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手术坚决不上全麻,术后她说我后悔了

作为麻醉医生,每天既要想着如何给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麻醉、又要疲于各种解释沟通。有时觉得,和患者及家属解释更累。这种累,主要是累心。尽管很累,但有时也很知足。毕竟,我尚未卷入任何医疗纠纷中。然而,这种庆幸并没有维持多久。前不久的一例甲状腺手术,让我初次体验那种无奈、无助、气愤的感觉。

新老交替的普外科,是我们最头疼的科室。确切地说,只对其中一个老专家头疼。幸好,他几乎不做什么手术。也许,他陈旧的技术和理论已经不适合现代医疗了吧。至少,本院很少有找他看病的。偶尔,也不知哪个不知情的患者会撞上来。作为医生、作为同事,咱也不好意思劝人家别治了。如果传出去,院里第一个饶不了我们。

非常不巧的是,我下班的那天,他就要做一台甲状腺手术。

手术前一天,我去找患者签字的时候,就发现了异常:我每问患者一个问题,患者都试图征求这位老专家的意见。我心里寻思,好家伙,你技术不行,聊天技术还挺棒。

事实上,医院似乎都有这一号人:技术不行,拿语言水平补。

当我向患者交代是全麻的时候,患者看了一眼这位老专家。老专家说,给打一个颈丛吧。

他说的“颈丛”,是麻醉技术的一种。通过将局麻药注射到颈丛神经主干部位,实现其支配区域的镇痛阻滞效果。在上个世纪,这种手术一度成为甲状腺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主要原因在于,通过患者术中的指令发声,术者可以依据患者发声的效果来寻找喉返神经,从而避免意外切断神经。

实际上,今天看来,颈丛麻醉只是在全麻还没出现的相对最佳而已。随着全麻技术的成熟,很多手术都已经普遍在全麻下进行了。这其中,甲状腺手术就是典型代表。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外科医生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已经不需要通过患者来配合才能找到神经了;另外一方面,颈丛麻醉下的甲状腺是非常不舒适的。

这里需要交代一下甲状腺手术的体位:除了目前的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以外,其他甲状腺手术都要在颈部做切口。经过切口,将病变的组织切掉。由于颈部操作空间小,因此一般都要求颈部极度后仰的状态。为了能让患者适应一两个小时的手术时间,常常要求患者在手术之前就拿一个枕头垫在肩膀下方、平躺在床上。

这时就尴尬了:老专家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茫然无措的患者一心信任这个老专家。此时,如果我横加阻拦,势必吃力不讨好。情况严重了,老专家到院里参我一本,就有我受得了。

万般无奈下,我只能和患者签了颈丛阻滞麻醉。

第二天,这个让我一直揪心的手术正式开始了。

手术开始之前,我给她打了颈丛阻滞麻醉。打麻药的时候,她就嗷嗷喊疼。我心里就在犯嘀咕:就这忍耐力,能行吗?但是,我真的没办法,谁让她的眼中只有外科大夫才会看病呢。

起初的半小时还行,他们医患配合还真可以。因此,我一度都以为自己错了呢。

当处理甲状腺上极的时候,她出现了不适现象。综合分析:一方面由于这个位置存在颈丛支配的盲区;另外一方面也由于手术时间太长了。但这个时候,她的脸上已经盖满了厚厚的手术巾,手术切口也暴露着,麻醉方式已经没办法更改。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一个小时后,在一阵阵喊叫声中,手术终于结束了。

掀开手术巾后,满眼泪花、一身是汗的她一直不说话。很久,在大家反复的要求下,她终于说话了。说话的内容,只有四个字“我后悔了”。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到医院看病,一定不要跨科室看病。什么病,就去什么科。该哪个科室负责的部分,就要相信哪个科室的医生。

推荐阅读:

《全身麻醉期间过敏性休克带来的挑战》《围麻醉期全身麻醉突发过敏性休克的危害》《面对苏醒期躁动,如何从容应对?》《围麻醉期突发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围麻醉期应用丙泊酚突发性幻觉》点击“在看”,看看你的好友都在看什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f/13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