗过敏、补液等治疗措施应用,于7月20日康复出院。
案例4
7月20日上午,陈阿姨在田间劳作时,被群蜂蜇伤全身多处,自行涂抹风油精及食用碱,继之出现全身皮肤大片样红疹伴瘙痒,为求诊治,来到我院急诊科,查体可见:全身多处可见皮肤红疹,与周围皮肤分界较清,局部皮肤温度高,立即给予抗炎、抗过敏等治疗措施应用。
在上面的四个案例中,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究竟患者的处理是否恰当呢?带着问题,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蜂蜇伤的相关急救知识吧!
什么是蜂蜇伤?
蜂蜇伤是指被蜂蜇伤后出现局部和系统中毒症状,是一种生物性损伤,是临床急症之一。蜂毒的主要成分是组胺、神经毒、蚁酸,蜂尾部毒刺刺进皮肤后,可将毒素注入人体,从而引起的生物性中毒,导致局部或全身反应。常见蜇人蜂类有蜜蜂与黄(马)蜂等。被蜂蛰伤后轻者仅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感,也可有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数小时至1-2天可自行消退;如果是被群蜂蛰伤多处,有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和昏厥等全身症状。一、过敏反应蜂毒过敏者,可能在被蛰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荨麻疹、唇及眼睑肿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喉头水肿、气喘、呼吸困难、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过敏性休克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二、溶血被蛰伤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溶血反应,表现为尿呈茶色到酱油色,腰痛、肾功能改变,后期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三、肾脏损害蜂蛰伤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少尿、肾功能改变,这主要是蜂毒直接作用于肾小管或溶血而造成的。四、肝脏损害蜂蛰伤所致的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酶的升高,如AST、ALT和TBIL等指标明显升高,这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了肝坏死。五、其他包括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头痛、头晕、昏迷等。
怎样避免蜂蜇伤?
①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②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翻松土壤,减少胡蜂筑巢的机会,房前屋后避免栽种多汁植物,减少胡蜂进入宅院的机会;③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④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⑤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⑥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⑦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⑧?野外作业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蜂巢,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深色长衣裤防护;⑨野外调查时如遇见单飞的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胡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⑩在人类活动区附近发现胡蜂巢穴,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报告消防部门处理。
如果被蜂蜇伤,该怎么办?
一、拔----尽早尽快拔出毒刺,注意不要过度挤压伤口!方法:用镊子或其它东西(比如指甲剪、使用指甲剪需小心,防止毒刺断入体内)轻压蜂针附近部位,把皮肤稍微压下,使毒针露出较长部分,用镊子等将毒针拔出;
二、冲---中和毒素,胡蜂毒液呈碱性,可用弱酸性溶液(稀释后的食醋、硼酸水等);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等碱性液冲洗;如果不能分辨何种蜜蜂可用清水冲洗!
三、敷(服)----用干毛巾包冰袋冷敷,以减少肿胀和疼痛,注意不要在伤口上直接用冰块敷!对于家中有抗过敏药的,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
四、送----医院门急诊就诊,进一步治疗!
五、注意:1.所有处理措施都应尽早尽快,避免延误治疗时机;2.避免挤压蛰咬处:这样可能会使更多的毒液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3.避免用手抓蛰咬部位:这样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肿胀和瘙痒,甚至局部感染;4.若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咙发紧、心慌胸闷、意识障碍等情况,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内容提供:急诊科
编辑:宣传科
往期回顾
更多精彩
8月15日(周六),医院(医院)骨科专家孔凡国主任应邀来我院坐诊、查房,欢迎咨询!
视频
首都眼医院义诊
暑假,治疗鼻炎的好时候——医院耳鼻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