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岁复旦女博士患乳腺癌,一年写70篇抗

“谁都没法晓得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

在山东有个姑娘叫于娟,她前半辈子挺顺利的,高考成绩特别好,被上海交通大学给录取了,后来更是厉害,又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硕士和博士。

另外,她不光有个疼她的丈夫,还有个乖巧的儿子,爱情事业都特别美满。

但就在这当口,她竟突然被查出得了乳腺癌。

好在于娟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在博客上记下自己抗癌的过程,并且拥有了不少粉丝。

但命运老是跟她过不去,一个号称“神医”的人出现,让于娟死得更快了。

在一个凌晨,于娟最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时她拉着母亲的手,讲出了两个心愿。

她那两个遗憾是啥?最后有没有人给她补上?

年,在山东曲阜的荒山上,有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山林里来回跑着。

只见她那单薄的肩膀,天天扛着一把锄头。

谁也不清楚老人打算干啥,直到有一天一辆大货车开到荒山里,卸下了好几万棵小树苗,大家这才明白她是要种树。

实际上,这位老人退休前是个人民教师,压根就没咋下过地。

所以啊,种树这事儿压根儿不懂,一开始就碰了大钉子。

因为没经验,头一批种的树苗,活下来的只有三成。

瞅着一棵棵死掉的小树苗,老人心里特别难受。

山脚下的村民纷纷劝她别种树啦,岁数这么大还瞎折腾啥。

可她压根不听,眼神还特别坚定,而且发誓非得成功不可,就好像要去完成一项使命似的。

打那以后,老人一次又一次地去找相关专家咨询,向当地农民请教,接着总结经验教训,一点点摸索着把幼苗养成参天大树。

这十年里,她天天都穿得很朴素,背着个破破烂烂的背包在荒山野岭当中来来往往,背包里装着她的工具还有一天要吃的东西。

有时候肚子饿了,就在山里寻个阴凉地儿,坐在石头上,从背包中掏出馒头跟咸菜来吃;口渴了就喝点山里的泉水。

吃完了,她再次扛起锄头接着拼命干活。

夏天山里的太阳贼毒,没一会儿就把人热得大汗直淌。

不过老人一句抱怨都没有,擦把脸上的汗,喝口泉水,接着就又干起活来。

冬天,风呼呼地刮着,冷得老人手都长疮了。别人都躲在暖和屋里,可她却一直在山头干活,琢磨怎么把树种好。

一年又一年,这种日子老人持续了十多年。

老人是抗癌女博士于娟的母亲舒平,她做的这所有事,都是为了达成女儿的心愿......

舒平本来叫苏萍,她丈夫是一家知名酒店的特级厨师。

夫妻关系和谐,家里条件也不错,于娟是他们唯一的女儿,从小吃喝不愁,特别受宠。

女儿于娟相当争气,上学的时候多次考了班级第一,舒平两口子基本上没怎么操心。

高中毕业之后,于娟凭借出色的成绩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

上了大学的她一点儿都没放松,每次上课都全神贯注,每份作业都认真完成,老师们都可喜欢积极进取的她啦。

碰巧的是,于娟还碰到了她这辈子的爱人——正在读博士的赵斌元。

虽说两人年龄差了六岁,可这也没拦住爱情冒头。

于娟深深被赵斌元身上那种成熟的劲儿吸引住了,他的学问和修养都让于娟特别着迷,没多久他俩就谈上恋爱了。

他俩的爱情进展得特别顺利,既没吵过架,也没受到外界的干扰。

年,有双方父母支持着,于娟跟赵斌元一块儿走进了婚姻殿堂。

不过,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

他们面临的首要难题是,两人现在还没本事买房。

他们琢磨了好多法子,最后商量着先去亲戚家借住。

只是高学历出身、一身傲骨的他们,不情愿寄人篱下。

所以,自打搬家那时候开始,他们就立誓得拼命挣钱,在上海弄个属于自己的房子。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赵斌元使劲争取到了留校任教的资格,当上了一名大学老师。

于娟没挑挑拣拣,找了个稳定的文案方面的工作。

不过每天那单调又机械的工作内容,不光让她觉得烦躁,还使她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这难道就是我期望的生活吗?”

