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致敏个体而产生的IgE介导的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或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变态反应。
常见过敏原
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过敏原是青霉素,其他还包括异种血清、毒素、局麻药和化学性药物等。
药物 ①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包括氯霉素眼液)、环丙沙星、两性霉素B等;②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③某些中药注射剂:鱼腥草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血制品 全血、血浆、免疫球蛋白等。
毒液或唾液 火蚁、蜜蜂、黄蜂、海蜇等的毒液或唾液。
放射造影剂
食物 牛奶、鸡蛋、鱼、种子和坚果。
临床表现
多数发病急骤,多发生于注射、口服、吸入及体表接触过敏原5min内,少数起于30min甚至数小时以后,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才出现。
皮肤黏膜表现 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症状,包括皮肤潮红、手/口/眼甚至全身皮肤瘙痒或麻木,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患者的皮肤表现,见图1~3。
呼吸道阻塞症状 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多,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憋喘、呼吸困难,可因窒息而死亡。
循环衰竭症状 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脉快而微弱。然后发展为四肢厥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搏停止。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并发心肌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晕厥,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的加剧出现抽搐和昏迷等。
其他 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
诊 断
患者有过敏史,接触过敏原后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常伴有皮肤、呼吸系统及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过敏性休克是临床诊断,需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无须等待辅助检查。
治 疗
一旦诊断,立即给予积极处理。
立即停用或清除可疑过敏原或致病药物,密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体征,同时注意意识变化。
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就地抢救,不宜搬动。
肾上腺素 是过敏性休克首选特效药。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1.0mL,皮下或肌内注射。
糖皮质激素 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
抗组胺药 如H1受体阻滞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能降低血管通透性;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等具有抗炎性介质损伤的作用。
改善有效循环血容量 由于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容量在10min可丢失50%,因此,在5min内应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10mL/kg,成年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mL。
血管活性药物 对于血压下降明显的患者,在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的同时,可使用缩血管药物,且主要用于休克早期。
其他紧急处理 有窒息者,器官内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如喉头水肿明显,可给予环甲膜穿刺,心脏骤停者给予心肺复苏。
用药切忌过多过滥 处于过敏性休克时,患者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所以用药切忌过多过滥。
预 防
过敏性休克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是明确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但在临床上往往难以作出特异性过敏原的诊断,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阳性患者应在病史首页作醒目而详细的记录,并避免应用。
对易导致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磺胺类药物等,使用前必须做药物敏感试验。青霉素等药物用药中断>24h或更换批号应重新做皮试。
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和易导致过敏的药物在注射用药后,至少密切观察30min。
在必须接受有诱发本症可能的药品(如碘造影剂)前,宜先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并准备抢救药品和设备。
尽量不用皮试阳性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可试行“减敏试验”或“脱敏试验”,直到患者产生耐受性为止。在减敏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并准备好针剂肾上腺素、氧气、气管插管和可以静脉注射的皮质类固醇等一切应急抢救措施。
作者:医院急诊科 李道荣 张红
排版:刘清华
村医之家治疗白癜风的药品得了白癜风该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