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Niuhuang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分胆黄和管黄二种,以胆黄质量为佳。研极细粉末。
别名
犀黄(《外科全生集》)、各一旺(蒙名)、丑宝。
图片
产地
主产于北京、天津、内蒙、陕西、新疆、青海、河北、黑龙江等地。
炮制
1.净剂:将牛黄取出,除净外部薄膜。
2.研末:先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边纸,置阴凉处阴干,干燥时,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破裂或变色。研为极细粉末,即可入药。
性能
甘,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应用
1.热病神昏。本品性凉,其气芳香,入心经,能清心,祛痰,开窍醒神。故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蹇,痰涎壅塞等症,常与麝香、冰片、朱砂、黄连、栀子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之品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2.小儿惊风,癫痫。本品入心、肝二经,有清心,凉肝,息风止痉之功。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每与朱砂、全蝎、钩藤等清热息风止痉药配伍,如牛黄散(《证治准绳》);若治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症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者,可与珍珠、远志、胆南星等豁痰、开窍醒神、止痉药配伍,如痫证镇心丹(《中医内科学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
3.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本品性凉,为清热解毒之良药,用治火毒郁结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绛囊撮要》);治疗痈疽,疔毒,疖肿等,以牛黄与金银花、草河车、甘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保婴撮要》);亦可用治乳岩、横痃、痰核、流注、瘰疬、恶疮等证,每与麝香、乳香、没药同用,如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用法用量
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
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直径0.6-3(-4.5)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深浅不一,较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有裂纹。体轻,质极脆,易分层剥离,断面色较浅,可见紧密的同心环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甜,有明显的清香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胆管结石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长约3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或黄棕色,有的呈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
挂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显微鉴别
本品水合氯醇装片不加热,可见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含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附方
1.牛黄八宝丸(《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用治痧证发斑发狂,浑身赤紫,及痧后恶毒疮疡。
2.牛黄上清丸(《国药成药处方集》),用治头脑昏晕,暴发火眼,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齿疼痛,头面生疮,大便燥结,身热口渴。
3.牛黄丸(《太平圣惠方》),用治小儿慢惊风,发歇不止。
4.牛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用治小儿疳积。
5.牛黄丸(《婴童百问》),用治肝受惊风,眼目疼痛。
6.牛黄丸(《审视瑶函》),用治小儿双目睛通(即头视)。
7.牛黄生肌散(《外科大成》),用治牙疳,臭烂穿腮者。
8.牛黄抱龙丸(《医学入门》),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及风热风痴等症。
9.牛黄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用治中风昏冒,神情不爽,如有物蒙蔽,及风犯于心,心神不宁,健忘惊悸等症。
10.牛黄青黛散(《疡医大全》),治青腿牙疳,症见牙疳腐烂而腿肿色青者。
11.牛黄承气汤(《温病条辨》),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邪闭心包,神昏舌短,饮不解渴者。
12.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治诸风缓纵不遂,语言蹇涩,心神恍惚,怔忡健忘,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心气不足,惊悸悲忧,虚烦少眠,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烦乱。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
2.《别录》:“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3.《日用本草》:“治惊痫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胆酸、脱氧胆酸、胆甾醇,以及胆色素、麦角甾醇、维生素D、钠、钙、镁、锌、铁、铜、磷等;尚含类胡萝卜素及丙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还含粘蛋白、脂肪酸及肽类(SMC)成分。
2.药理作用:牛黄有镇静抗惊厥及解热作用,可增强离体蛙心心肌收缩力;牛黄主要成分胆红素有降压及抑制心跳作用;牛黄水溶液成分SMC具有胆囊收缩作用,所含胆酸,尤其是脱氧胆酸,均能松弛胆道口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而有利胆作用;牛黄酸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及慢性大鼠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家兔静脉点滴牛黄,可使红细胞显著增加;牛黄还有抗炎、止血、降血脂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牛黄、麝香为主组成的牛黄千金散,用灯心草、薄荷、金银花煎汤冲服,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仅服一帖即奏效如神(河北中医,,4:24);用牛黄解毒丸加生理盐水外搽,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一般6~8天痊愈(中成药,,9:25);用安宫牛黄丸,治疗黄疸性肝炎,效果良好(江西中医药,,6:17)。另有用牛黄等治疗乙型脑炎、冠心病、中风、急性胰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4.不良反应:服用牛黄解毒片可出现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荨麻疹型药疹、过敏性休克、膀胱炎、支气管哮喘等。服用牛黄制剂中毒或过敏反应主要是超剂量长期服用所致;其次是服药者属特异性或过敏性体质。牛黄中毒救治:停止服药,给予抗过敏、抗休克及对症治疗。
其他
除黄牛、水牛外,牛科动物牦牛、及野牛的胆结石亦可入药。
另有人工牛黄,系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出胆酸、胆甾醇、胆红素、无机盐等,加工制造而成;又有人工培植牛黄,根据天然牛黄的成因机理,在牛胆囊内植入异体,培植成功人工培育牛黄,以缓解天然牛黄药源之短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