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医治疗低血压的思考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低血压和高血压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很多人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治疗经验也比较多,相对谈低血压治疗的文章倒不多。实际上低血压患者也相当多,在这方面,我这些年遇到的也不少。在治疗上也是先走了一段弯路,后来慢慢才摸索出一些经验,现在谈一谈。

低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全身无力,收缩压常低于90mmHg,舒张压常低于60mmHg。从中医角度来看,常是气虚、阳虚、或气血两虚。早年在治疗低血压时,常首选补中益气汤,气血两虚选归脾汤,按理说应该是正确的,但临床疗效不佳,病人服了一段时间,血压仍然上不来,仅乏力心悸症状有所改观。对此,思索了很长时间,不得其解。

后来,在温习《伤寒论》的过程中,看到甘草干姜汤、四逆汤、理中汤时,突然醒悟,应从阳气虚衰、中气不足入手,不能仅局限于气虚,应大力温阳,温通血脉。于是,在以后的临床上,再遇到低血压患者,就将上述三方合并,组成以附子理中丸为主的方剂进行治疗,很快就收到了明显的疗效,患者在服三五剂药后血压就开始上升,头晕乏力、怔忡等症状随之消失。

临床上,一些患者除了血压低,还伴有西医所称的贫血,即中医的血虚证候,这时,我往往加入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效果就更全面了。用这个方子治疗低血压,虽说升压快,但有时药一停,个别患者易反复,针对这个情况,我又参考了有关资料,加入了大量枳实、五味子等药,组成新的升压方子:生黄芪30g,当归15g,枳实60g,附子15g,干姜15g,甘草10g,五味子10g(辽宁名医彭静山曾用枸杞子、五味子两药泡水喝治低血压)。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且稳定,基本上解决了低血压的问题。

方解:当归补血汤补气养血,四逆汤回阳救逆,治四肢冰凉(低血压妇女常见)。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29条,主治虚人外感误用桂枝汤发汗,致使阴阳两虚而见厥逆、足挛急、烦躁不安等危症。先用甘草干姜汤温中以复其阳,阳复则厥回足温,再用酸甘化阴养血的芍药甘草汤,阴血得养,则足挛急自伸。本条之厥逆是阳气不能达于四末,低血压之头晕是阳虚不达于头脑,其实两者都是低血压,只不过血压低的程度轻重而已。

现代药理证明,干姜辣素,口服后能刺激口舌及胃黏膜,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抑制副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上升,血液循环加快,达到抗休克的目的,这便是干姜温中救逆的药理基础。

枳实是益气升压药,味苦性微寒,有破气行痰、散积消痞之效。这一说法已成为历代本草书籍的共识。但据现代药理研究,枳实能收缩平滑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胃扩张、胃下垂、脱肛、疝气、子宫脱垂。这些病的病机是中气下陷,应当用补中益气汤,而枳实也能治之。说明枳实不但不是破气下气药,反而是补中益气药。藏医藏药将枳实和人参归为一类,都当补益药用,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其实,《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枳实有“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的作用。所以大剂量枳实治疗低血压也是有理论基础的,临床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

五味子,孙思邈谓:“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因困乏无力,无气以为,与黄芪、人参、麦冬,少加黄柏煎汤服,使人精神倍加,两足筋力涌出”,“六月常服五味子……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现代药理证明,五味子有强壮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总之该升压汤具有温阳益气、滋阴养血、升高血压的作用。

彭某,男,72岁。年7月10日来诊。

主诉:头晕,心悸,无力,血压60/40mmHg,已服几盒人参生脉饮,不效。

刻诊:舌淡,苔薄白,脉双寸沉弱,关尺濡细,面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腰稍痛。辨证:心肾阳虚,气血不足。

处方:生黄芪20g,当归15g,附子10g,干姜15g,甘草15g,枳实60g,桂枝10g,五味子10g,麦冬15g,杜仲30g。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头已不晕,心亦不慌,腰稍好些。血压/80mmHg。患者要求再服几剂药以巩固疗效,续服10剂,痊愈。

