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女儿一直主动求医、积极配合治疗,所以从实践上,我并没有积累多少经验。
但因为很多网友询问我,急切地寻求帮助。我希望尽我所能,把我的所见、所思加以整理,和大家共同探讨,找到更好的应对之法。
我女儿从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万般纠结中,接受住院吃药三年来,因为和我产生争执,亲子关系严重恶化,女儿以拒绝吃药相威胁,次数仅仅为两次。
所以,我觉得,为保证治疗效果,保持孩子情绪稳定,保持和谐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愿意拥有更好的未来,有梦想有目标有行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总结一句话:“先让孩子重新热爱上生活吧!热爱生活的孩子,才会热爱学习!”
当然,有的家长会担心因此被孩子拿捏,孩子会提出诸多无理要求。我很理解。
一方面,在亲子关系好的前提下,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探讨任性的后果。孩子是聪明的,不会随便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
另一方面,坚持无条件地爱,搞好亲子关系。关系好了,孩子也不好意思使劲折腾家长,让家长为难。相信,每个人都心存良知。我们自己生、自己养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坏胚子。
有没想过?孩子当下种种不近情理的变化,其实是孩子在怨恨家长,在报复,不惜搭上自己的青春、学业、前途,甚至生命?
从和我沟通的网友情况看,因为孩子黑白颠倒、因为不满足孩子要求、因为孩子不重视遵医嘱吃药重要性、因为家长担心副作用……很多孩子存在私自停药的情况。
说真的,我很为他们捏把汗。
我常常说,每天都应该心怀感恩,多看好的、多想好的、多盘点自己拥有的,这样才能滋生喜悦、力量、勇气、信心、爱。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解决孩子不配合治疗这事,其实是可以和家长生命状态、家庭关第、家庭气氛等扯上关系的。就像树叶黄了,问题很可能不是叶子的问题,是根的问题。
和网友描述的情形看,我很感恩女儿遵医嘱吃药、爱洗漱、主动身材管理(今年全靠内驱力管住嘴迈开腿、成功减重30斤)、主动学习、少玩手机、看小说、写诗、按时作息、情绪稳定、有梦想有目标有行动……
当然,我女儿去年网贷、冲动消费、离家出走、异地见男网友、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学习、沉迷游戏,也很值得太多网友庆幸、感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看大多数网友只是愤怒于孩子的不学习、黑白颠倒、沉迷游戏。
言归正传,我女儿是如何接受遵医嘱吃药的呢?而且因为老母亲记忆不好,偶而出现忘记的情况,女儿还会主动提醒。
我罗列几条,和各位共同探讨:
第一、家长要意志坚定。
我常常觉得,所有的困扰、痛苦都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关系,二是思想。如果这两项调整通畅,则万事通畅无阻,自然少烦恼、少争执。
所以和病孩相处,家长时时处处都得以保持亲子关系为第一重要前提。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和沟通,好的关系比对错更重要。
压力影响情绪,情绪决定认知。
孩子为什么当下认知扭曲?就是因为压力山大,焦虑于不确定的未来,情绪低落,想法多变且极端悲观。家长不必要急于和孩子争论,妄图以三言两语改变孩子想法,甚至不惜牺牲亲子关系。不过两败俱伤、于事无补而已。
家长是健全的成年人,必须要认识到遵医嘱吃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行动上重视并坚持。
这可以网上去查阅去学习。一般分为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三个阶段。吃药时间单位以年计。减药、停药也有一个过程,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关于副作用,说真的,自己的孩子,谁不心疼?谁不担心?三年来,我女儿吃药的包装盒子,恐怕要用两个大萝筐才能装得下。从小就体弱多病,吃的药、输的液太多。小小的身体真的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
在网上看到过一种说法,从小体弱多病也可能是心理疾病致病因素之一。
副作用,我选择了屏蔽。我从不看说明书,也不让女儿看。况且说明书上列举的副作用,是所有参予试验对象服药反应的汇总,不可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常规来说,出现的药物副作用会在两周至四周内消失。有了副作用自然就会有正作用。
如果药物反应太严重,太难受,应该找医生调整用药。因为那可能是孩子体质不适用这款药。
今年我女儿住院时,医院建议进行基因筛查,费用三千多,就是用于精确定位孩子适合药物种类,少经受试药的痛苦。
比如我女儿服用喹硫平,会出现小便困难。服用奥氮平就像饿死鬼投胎,一天五餐还饿。
我比较主张住院调整用药,一个月的时间里,医生反复观察,能最终确定出最佳药物配伍、最佳剂量方案。
显然门诊几分钟时间达不到这效果。
第二、因势利导。
有一次女儿看了一个视频,一个女精神病人在街上裸奔,众人围观、拍视频。
女儿两眼含泪,问我她以后会不会这样?
