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速记2017护士资格证考试静

      静脉输血法

(一)血液制品的种类

1.全血

(1)新鲜血:4℃保存一周。适应于血液病病人()。

(2)库存血:4℃冷藏,保存2~3周。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警惕酸中毒与高钾血症。

(3)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2.成分血: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红细胞悬液)、白细胞浓缩悬液、血小板浓缩悬液、血浆(新鲜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二)静脉输血法

1.输血前准备(、)

(1)备血:填写输血申请单,采血2ml送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取血:“三查八对”

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

(3)取血后:勿剧烈震荡血液,不能将血液加温,室温放置15~20min后输入。

(4)输血前:再次两人核对,确定无误方可输入。

(5)输血前应先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间接输血法(、)

(1)给病人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2)两位护士再次三查八对,将血液轻轻摇匀,常规消毒贮血袋并连接输血器。

(3)开始输入速度宜慢,少于20滴/分,观察10~15min无不良反应,成人一般为40~60滴/min,儿童酌减。

(4)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之间须输入生理盐水,输血结束时,继续输入少量生理盐水,直至输血器内血液全部输入人体内。

(5)在输血卡上记录输血时间、滴速、患者状况等。

(6)输血后血袋不可按废弃物处理,应送回输血科,保留24h,以备患者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之后由输血科进行处置。

输血前、中(两个以上供血者血液)、后均应输生理盐水

3.注意事项

(1)每次为一位病人采集配血标本,禁止同时为两位病人采集血标本。

(2)必须两人核对。

(3)库存血取出后,30min内给病人输入。

(4)输入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钙剂、高渗或低渗溶液、酸性或碱性药物。

(5)加压输血时,必须由专人在旁监测,以免走空。

(6)发生严重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并保留余血以供检查、分析、查找原因。

(四)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多由致热源,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抗体,违反操作原则,造成污染等有关。

(2)护理措施

1)减慢输血速度或暂停输血,症状较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血。

2)对症处理,给予保暖或物理降温。

3)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退热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4)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2.过敏反应

(1)多与病人为过敏体质,所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有关。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轻者皮肤搔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过敏性休克。

(2)护理措施

1)轻者减慢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

2)对症处理:呼吸困难—氧气吸入;喉头水肿—气管插管或切开术;过敏性休克—抗休克治疗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

4)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

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反应。与输入异型血:ABO血型不符;输入变质血;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有关。

(1)临床表现

1)开始阶段:致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病人表现为头胀痛、四肢麻木、胸闷、腰背部剧烈疼痛等。

2)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病人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3)最后阶段: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表现为少尿、无尿,严重者可致死亡。

(2)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与医生联系,保留余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2)维持静脉通路以备抢救时给药。

3)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

4.大量输血后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输入库存血ml以上时,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降低血钾()。

5.其他:空气栓塞;输血传染的疾病;细菌污染反应等。

    护士资格证考前辅导班QQ客服

咨询热线-

QQ交流群1群、

2群、3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治疗白癜风最好偏方
白巅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f/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