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霏云敛,天高日晶”,本是秋高气爽,登高望远,看尽霜叶黄花的好时节,却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近期,蜂蛰伤导致的致命事件频有报道:
日前,河南洛阳一名46岁的男子在自家被一群马蜂攻击,短短几分钟,男子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症状,重症监护室抢救一周未能挽回其生命。10月28日,四川省南充市一村庄里5人被马蜂蜇伤,即使被及时送医,仍未抢救回一对父女的生命。10月20日,四川泸州宋某某在山区因寻找无人机被野蜂蜇伤,从被蜇伤到抢救无效死亡仅5个小时。9月20日,安徽省黄山市68岁的郑某某在家门口被马蜂蜇伤,三四分钟就开始两眼发直,说不出话,送医途中口吐白沫,到医院抢救了近50分钟无效去世。。。
因此,各省市地区疾控中心也紧急提醒,遇到马蜂立即远离,正确处理并及时救治。
不起眼的蜂蛰伤为何如此危险?
蜂蛰伤发病率高,据报道全世界约有5%的人曾被蜜蜂或黄蜂蛰伤。近年来,在全球气温升高以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影响下,蜂蛰伤病例更呈逐年增多趋势,甚至引起部分患者死亡。国外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表明,56-94%的人在一生中至少被膜翅目昆虫蜇伤一次,成人致敏率在9.3-38.7%,一项年至年间英国的研究显示,例过敏反应死亡中有47例是由蜜蜂或黄蜂蜇伤引起的。在国内,年夏秋季,安康、商洛、汉中3市有多人遭胡蜂攻击受伤,住院患者余人,最后造成41人死亡。
蜂毒成分复杂,主要包括肽类、酶类以及非肽类物质,其细胞毒作用引起溶血反应,引起组织屏障破坏,蜂毒渗透,导致肿胀、疼痛,另外,这些成分还可引起过敏反应。有文献报道,蛰伤后尤其是被黄蜂蜇伤,部分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轻者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低血压,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医院一项例蜂蛰伤的回顾性分析研究中8.96%的患者出现过敏症状。过敏性休克不能及时救治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得不到有效治疗是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