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样的生死时速

完成了8个月抢救室副班的轮转,是如释重负?是意犹未尽?是伤感无奈?还是激动感动?个中滋味,感慨万千!

医院急诊抢救室,是一个封闭式管理的区域,全院非住院的急危重症患者基本都集中在这里。在抢救室里工作,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紧张忙碌,节奏快,密集的经历生死、悲欢,感受他人人生的大起大落,脑力体力都是高强度的考验。

生死时速

流水最危重的急诊患者集中在抢救室,大家不可避免的面对生死。有时候,生命的抢救是以分秒来计的。一个外院转来的小伙,因小纠纷被人捅破了腹腔血管,外院手术止血失败,匆匆关腹就来了。进抢救室时人皮肤苍白,肚子隆起,伤口的纱布正在向外流血,血压低得几乎测不出,人已经神志不清了。随时可能死亡。大家分工合作,过床、通知办手续、开通静脉输液、申请输血、联系外科手术。不到一分钟护士们开通了多条静脉通路进行输液;紧急输血流程,迅速领来了血浆和红细胞,用手加压输血。多名教授风风火火赶到抢救室,商讨救治方案。开腹手术,可能腹腔一打开就大出血不止,没找到出血点人就不行了;不手术,这个出血速度很快也会死。最终,经多方权衡,急诊上台。就这短短的几分钟讨论时间,患者失血渗透了新换的几块大纱布,出血之快,多条通路输血输液,难以维持血压。决定手术之后,外科和麻醉科立即至手术室准备,几分钟后电话通知我们送病人。一组人一路跑着将患者送抢救室送进了手术室。从患者进抢救室到进手术室,不到40分钟。

乐极生悲

得病是一件不幸的事情,而重到要进入抢救室,则是大不幸。但有些不幸,是乐极生悲的结果。遇到一个严重过敏性休克的年轻患者,严重低血压,已经无力坐着,由平车送进来的。同行的小伙伴嘻嘻哈哈的。出去询问病史,交代病情。得知他们是暑期来北京旅游的同学,在王府井时,好奇吃了街头的炸昆虫。由于患者的过敏体质,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当得知患者目前严重低血压,可能会出现昏迷,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有生命危险时,谁都笑不出来了。询问还没完,他们就开始商量如何通知患者的家属。幸运的是,经过治疗,这位患者顺利康复了。在此询问他,他也知道自己容易过敏,但当时就是好玩,就想试一下。没想到自己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过敏反应。谈笑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无所谓,或许他还不清楚自己经历了一次鬼门关。临出室,我们也只能好好交代患者,注意饮食。

热闹非凡

抢救室的夜班你懂得,有时几乎是恐怖的,会让你的神经每一分钟都是紧绷的,寂静的夜里抢救室里却是热火朝天的,尤其在重大节假日和气温骤降的时候。有一次,接班的时候抢救室已经接近满员,但还是不断接受新患者。来的都是重患者,大部分是从外地赶过来的。从一开始,大家就在快速的思索,该怎么问、怎么查,诊断是什么、如何给予治疗、治疗后病情变化怎样。稳定一个患者相对容易,看清症状背后疾病的本质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情。14个小时的夜班,不断地思考,是一件很烧脑的事情;不停地穿梭在抢救室越来越窄的通道里,不断地重复询问、查体、处理,则是一件很费体力的活。其间间断的穿插了抢救,按压、插管、置管。由于太忙,小组里谁也没有休息,一直通宵。白班接班后,还需要完善病历书写。有时候在等待审阅病历的间隙,主班小大夫靠在椅背上就睡着了。

无奈伤感

抢救室里救人无数,但也有很多无奈。医疗毕竟还是有限的,现在还有很多疾病是无法治愈的。记得一位年轻的男性患者,食管肿瘤侵犯了大血管,已经失去了手术时机。妻子瞒着他,带他到处就诊,寻求这个小家庭的一线希望。在这里,一样的结论:错过手术时机,随时有大出血死亡可能。由于不能进食。患者在输液休养。听到两次“哗”的泼水声,我知道是他呕血了,意味着食管和大血管穿通了。仅两口血,染红了床边的地面,溅起来的血点附在平车侧面的护板上,大约有40cm高。大家立即开始抢救。护理组迅速推来了抢救车,新开通2条静脉通路便于输液;医生们有的查体,有的开药,有的通知家属,一切熟练的运作着。惯例有创措施需要患方知情同意,妻子想要征求丈夫本人的意见。当夫妻见面一刻,他似乎感受到了自己的结局,他的妻子也崩溃了,难以掩饰悲伤,哭着向患者讲述了实情。最后的问答很现实,也很残酷。丈夫显得十分平静,在大吐血后他已经没有力气大声说话了。得知自己病情,他希望为家里省点钱,拒绝了进一步的抢救措施;他不愿年事已高的爸妈亲历他的死亡,拒绝了回家的建议。做完决定,就是夫妻诀别,丈夫交代着一些平凡朴实的生活琐事:如何抚养小孩,如何赡养老人,如何处理丈夫未做完的事情。最后,丈夫想见见两个孩子,我们破例让小孩进了抢救室。妈妈带孩子进来了,大女儿7岁左右,似乎感知到了有些不好的事情,显得有点紧张、悲伤;小女儿大约3岁,依然天真的说要爸爸出去了陪她玩。丈夫平静的单手搂着孩子们,慢慢的交代,“要听妈妈的话,要听姐姐的话,姐姐要好好学习,妹妹要乖乖上幼儿园”。妻子强忍着在一旁流泪,一家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一次次,我们想让小孩子出去,但想到这是这两位孩子最后一次见到她们的爸爸,最后一次和爸爸交谈,大家难以开口。最后,不得不轻声的说,“时间到了”。我带走了小孩子们。爸爸靠在床上,努力的想看自己孩子最后一眼;妈妈蹲在床边,强忍着哭声;小孩子们安静的跟着我,出了抢救室。面对无能为力的病人,一切都显得很无奈。

快速成长

抢救室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协和精神,忘我,奉献,钻研,精益求精,是对我的人生一大挑战,让我看尽人间百态,历经生死时速,同时锻炼了我快速成长,掌握了急危重症快速诊断,各种急救措施,各种临床操作,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辛苦劳累是必然的,但非常有成就感,看着一个个转危为安的病人,多少付出都是值得的。现在轮转出了抢救室,我可以快速,冷静,有条不紊,且有信心的面对任何危重病人,感谢抢救室的工作经历,这应该是急诊人成长的必修课,终身获益。

作者:医院急诊科博士研究生孙峰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y/6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