有一天下班之后,于娟正走在回家途中,忽然一个念头闯进了她的脑子:

她想接着读书去提升自己。

决定好之后,就在当天夜里,于娟鼓足了勇气,抬高声音,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谨慎地跟丈夫讲了。

赵斌元听了之后,愣了有那么几秒,猛地就笑出了声,特别欣慰地说道:

“我挺你。”

听到这话,于娟总算放下心了,长舒了一口气。

但没多久她就又开始犯嘀咕了。

因为两人讲好了要一块儿努力在上海买房,要是自己去上学,经济重担就全压在丈夫一人身上了。

赵斌元瞧见于娟一脸犯难的样子,晓得她是担心自己压力太大,不想让自己太劳累,就直接拍拍她肩膀说道:

“别犯愁,你要是考上了,就踏踏实实去上学,家里这边有我呢。”

赵斌元居然提议让她把工作辞了,专心准备考试就行。

瞅着丈夫这般体谅自己,于娟当然也会为家庭着想。

为了给两个人减轻生活压力,她琢磨了一阵,最后决定工作和备考同时进行。

那段日子,于娟早上五六点就起来背东西。

上班一有空儿,脑子就想起早上背的那些东西。

下班后,于娟一点时间也不浪费,拿起书便开始学,经常学到深更半夜。

功夫没白费,在年,于娟顺利考上了复旦大学,成了社会学院的研究生。

考上研究生以后,于娟可没停下往前冲的步伐,她还是拼命学习新东西,没多久就在同学里出类拔萃了。

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过了三年,她顺利拿到了公派留学的名额。

刚听到这个消息那会,于娟兴奋极了。

由于公派留学的机会实属难得,全校也就那么几个名额。

可没过多会儿,现实就狠狠给她浇了一头凉水。

她打算去留学的地方是挪威。

这是个位于北欧的国家,经济特发达,可物价也高得很。

虽说学校把学费给免了,可生活费那也是不小的一笔开销。

在她准备考研究生的时候,他们两口子用手里的存款在上海贷款买了房。

当下,这一家人除去平常的花费,每个月还得付高额的房贷,这样一来就很难再有钱让她去留学了。

琢磨了好久,于娟最终决定不出国留学了。

没想到,晚上回到家,丈夫竟一脸高兴地跟她说:

“你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啦,这真是一件大好事!”

于娟对丈夫的反应感到很吃惊,随后丈夫说的话更是让她心里踏实了:

我这儿还有点钱呢,房贷还有平常的花费你别操心,我能处理好。这次留学的机会太难得啦,钱啥时候都能赚,可这机会要是错过了就再也碰不上了。

于娟特别犹豫,吭吭哧哧的,就是不肯接话。

最后啊,还是丈夫劝了又劝,她这才有点不好意思地去了挪威。

出发之前,赵斌元反复跟她交代,别操心家里,一切都由他来操持。

正是因为丈夫全力支持,于娟才能够安心去留学。

刚到挪威,于娟就被这儿优美的自然环境给惊到了。

天空碧蓝,一眼望不到边,墨绿的森林连成一片又一片,到处都充满着生机。

有一天,于娟在外游玩,瞧着眼前的景致,猛地就想起了家乡的母亲。

家乡到处都是荒山,像这样绿油油的森林很难见到。要是母亲能来这儿瞅瞅,肯定会特别高兴。

于娟一直都是行动派。

没过多长时间,她就用打工挣的钱给母亲买了机票,把母亲接到了挪威。

头一回到挪威的舒平被眼前的景色惊到了,她压根就没见过这么美的景致。

这的森林到处都是。

走进森林中,甚至能听见各种鸟儿的叫声以及泉水撞击石头那清脆的声响,空气里飘着青草的味道,整个人不知不觉就放松了。

就在陪着妈妈在挪威旅行的这段日子,于娟清楚地跟舒平讲了她的心愿:

“咱们把挪威的森林给弄到国内来。”

听到这话,舒平以为女儿在闹着玩,笑着讲:

“行,到时候我也过来帮你。”

一时间,母女俩的笑声在整个林间回响。

只不过快乐的时光向来短暂,没多久,舒平回到了国内,于娟也接着完成自己的学业。

后来,她从挪威的学校毕业,然后在咱们国内读博士。

这之后,于娟干的头一件事,就是跟导师一块儿弄了个“种树”项目。

那时候的她对学业可上心了,碰到难题就往办公室跑,跟导师一块商量,一商量就是好几小时,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为了做研究调查,她常常熬夜,有时候一天就睡两三个小时。

而这所有的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

但这样的作息,到底是对身体健康没好处的。

于娟老是觉得身体不大对劲,不过那时候她没当回事。

突然传来的消息把她的注意力全给抢走了——于娟怀上了。

好在她怀孕的时候,自己主动把手里的事都停了,一门心思养胎。

最终,在于娟丈夫的精心照料下,她顺利生下个大胖小子。

到了这个时候,在别人看来,她的家庭和事业都称得上圆满了。

但谁能料到,这个美满的小家庭没过多长时间就遭到了要命的重创......

