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的症状
过敏性鼻炎
1、主要症状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和鼻堵塞。
2、可伴有全身不适感,如疲倦、头部沉重感等。
3、儿童患者可能不会如此详细地诉说症状,由于鼻堵塞经常会不自主的用手掌向上推鼻尖以改善鼻堵塞,久之于鼻背皮肤可见到一横纹;由于鼻堵塞而需张口呼吸,长期后可能出现“痴呆”样面容;加之鼻堵塞可引起面部静脉回流受阻,双侧下眼睑皮肤着色,形成黑眼圈。
4、较轻的鼻痒鼻内有蚁行感,重时则难以忍受,需不时揉摸鼻部,并有连续打喷嚏,常常连续数个或数十来个;同时伴有大量清水鼻涕,严重时终日流涕不止;鼻堵塞可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单侧性或双侧性。部分病人有嗅觉减退或缺失。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轻者可自行缓解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但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过敏性疾病的检测方法(过敏原检测)
一、皮肤点刺试验
1、什么是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敏感,则会于15分钟左右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基本上就能够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皮肤点剌试验现为欧美国家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其优点为安全性及灵敏度均高,患者无痛楚,就如被蚊叮一样,而且患者及医生都可以立刻知道检验结果。
2、皮肤点刺试验的原理
皮肤点刺试验的原理是让微量可疑过敏原进入患者皮肤内,对该过敏原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患者,立即特异性地引起皮肤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脱颗粒并释放以组胺为代表的炎症介质,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临床上根据风团和红晕反应的出现确定患者的致敏原,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是一种有效测定过敏性疾病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过敏原敏感)的方法。
3、皮肤点刺试验的特点
(1)世界过敏反应组织(WAO)认为皮肤试验是检测IgE的金标准,是准确的IgE检测方法;GA2LEN和ARIA指南认为皮肤点刺试验是诊断患者是否过敏的首选方法;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推荐为最佳体内诊断方法,是最方便、最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
(2)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快速(15-20分钟出结果)。
(3)灵敏度高,临床相关性好。
(4)患者几乎无痛苦,儿童也能接受。
(5)费用低。
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血清中IgE检测是最常见的过敏原体外试验,包括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通常采用放射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血清s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游离的sIgE的浓度,可以间接判断患者敏感度的高低。它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分级报告。sIgE水平的临界值为0.35kU/L,超过该值即为阳性,指示该过敏原是患者可能的致敏原。
需要注意的是,总IgE受到年龄、性别、种族、寄生虫感染和其它疾病等因素影响,血清浓度升高的临床价值在于提示过敏体质的可能性大,为鉴别过敏与非过敏提供参考,但不能说明对何种物质过敏。机体是否过敏主要取决于sIgE的存在与否。
过敏原体外检测不受药物或皮肤疾病的影响,但受到操作人员、校准剂质量、试验试剂、检测仪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临床研究显示有患者出现临床病史与血清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这种假阴性结果可能与患者的疾病状态、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等有关。而其假阳性结果可能与交叉反应性碳水化合物决定因子、检测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sIgE的检测结果也必须与临床病史相结合才能作出合理判断。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是一种对症治疗方法。抗过敏药物可以较快地控制临床症状,但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最常用的药物有以下两种:
1、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啶、酮替芬、息斯敏等,新型第二代抗组胺药如开瑞坦、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第一代药物有较大副作用,长期使用会使人嗜睡、疲倦、脑力迟钝。
2、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全身用药副作用大,不能常用,故只能在病情严重时暂时控制一下病情。目前常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
是一种对因治疗方法。明确了过敏原后,使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接触过敏原,剂量逐渐增加到维持剂量,继续使用足够的疗程,使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症状明显减轻或者不再发生。脱敏治疗是一种针对致敏原的免疫疗法,可以阻断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目前主要有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和皮下注射脱敏治疗两种方法。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是利用过敏原的提取物(疫苗)滴入舌下,使呼吸道粘膜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过敏症状,到达脱敏治疗的目的。其临床特点在于:
自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是全球发展最迅速的新型脱敏治疗方法,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对症+对因的治疗方案。
标本兼治:根本性治疗过敏性疾病,远期疗效显著,克服传统的药物疗法治标不治本的局限性。
安全性高:全球范围内,使用30年未发生严重副作用,最大程度保障了脱敏治疗的长期安全性,从而减轻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粉尘螨引起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患者,经过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2-3年,脱敏治疗前后体内免疫学指标也有改变。由于舌下粘膜组织较薄,过敏原疫苗能迅速吸收,位于粘膜表面的朗格罕细胞在接触抗原的时候,会捕足到抗原存在的信号,从而启动特异性的脱敏反应,包括血清IgG4水平上升,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发生改变等。
该方法由于是通过舌下给药,通常不会产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副作用,极少数患者偶有轻度皮疹或轻度腹泻,停止治疗或减量即可恢复。
年,《WHO过敏原免疫治疗意见书》指出“脱敏治疗是唯一可能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方法”,并正式推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已得到大力推广,成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主流治疗方法。
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肯定了高剂量过敏原的舌下含服脱敏治疗(至少是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累积剂量的倍)对儿童及成人的治疗安全性。
年,WHO认可舌下含服脱敏治疗为某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便民服务:
医院挂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