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曾报道,一加拿大蒙特利尔20岁姑娘被男友亲吻后,突发过敏性休克不治而亡。经调查原来是小伙子刚刚吃过花生,其口腔的花生残渣诱发了女友的过敏性休克。
WHAT?
亲个吻,把小命丢了,还能更惊吓点吗?
所以说,亲爱的们,听爸妈话,讲卫生肯定没错,让对方吻前请刷牙,谢谢!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尽早了解相关知识,如
什么是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速发的、危及生命的全身多系统过敏反应,人体会迅速(或)部分或全部出现皮肤痒、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晕厥、意识丧失等。
日前,医院变态反应科尹佳、姜楠楠、文利平、李宏等通过历时15年的全球单中心过敏性休克最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布了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排序,及其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论文发表在《亚洲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上,为全球过敏性休克诱因的研究补上了“中国大单”,弥补了中国无本土过敏性休克流调文献的缺陷。
作为全国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从年至年15年间接诊的全国各地愈千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筛选出例纳入本研究。
经过对例病人的次休克发作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85%的休克诱因可以明确。
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有哪些?从总的大盘看,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余15%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休克。
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单里,小麦为元凶,占到总诱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占到20%,随后是豆类/花生占7%、坚果/种子占5%,其中最常见的致敏坚果为腰果,最常见的致敏水果为桃子。
从发病严重程度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而水果蔬菜类倾向于轻中度。
我国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发生于哪个年龄段?研究发现:
0~3岁的婴幼儿62%的过敏性休克首因为牛奶;
4~9岁的儿童59%首因为水果蔬菜;
10岁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组,小麦诱发过敏性休克跃升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占比不断攀升。
如10~17岁的青少年过敏性休克,小麦诱发的占到20%;而18~50岁的,小麦诱发占到42%。
专家推测,小麦诱发休克比例偏高的原因是我国缺少“免面筋”的小麦制品及国人遗传易感性。
我国成人严重过敏反应发病率显著高于儿童,68%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50岁,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因不同。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报告的儿童食物过敏性休克发病率也低于西方国家。这一点不同于欧美认为食物诱发过敏性休克最常见于儿童的观点。尹佳教授表示,儿童食物过敏可能是未来全球趋势。
过敏性休克诱因是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的?没错,是这样的。研究发现:欧美最常见的诱因是坚果、花生、鱼、贝类,其中美国排在首位的是花生;瑞典排在首位的是蜂毒蛰刺;韩为荞麦、小麦;新加坡则是燕窝。
食物诱发过敏性休克,会合并花粉过敏吗?答案是会,其中蒿花粉-食物综合征最为常见。
另外,饮菊花茶、吃牛蛙、野菜、蚕蛹、蝗虫及金蝉等这些食物会诱发过敏性休克。饮菊花茶也会诱发过敏性休克?!OMG
最近另一项研究显示,门诊病人以食物过敏为首因,而住院患者以药物过敏为第一诱因.
那么问题来了,我国诱发过敏性休克的致敏药物有哪些呢?国人由药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占7%,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药,占37%,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最为常见。
排在第二位的抗生素占24%,青霉素最为常见;
排在第三位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占16%。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运动在诱发过敏性休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研究发现运动是最常见的加重因素。39%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运动过程中。
举例来说,有的“小麦依赖运动诱发过敏性休克”患者,吃面条后如果不运动本可以避免休克,但如在不知情时服用了阿司匹林,反而加剧临休克发作。
尹佳教授提醒:药物诱发过敏性休克虽为“小众”,但随着国人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提高,以及阿司匹林在预防中风、老年痴呆、抗衰老等方面作用的不断证实,预计将有更多人群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
而一旦明确诊断为小麦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及解热镇痛类药物为绝对禁忌;如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阿斯匹林或解热镇痛药物,则小麦类食物为绝对禁忌。
白癜风有那些症状皮肤病治疗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