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家介绍
这一期的主题是轻松愉快接种疫苗。预防接种的问题妈妈们经常遇到,但却缺少科普的一个领域。今天非常荣幸能邀请到江春霞老师,来自青岛城阳区流亭街道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的接种护士,她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20多年,经手接种数以万计的孩子。她的领导流亭街道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的高丽丽副站长,来为各位晓健康的粉丝妈妈做一次预防接种的科普讲座。
第一部分讲座实录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二、预防接种准备事项
三、接种注意事项
四、接种反应的处理。
江老师收到的一封表扬信
晓健康,就像目前社会上缺少的——家长学校。大家都是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也要努力。我干了这么多年的护理(年开始)和疫苗接种(年正式开始)工作,希望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解以书面形式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今天主要讲的是:作为家长,该怎样更好地,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接种疫苗。
一、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孩子出生离开母体,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虽然有母亲通过胎盘、脐带传给的抵抗力,但由于出生后断了供应,天天消耗,这样先天性的抵抗力下降,到孩子6个月后就几乎没有了。而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侵犯的机会增多,很容易患病。有育儿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孩子满半岁后容易发热、感冒、拉肚子等就是这个道理。
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特别是防止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传染病的发生,如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麻疹、乙型肝炎、结核病等,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接种就是把能使人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的疫苗接种于人体。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后,就会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的免疫力,这样就不会得相应的传染病了。
二、预防接种准备事项
1预防接种证的作用:a.宝宝出生后1个月后,家长应该带预防接种证、出生证明、户口簿(流动儿童要带家长的暂住证、出生证明以及社区卫生室登记证明)到家庭住地所属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做好预约登记,保证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b.预防接种证是记录宝宝打预防针的种类、时间和次数。
c.宝宝将来入托、入学、出国留学都须查验预防接种证,所以家长一定要妥善保管。
2预防接种前的准备a.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当天尽量少吃辛辣及易导致过敏的食品。(如海鲜等)
b.带好接种证,尽量给宝宝穿上比较宽松的衣服,有利于暴露接种部位,在家最好测量一次体温,生病期间不要接种疫苗。
3接种注意事项◆接种后留院观察30分钟(观察室),以防出现严重反应,便于及时处理
◆口服糖丸者前后30分钟不能喂奶,喂热水
◆接种当天尽量多喂水,不去公共场所,不做剧烈运动
◆接种后注意接种部位愈合之前的清洁干燥,避免弄湿,以防感染。
◆如果宝宝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后出现兴奋、尖叫、惊厥告知医生百白破不能继续接种。
◆若宝宝生病错过了预约的接种日期,不用过度担心,等宝宝身体恢复,尽快去接种即可。传染病间隔一月。
◆为了保证疫苗的接种效果,预防接种的大原则是不能提前接种,并且是提前一天都不行哟!应严格遵循接种程序,减毒活疫苗两针之间最短间隔28天,灭活疫苗则最短间隔半个月。
4接种反应的处理。常见的预防接种后易出现的反应: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障碍。
1局部反应:如打针部位的皮肤发红、发痒、起硬结、肿胀、疼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2-3天消退。
2全身反应:●发烧:少数人在接种疫苗后8-12小时体温升高,一般在38.5°C以下;
●食欲差
●拉肚子、呕吐
●倦怠、睡觉不踏实
●烦躁、易惹哭
●起皮疹,但较轻微
●嗜睡
三、如何处理这些反应?
对以上反应,无论是局部或全身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适当多饮水,保暖,营养合理,防止继发其他疾病,一般1-2天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
四、过敏怎么办
在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据对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文献统计,其中80%左右是接种疫苗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1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
●过敏性紫癜(肾炎)
●血管性水肿
2临床表现●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30分钟内发生(个别可达1~2小时,一般不超过4小时)
●首先出现全身发痒,随之出现局部或全身广泛性的红疹或荨麻疹、水肿等皮肤症状;
●以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导致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如救治不当可致死亡。(所以接种后必须留院观察30分钟以后,无异常再离开。)
3过敏反应的治疗原则●停用可疑疫苗及与其结构相似的疫苗(药物);
●鼓励多喝水或输液,促进体内致敏物质的排出;
●应用抗过敏药或解毒药;
●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4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及时就诊
未完待续
健康知识硬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