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处理

1.儿童常用的退热方法

1.1常用退热剂临床常用的儿童退热剂包括中药和西药。因中药退热剂种类较多,配方复杂,西药中常用于儿童的退热剂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安乃近、阿司匹林及尼美舒利等,参照WHO和国际上其他的用药指南及临床研究证据,对常用退热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评价,医护人员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参考选用。1.2物理降温包括直接和间接降温法。直接降温法有冰水灌肠、乙醇擦身、冰袋降温、洗冷水澡、冷毛巾擦身、温水擦身及减少穿着的衣物等;间接降温法有风扇和降低窀内温度等。冰水灌肠叮引起患儿寒颤、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较严重的不适感,故不推荐使用,除非临床出现超高热。

2.儿童退热剂应用的年龄

由于关于儿童退热剂使用的证据均来自3个月以上儿童的研究,未检索到3个月婴儿退热剂治疗的相关RCT文献,所以各种药物指南及药典中均无3个月婴儿的退热剂使用说明。因此,退热剂的应用人群主要为3个月的儿童,3个月的婴幼儿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

3.儿童退热剂应用的体温标准

发热程度不能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亦无证据显示退热剂能有效地缩短发热病程。退热的目的是减轻儿童因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并减轻家长对儿童发热的紧张或恐惧情绪。对于儿童使用退热剂的体温标准,未检索到相关的临床研究。由于儿童对发热的耐受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专家共识意见为当儿童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

4.关于退热处理的常见临床问题

4.1儿童高热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单次剂量的退热效果有无差异?

来自于多中心的RCT研究以及多项单中心RCT研究显示,单次剂量布洛芬的退热作用强,降温维持时间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0.5h比布洛芬更明显。

4.2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研究显示,儿童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耐受性相近。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胃烧灼感、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较轻微

虽然常用的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良反应轻微,在儿童中应用较为安全,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无关,但由于退热剂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家长及儿科医生应特别重视退热剂的不良反应。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与超剂量关系最大,超剂量一般指6岁儿童单次剂量超过mg/kg,或mg/kg/d。超过2d,mg/kg/d超过3d。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同时由于混合病毒感染的因素,易引起肝炎。治疗剂量的反复多次使用,可引起肝转氨酶增高,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超剂量应用后肝酶升高明显,有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如对乙酰氨基酚mg/kg/d,在患儿脱水和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造成肝功能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布洛芬的不良反应亦无量—效关系。但有病案报道患儿低血容量时使用布洛芬退热可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儿童发生水痘时应用布洛芬,可使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有所增加。

建议:3个月以上儿童常用退热剂剂量为: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每次mg)口服,间隔时间≥4h,每天最多4次(最大剂量为2.4g·d),用药不超过3d。布洛芬5-10mg/kg(mg·d-1)口服,每6h1次,每天最多4次。

4.3高热不退时,是否可以联合应用退热剂?

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采用退热剂交替使用方法:①先用布洛芬10mg/kg,4h后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②先用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h后用布洛芬5mg/kg。每4h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d.

4.4安乃近的退热效果如何?有何不良反应?

近年来,有2篇来于发展中国家(巴西和秘鲁)的关于安乃近用于6个月至6岁儿童退热的RCT研究,单剂量安乃近15mg/kg口服和肌肉注射与布洛芬10mg/kg。口服比较,两组退热起效及持续时间相近,因观察时间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乃近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约为1/00)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7年有关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的系统评价中,安乃近列第4位),目前尚未见关于儿童使用安乃近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RCT研究。在美国不使用安乃近作为退热药物应用于儿童。

4.5如何评价阿司匹林在儿童发热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与其他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较大,可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的危险;同时还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儿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使用阿司匹林可增加Reye综合征风险。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

建议:不推荐安乃近和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物应用于儿童

4.6尼美舒利的退热效果及在儿童中的应用情况如何?

近年来有关于尼美舒利应用于儿童退热的研究,文献来源仅限于印度的小样本RCT研究,表明尼美舒利与对乙酰氨基酚单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联合应用的退热效果相当,但研究的样本量较小(n)。22~个月患儿,使用尼美舒利后短期内(10d)不良反应有低体温、消化道出血和无症状肝酶升高。因此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建议:尼美舒利作为儿童退热剂的瘦用还待积累更多的证据

4.7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能有效退热?

一项小样本(n=30)的RCT研究采用物理降温与安慰剂对照(Ic),观察体温的下降程度、患儿的舒适度、家长的焦虑情绪及是否惊厥等4项指标。研究显示,物理降温组与安慰剂组lh后的退热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后物理降温组的退热疗效好于安慰剂组(RR=17.00,95%CI:1.07~.42)。由于样本量很小,造成本研究95%CI偏倚较大,单纯物理降温的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的RCT研究证实。而包括2项小样本RCT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差。

4.8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组体温下降的速度及第1、2h的退热例数均优于单用对乙酰氨基酚组。

4.9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哪种退热效果更好?

在采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基础退热剂的情况下,加用冰水灌肠,1h后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组,2h后两组退热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冰水灌肠组的退热速度快于温水擦身组,但冰水灌肠组的不良反应(患儿的不适感和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温水擦身组(RR=2.50,95%CI:1.16—5.39)。乙醇擦身组在1h后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组,2h后乙醇擦身组和温水擦身组退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醇擦身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温水擦身组。

建议:高热时推荐应用退热剂与温水擦身物理降温法联合退热

4.10糖皮质激素是否可作为退热剂在临床上短期应用?

糖皮质激素用于退热的治疗临床上时有发生,但应用多种检索方式查找中英文相关文献,均未查找到相关的RCT研究及其他类型的研究证据。虽然各级临床儿科医生意见不尽统一,但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1V)。

建议: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

图文编辑:黄靓

摘自《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改正或撤销,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分享感控小知识共建美丽新附二----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迪赛胸腺肽肠溶片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y/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