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晚上在家突发过敏性休克,武汉市急救中心光华路站急救人员火速前往,克服楼道狭窄、杂物堆积等困难,医护人员、担架师傅、司机、家属众人齐力相帮,医院。今日,刘婆婆已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
“渣家路小区有一个晕倒的患者需要急救……”5月6日晚上9点15分,医院的武汉市急救中心光华路站急救小组接到指挥中心下达的急救任务,小组立即携急救设备出发,风驰电掣赶往急救现场。
10分钟后,急救小组来到渣家路小区,发现该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患者家住8楼,不仅没有电梯,楼道狭窄昏暗,而且周围还堆放着不少杂物,医护人员一口气爬上8楼看到80岁的刘婆婆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全身瘙痒伴红疹,通过家属的描述,带队医生雷浩波判断刘婆婆属于服药后的急性过敏反应,必须尽快转运控制病情,否则随时会有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
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刻不容缓。雷浩波医生立即组织跟车的所有人员,司机董家纯也主动担负起担架员工作,将刘婆婆用绷带固定在担架上,克服楼道狭窄的困难,想尽办法抬刘婆婆下楼。
“当心头,不要撞到”“头朝这边”“慢一点慢一点”……下楼时,护士在前面用手机为大家照亮,雷浩波医生拿着氧枕与董家纯、两名担架师傅和家属一起在后面抬着刘婆婆,慢慢地走下一阶又一阶狭窄的楼梯,安全转运至楼下,平稳送上救护车,在家属的要求下,最后顺利地将刘婆医院急诊科救治。因抢救及时,刘婆婆最终脱离危险。
“我们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一会儿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抢救病人,一会是体力劳动者,充当担架员。”武汉市急救中心光华路站站长方亮说,在平时出车任务中类似这样老小区楼道狭窄情况比较多,翻窗户救援、孤寡老人没有家属、位置不好找……各种困难都遇到过,但急救人员总是团队合作克服困难,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责编:王凤君
融媒体记者:夏慕
通讯员:罗瑶
编辑:王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