我抱了抱她,坚定地说,肯定不会,因为她有妈妈、有医生。
我说这个可怜人,最开始也是正常人,后来肯定没有正规治疗,没有遵医嘱吃药,家人没好好照顾,一再受刺激,一再受伤害,所以才沦落为如此悲惨的命运。
女儿邀请我和她一起看电影《松子的一生》。我们讨论观后感,得出一致结论,松子在多次关键的时候做了错误的选择,一把好牌打得稀烂,改变了命运的走向。明明很多次,她是可以爬起来,回归到正常人生轨道的。
第三、借助权威人士。
看医生的时候,有时会故意问医生,说有时忘记了吃有什么后果吗?医生往往一脸正色,巴拉巴拉,说私自减药停药会导致病情加重、复发。复发一次严重一次,会导致大脑创伤。复发三次,就得终身服药。
第四、借助于病友的现身说法。
住院时,陪女儿在操场散步,居然碰见了上次住院的病友母子二人。
这个病友是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生病前应该是个帅哥。但现在像熊猫眼的黑眼圈、微胖的身材、戒备惊惶的眼神,是目前他做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形象。
妈妈亲口告诉我们说,上次出院后,反复复发,医院,这医院里。
又无奈地说,儿子十六岁第一次生病时,住院治疗效果挺好的,恢复得也很好。但是儿子认为自己已经康复了,就私自停了药。六年后复发了,这次不管怎么治疗,都好不了。教授查房时甚至当着她和儿子面,对一大群研究生说,这孩子治不好了,只会越来越严重。将来拿钱让他花,也花不出去了。最终的命运,医院疗养。
妈妈潸然泪下,说自己一生顺遂,经济优渥。哪想到遭此大难,再难翻身。
这件事对我女儿触动挺大的。
以至于后来她爸爸反对她吃药,说会吃傻时,女儿愤愤然向我告状。
我给她爸爸打了电话,问女儿生病了,他是否经常上网学习了解这个病和治疗方法?他说没有。我又问他考取了相关专业资质吗?他说考不上。我说那你希望你女儿越来越好吗?他说希望。我说那麻烦你闭嘴,私自停药后果很严重。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要对未知领域心怀敬畏之心。
这样的沟通方式,也是我今年通过学习成长改变后的成果。旧我,肯定会不停地咒骂、责难,历数陈芝麻烂谷子琐事,引来对方猛烈回击,受到伤害不说,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第五、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我相信大家都一样,在孩子治疗方案一事上,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
有网友说认识一位医生,能一个月之内治好抑郁症。
有网友说不用吃药,慢慢调整就会好。
有网友说这病是暗物质侵扰,要请大师作法驱邪。
有网友说,西药副作用太大,伤肝伤肾,且易产生依赖,应该选择中药。
反正还有很多声称见效快、不用吃药的好方法。
像极了父子二人和驴的故事,父骑驴、子骑驴、父子骑驴、父子牵驴、父子背驴,都会有人反对有人赞成。
听樊登读书时,有一段话记忆很深刻,“每个人都应该多读好书,经常主动思考,调整认知,提升自我,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我因为带孩子多次住院、做了电休克(第三次住院时还捆绑了女儿做电休克),被犀利的网友骂我狠心,说应该把医院,说我折磨孩子,让孩子受罪。还和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联系起来,把我比做反派角色。
我自始至终坚持信念,医院,选择相信医生。
我余生努力学习成长的方向,也只是调整认知,提升自我,自我疗愈,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个情绪稳定、温柔慈爱的人,有力量给予女儿无条件爱的妈妈。并不会去研究用药、治疗这些高深知识。
有位网友说带孩医院,二十天花了十万元,然而效果并没宣传地那么好。
某某机构心理咨询,五十分钟上万元心理咨询费,承诺快速包治好病。
还有那些特训学校。更是说你交给我一个叛逆孩子,我还你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
我就不明白了,孩子这不是生病了吗?医院、找医生?打着灯笼乱窜什么?
每个人的心力有限、经济有限,得省着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可是事关孩子一生、家长余生的命运,这是当下人生最为重要之事,可不能有半分轻忽。提防那些黑心肝的人,无情地把我们当韭菜随便割。
所以我告诉那些提建议的网友,你的医生、你的治疗医院开设门诊、住院部吗?能的话,我很乐意来试试。
如果这个医、药行业昧了良心,为了牟取暴利,非要这些可怜的孩子、家庭当牺牲品,那么这是不可抗力,这是我和女儿不得不接受的命运。
总之知识就是力量,办法总比困难多,和孩子搞好亲子关系,经过学习,思想上建立正确理念,让孩子配合治疗应该能更顺利实现。
如果不危及生命,不建议强制送医,因为心理咨询师说会造成二次伤害。有医院,夫妻二人坚持心理咨询,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学习成长改变,搞好亲子关系。后来女儿主动住院治疗,恢复得很好。
如果为了省钱,去参加一些家长训练营。或者家长自己看书学习,都是可行之法。
家长直面困境、积极行动,去学习成长改变。不要浪费时间,哀伤哭泣、自怨自艾。面对人生危机,“打、逃、僵”中,请选择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