低血压不仅有上述偏虚偏寒的证,虽然临床上大多数低血压也属这一类,但不可太过于死板,临床上偏热偏实的火郁证低血压也能见到。我最近治疗的一例刘姓妇女就属于此类。

刘某,女,62岁,以头晕为主诉求诊,血压70/40mmHg,说女儿给买了好多盒生脉饮,喝完还是这样。(临床上常遇到这种情况,每诊断为低血压,就服生脉饮、补血露类,怪哉!)

刻诊:舌尖边红,苔黄腻,口干苦臭,脉弦滑微数,能食,大便偏干,小便赤热,一派火郁三焦、气机不利之证。

处方:黄连10g,黄芩15g,黄柏15g,制大黄20g,栀子15g,沙苑子30g,钩藤15g,生甘草10g。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告知服药后每日大便3次,头脑清醒多了,头也不晕了,现血压/70mmHg。上方减大黄,略为调整,又服5剂,一切恢复正常。

从上案可以得出一个认识,中医看病,切不可拘泥于西医病名,一定要用中医的辨证方法,有是证用是药,尽管低血压大多数相当于中医的阳虚、气血虚,但还是有不同的。死板教条是临证的大忌。切记!再转录一案以证之:

李某,男,36岁。年5月7日初诊。自述血压偏低已近2年,迭服补剂而愈重。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心悸气短,饮食无味,大便偏干,舌红苔厚且干,脉沉细滑数,血压75/52.5mmHg(编者按:原文为“血压BP:10/7kPa”,此处数值为换算而来,余同)。证属湿热郁滞,气机不畅。治以芳香宣化,疏调气机。

处方:蝉蜕、片姜黄、川楝子各6g,僵蚕、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g,大黄1g。嘱其停服一切营养补品,饮食清淡,每天散步2小时。

服药7剂后,诸证减而大便偏稀,血压97.5/67.5mmHg。原方加荆芥炭10g,防风6g,灶心土30g(先煎),以此方加减服用20余剂后,精神爽,纳食香,血压维持在(-97.5)/(75.0-67.5)mmHg,而告病愈。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全球疫情会诊室中医专场:中方专家向外方推荐“三药三方”

这才是最顶尖的医学!调动人体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10万盒中药支援意大利!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药

央视报道仝小林:抗疫一线,中医一直在

年前的东北大鼠疫,67天消灭疫情的伍连德博士

病毒可否在超市里的蔬菜、肉上存活?医生解答来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医出征海外助力全球抗疫

过敏季又双叒叕来了: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全攻略.

中医养生,找准穴位才是关键,只需记得这三个字

新冠没特效药的时候,多少人想起了中医?

人民日报:一支民间中医抗疫医疗队的“集结号”

气血是生命之根本,四大耗费气血的事,你在做吗?

中医:清粥小菜,价值连城

中医角度看营养

打脸中医黑!美国人排队买中药,中医悄悄拯救全世界

快速学会中医诊脉方法

中医宝典好书推荐《中医证候学》

慢性腰痛怎么办?漫谈腰痛按摩之秘

这些“招湿饭”越吃湿气越重,有人却样样都爱吃!春天一定要注意~

白发长在哪最危险?不同位置代表不同问题!

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

驭繁为简,一味药也能治大病(65种单方大全)

眼科常用中药方剂大全(收藏版)

春宜升补其肝

一味中药,竟然能补五脏?

春天到,肝火旺?解药就在你身上

一位青年女中医,抗击新冠肺炎纪实

刘清泉院长:把呼吸机当做人参、附子来用?如何以中医之道驭西医之术

大锅中药海外开煮,中医药抗“疫”成效明显,国际上引发广泛                                                 .

==================================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排行

年6月文章排行

年5月文章排行

年4月文章排行

年3月文章排行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f/1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