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医院举办了首届护理案例交流分享大会,是不是第一反应是全是专业名词:CPR(心肺复苏)、胰岛素、抗生素……觉得很枯燥?NONONO~不信,你看。
近几年,随着医院接收的病人激增,危重病人和基础病病人的增多,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病床的扩充,需要补充很多的年轻护士从事临床工作,而年轻护士之前接触更多的可能是书本知识,所以他们需要靠有经验的,有一定临床观察能力的护士进行“穿帮带”。在这一背景下,医院举办了首届护理案例交流分享大会,医院方面表示:这也是对年轻护士进行加速培养、成长的教学方式,让他们从案例当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如果下次遇到知道该怎么办。
记者了解到,当天现场,共有28位护士分享了他们在工作当中的典型案例,这28篇是从最初的篇当中筛选出来的,医院护理部主任兰晓娥:“我当时作为评选专家,看到这些稿件的时候就非常感动,看到每个科室的故事,一篇篇都在讲述如何在服务病人过程当中,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不仅感动身边人,更让患者感动。”
医院手术室的林晨,从事护士行业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了,在现场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起同行们的共鸣。
他今天分享的是过敏性抢救休克的案例,关于过敏性休克,大家可能听到过一些患者输液发生猝死的新闻。其实即使皮试显示阴性,也有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比如他曾遇到的一位患者,头一天皮试的结果是阴性的,但是第二天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的时候发生了过敏反应。这也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挑战,当时这位患者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只是有点咳嗽,好在他们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医护人员当时和患者说话,对方还有意识,但是推进抢救室,仅仅20秒的时间,患者已经意识丧失了。
(《极限挑战》综艺节目来黄山那天,他们在手术室工作了近20个小时。)
之所以分享这则案例,林晨表示:“因为我在没有经历这件事情之前,我一直不能深刻理解反复考‘过敏性休克抢救’这些内容、制度有什么意义,但是真正自己经历了这件事,20秒的时间,患者发生了呼吸、心跳的骤停,才明白平时医疗上的培训有多么重要。也希望借助黄山交广平台,希望全民都有使用抗生素防过敏的意识。”
医院麻醉恢复室的汪晓卿获得了本次活动第一名,她说:“今天分享的是年2月份,作为护士协助医生抢救一位突发呼吸骤停的病人。想用这则案例,告诉同行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抢救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淡定的心,知道怎样去抢救病人,赢得最快的抢救时间。”
整场交流会现场,有感动,有爆笑,有共鸣,有反思,感谢白衣天使们。
撰稿黄山交广全媒体记者曹丽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