年12月27号,于娟被查出来得了乳腺癌。

当她拿到诊断单,看到上面那几个字的时候,手不停地抖,这对娟来说就像天突然塌了一样。

医院走廊的椅子那里,于娟痛苦地流着泪。她的脑袋里不停地冒出来三个问题:

手里头的工作该咋整?

老公和孩子咋整?

自己的爸妈该咋整?

回到家里,于娟决定把自己得癌这事儿跟丈夫讲。

赵斌元听了之后,脸色变得很沉重,不过还是不停地安慰着她。

这只是初步诊断罢了,再说了,就算是癌症,只要发现得早,也是有可能治好的。

在等待最终结果的那段日子里,这一家人全凭这么一点点信念撑着呢。

没多久,这唯一的信念也垮掉了。

具体的检查结果已经出来啦。

于娟身上的癌细胞都扩散开了,到了癌症晚期,根本没法治好啦。

“她大概就剩一年左右的时间了,家属得做好心理准备。”

医生说的那些话,毫无疑问把于娟的家人推进了深渊。

打这往后,于娟只能依靠不停地化疗和吃药来维持那极其微弱的生命。

在治病的时候,她把那一头乌黑的长发给剪了,跟丈夫一样变成了光头。

到了夜里,她还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老是让她睡不好觉。

病情厉害的时候,于娟浑身肿得厉害,根本没法自己走路,身边随时得有人陪着。

在这段时间里,赵斌元把一个丈夫该尽的责任都尽到了。

不但精心照料于娟的日常生活,还时常去图书馆自学有关癌症的知识,就盼着能帮妻子一把。

为了给于娟治病,他居然把两人辛辛苦苦打拼好久才买下的房子都卖了。

但跟昂贵的化疗费用一比,这些钱差得远呢。

没多久,于娟的爸妈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给女儿治病。

瞧着一家人为自己的各种付出,于娟可不想就这么当个“躺在病床上啥也干不了的人”。

她清楚自己没多少日子了,那怎么利用这所剩不多的时间,让自己更有价值呢?

有一回,很偶然的,她碰到了博客,于是就试着把自己抗癌的过程给记录下来。

慢慢地,她意识到这件事成了自己的精神依靠。

于娟曾经这样写道:

或许是太老了,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或许是太年轻,该经历的都还没去经历呢......

回想这10年,根本就没在12点前睡过觉,学习、考像GT那种好像没啥用的证书,考研成了冠冕堂皇的借口......

......当处在生死的关键节点,你就会明白,各种加班,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还有买房买车的那些需求,全是过眼云烟。要是有时间,多陪陪自家孩子,拿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

她那些充满哲理的话,还有对抗癌症的坚定决心,使她在网络上拥有了好多粉丝。

大家了解了于娟的经历,都特别感动,想给她募捐,可被她给回绝了。

她在网上写这些,初衷是记录自己的抗癌日子,而不是为了博取同情。

后来呀,在网友们的鼓励跟祝福之中,于娟慢慢又有了信心。

可就在这个当口,有个人冒出来把这种局面给打破了。

也正是这个人使得于娟的人生迅速加快了节奏。

原来,有一回碰巧,于娟的家人知道了一个“神医”。

这个“神医”宣称不用化疗就能把癌症完全治好。

病得急了就胡乱找医生,哪怕就那么一点点希望,他们也都愿意去尝试。

年3月,医院接受治疗,而是去了安徽黄山脚下“杨神医”的家。

他跟于娟的家人讲,这地方空气环境不错,只要采用他研究出的饥饿疗法,再加上他自己研制的中药,癌症患者不出仨月就能好。

一开始,于娟的家人当然不相信。

可到了“杨神医”家以后,他们发现墙壁上贴了好多癌症被治好的证明。

不仅如此,这儿有个自称义工的老人讲,他以前患过癌症,多亏了“杨神医”,他才好起来。

更让人迷糊的是,除了于娟,那地方还有俩癌症病人,都是因为听说了“杨神医”的大名才来的。

所以,于娟家人心里最后的那点疑虑没了。

一开始,有几个癌症患者照着“杨神医”所说的饥饿疗法去做,每天就只许吃一点点葡萄和芋头填肚子,不准吃饭。

另外,“神医”每天都会让他们喝自己弄的苦兮兮的中药。

于娟让这所谓的疗法给折腾得苦不堪言,可她为了能好起来,还是选择忍着。

没几天之后,有一位病友居然突然咳血了。

不过对于这,“杨神医”却拍着自己胸脯保证这都正常,是药发挥作用了。

但没过多会儿,这病友突然休克了,医院抢救。

就在这个时候,大伙才发现这位“杨神医”或许是个骗子。

然而,太晚啦,那个病友没过几天就走了。

然而于娟的病情不断加重,家里人医院进行检查。

本来就到了癌症晚期,没多少日子了,可又碰上所谓“神医”的那些疗法,这分明就是在加快她走向死亡的脚步。

经历了这事儿以后,于娟在博客里写道:

