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患精神分裂症拒不服药术后承认患病配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白某(女性,31岁)自小性格内向,胆小害羞,母亲对她的学业严格要求,高考后她顺利考入大学,学习成绩优异,但人际交往范围较窄,更多的是在图书馆自己看书,平时为人谨小慎微,做事追求完美,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年,白某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研,但读研后不太适应研究生生活,常感觉压力很大,情绪提不起来,学习的效率很低,经常熬夜睡眠质量也不好,白天精力不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医院诊断为“抑郁症”,药物治疗后稍有好转。

没过多久,白某发现即使身边没有人,也能听见别人说自己坏话,就连上课也能感到同学用一种不友善的眼光看着她,她怀疑有同学跟踪监视她、想要害她,不止一次在课堂上与同学争吵,在辅导员建议下白医院就诊,诊断她为“精神分裂症”,住院给予利培酮、齐拉西酮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出院后,白某担心同学知道自己是精神病人,不愿在学校里服药,幻觉妄想症状再度出现,上课时突然对着空气说话,晚上不睡觉在宿舍里大喊大叫,母亲为其办理了休学。年至今,白某医院门诊进行药物、电休克治疗,但都没有得到预想的治疗效果。

这种情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并不少见,统计显示约有30%的患者采用药物、电休克等传统内科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临床上将这部分患者称之为“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

面对这类患者我们应该持有更多的关爱,因为患者的内心非常挣扎,他们常常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对自己的行为懊恼不已。因此,无论是社会人士还是监护人或家属,都应该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怀,给他们温暖的环境,树立对抗疾病积极治疗的信心。

对于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如果药物治疗效果差,推荐采用外科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如我院运用的脑立体定向下微创神经调控术(简称脑立体定向技术),目前已发展至第五代。

年初,白某母亲在网上联系到我院功能神经科医生,经过详细的术前咨询,最终带着女儿到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白某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问答切题,与医生、家人的日常沟通无障碍,术前的被害妄想、幻听、自言自语、怪异行为等症状消失,承认自己患病,应该听医生的话规律服药,愿意配合后续的康复治疗。

与白某有一样病情困扰的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控制和消除绝大部分顽固性精神症状,术后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承认有病、自愿接受进一步治疗,还进一步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和敏感性,即患者主动服药,服药减量且有效,手术后的患者更容易恢复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功能,并逐渐回归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y/1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