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明确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处理原则、途径和程序,《条例》将于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包含哪几个要点?
首次明确患者有权查阅全部病历
病历往往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争议焦点。《条例》首次明确,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医疗费用等全部病历资料。
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纠纷
《条例》倡导以柔性方式化解医疗纠纷,对分歧较大或者索赔数额较高的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
鼓励参加医疗责任险和医疗意外险
《条例》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
《条例》的颁发和出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医院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和缓解这种医疗纠纷?
新出台的《条例》中提出,医院应该重点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就是要把关口前移,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
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控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在院内建立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管控平台,将医疗、护理、药学、输血、医工、设备、后勤等各类不良事件进行统一上报管控。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前发现安全隐患,通过根因分析、品管圈等工具方法,进行PDCA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和学习型的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文化,保障患者安全。
注重医疗风险防范和患者安全教育与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每年对新员工、住院医、进修医、护士、研究生等开展达20余场培训。对部分高风险科室开展一对一精准培训,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和患者安全保障意识。
重视医患沟通和病情风险告知
在手术前科室通知医务处参加术前谈话,患方相关直系家属到场,共同听取患者病情、替代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术前准备情况以及预案、费用等等情况,加深了医患之间的理解。
加强医疗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
从患者住院开始就需要做跌倒、坠床、栓塞症、围术期等风险评估,标注风险级别,做好宣教提醒和防范。
加强院内急救体系建设
院内患者突发心梗、猝死、过敏性休克等突发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突发急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争取早发现早干预,努力提高抢救成功率显得至关重要。在这医院学习,加强院内急救体系建设,特别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电监护异常报警及反应能力建设。
科进不良事医院质控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