我之前老在犹豫要不要把下面这些字写下来,可我寻思着,要是不写出来让大家知道,那说不定会有更多人被坑钱,甚至丢了性命。

原来呀,那个被称作“杨神医”的,其实就是个诈骗的团伙。

“饥饿疗法”压根就没用,就连那些所谓的中药,不过是些普通草药熬出来的,对癌症的治疗一点作用都没有。

但啥都晚啦。

医院后,于娟身体愈发虚弱,生命开始真正倒计时了。

年4月19日的凌晨,她永远地走了,那时她刚过了33岁生日。

医院的那段日子,她时时刻刻都在被病痛折磨着,饭吃不香,睡觉还老是被疼醒。

或许对她来讲,这么离开倒成了一种解脱。

于娟走了以后,她的爸妈伤心极了,他们就这一个宝贝闺女,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打击对他俩简直是要命的。

舒平甚至曾经都想着干脆跟着女儿去算了。

不过一想到女儿临终前的交代,她还是把这个念头给压下去了。

毕竟作为一个母亲,心里最牵挂的就是自家孩子。

舒平如此,于娟也如此。

生前,她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儿子的脑袋,心里想着,孩子这么小就没了妈,得多可怜哟。

所以到了快不行的时候,她反复跟自己的母亲说,一定要帮她把儿子照顾好。

葬礼完了,舒平就安安心心在家带外孙。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她就把外孙交给了丈夫和女婿,自己一个人回了山东老家,这是因为她得去实现女儿生前的第二个交代。

“我打算把挪威的森林弄回国内。”

这是于娟母女俩在挪威旅行时说的话。

其实于娟当时回国以后,一直都在筹划这件事。

她打算在山东老家弄一个园林研究的基地。

不过后来由于怀孕加上生病等等这些事,这个计划始终没能够接着开展。

临去世前,于娟仍然对此记挂着,舒平那时就冲着女儿许下誓言:

“宝贝,你信妈妈,妈妈肯定会帮你达成这个愿望的。”

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个场景。

也许每回感觉累了,舒平就会想起女儿。

要是女儿还在,瞧见自己做的这些,肯定会特别高兴。

受到他事迹的影响,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纷纷赶来,一块儿参与到“植树造林”这个伟大工程里。

十年之后,这儿总算达成了舒平的愿望,由一片荒山变成了一片青山。

有时候,舒平站在山头上就会感慨,这山上的每个旮旯都有她埋头苦干的样子,她的汗水把这片地也养得好好的。

如今的九仙山到处是青山绿水,鸟儿欢叫,花儿飘香,生态棒极了。

她顺利地把“挪威的森林”给带回国内了。

两万多亩的荒山,种了一千多棵树,就为达成女儿的梦想,这真让人感慨梦想的了不起,母爱的了不起。

当年于娟过世后,赵斌元将她在博客里写的抗癌记录加以整理,还出版了一本书,叫《此生未完成》。

于娟没实现的梦,被舒平给实现了。

打那以后,赵斌元再也没娶,就靠着妻子留下来的那些文字过完了往后的日子。

他和于娟的儿子没让大人们失望,变成了一名学霸。

老人们常说:“女子原本柔弱,当了母亲就刚强起来。”

为了达成女儿的梦想,舒平这个以前从没下过地的退休老教师,愣是变成了经验丰富的种树人,这里面的艰辛就她自己清楚。

她种的并非树,而是对女儿的那份思念。

于娟的经历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死亡教育”,得理性看待死亡,死亡没啥可怕的,关键是活着的时候尽量实现自身价值,珍惜生命和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参考的文献

齐鲁壹点《复旦女教师抗癌去世已九年,其母亲在老家曲阜造出一座青山》

大黑网:《爱心汇聚达成于娟遗愿,“挪威的森林”在济宁扎根》

凤凰网:“复旦抗癌教师于娟今晨离世,其70余篇‘抗癌日记’将会出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f/1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