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
GUIDE
导读
青霉素在临床使用之前,大家都知道需要做皮试,以防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那头孢菌素类呢?
头孢菌素类是临床使用较为安全的药物之一,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极低,低于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许多常用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时常常忽视皮试试验,以致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做皮试有明文规定?
01
关于头孢菌素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试,一直都存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年版)》和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年版)》均未要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做皮试。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对此有多种描述,有些头孢菌素要求皮试,有些头孢菌素不要求皮试,让临床医师无所适从。02
年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下文简称08年共识)对于使用头孢菌素前是否需要皮试给出建议: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试,则必须做;
如果药品说明书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试。2
哪些头孢菌素类药物需要必须做皮试?
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第一代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对青霉素一般过敏者,宜选用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特别是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更为安全。
临床用药时,一切以药品说明书为准!药品说明书中要求做皮试的头孢菌素有:头孢替唑钠、头孢噻吩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甲肟钠、头孢米诺钠、头孢曲松钠。
3
头孢菌素类皮试液药物浓度该如何配制?
即使在药品说明书中要求做皮试的头孢菌素,也没有明确标识皮试液的药物浓度、配制方法等信息。
08年共识指出,如果需要对头孢菌素进行皮试,必须使用原药配置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或其他种类的头孢菌素替代作为皮试液。建议使用皮内试验,目前推荐的皮试液浓度为-μg/ml,注射量为0.1ml,结果判断可参照青霉素的方法。
对于复方制剂如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则以头孢噻肟钠的含量计算浓度-μg/ml,不是按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的含量计算浓度。
4
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过敏反应如何解救?
使用时应注意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皮试限于过敏体质的患者,皮试观察20分钟内以及用药的整个过程,应严密的监测用药后的反应,并预先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患者也应该在注射完毕后留观30分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比方说立刻肌注肾上腺素1mg。要注意滴速始终要平稳,不要过快或者过慢;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应该保持头脑冷静,首先要做到“一关二素三放平”;
“一关二素三放平”到底是什么呢?
一关:即关闭输液阀(切忌勿拔针);
二素:即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三放平:即放平患者(平卧位)。
抗休克治疗:
肾上腺素:肌肉注射。成人用量为0.2-.5mg(1:),小儿用量为0.01mg/kg(1:),每5-15分钟重复给药一次,直到临床症状改善;
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对初始的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无反应,可给予1:0肾上腺素0.1ml/kg静脉注射;
如持续存在低血压,可给予肾上腺素1-5μg/kg·min(儿童0.1-1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或根据血压、心率情况调整用量;
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等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抗过敏治疗:
糖皮质激素:应早期静脉输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选用氢化可的松mg或高剂量甲泼尼龙(可用至30mg/kg),缓慢静滴;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mg;然后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抗组胺药:通常肌肉注射异丙嗪25-50mg。神志清醒者可口服西替利嗪20mg或氯雷他定10mg;
也可以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抗过敏治疗;
监测心电、血压、脉搏、呼吸。
注:本文内容来自合用药百科—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否有必要做皮试?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院儿科简介
医院儿科创建于年,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其中医学博士1名,医学硕士4名。年接诊患儿门诊量约4万余人次,覆盖陕西全省及周边省市乃至全国各地。
针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并重,以及内病外治、内外法并用的治疗思路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临床治疗疾病除了采用口服药物之外,还酌情配合运用小儿推拿、膏药贴敷以及氦氖激光治疗仪等多种外治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自产口服制剂小儿感冒糖浆、小儿咳喘糖浆、小儿遗尿灵片和心肌片,以其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备受广大患儿及家长喜爱。
编辑:赵一粒
审核:谢晓丽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