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满两岁的鹏鹏,因感冒发高烧医院看病。为了尽快退烧,妈妈要求医生给打点滴,医生虽告诉她可以先用口服药,但在她的坚持下,还是给鹏鹏挂了点滴。就在第二组液体快滴完时,鹏鹏突然出现畏寒、高烧的现象,医生诊断为输液反应,赶快停掉了液体,进行紧急抢救。幸好发现、抢救及时,鹏鹏才转危为安。
还有哪些常见的输液反应呢?一、热原反应热原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一般是由于病菌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然后被污染的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后导致的。
热原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发生高热。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严重时可发生寒战,高热达40℃达,伴有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并有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等全身症状,甚至导致昏迷、休克、死亡。
二、过敏反应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发生,亦有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后或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生。多见于青霉素类抗菌药、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使用后。
患者常规输液后10min~1h出现皮肤瘙痒,继而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临床还常见有类似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发热,严重者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可致过敏性休克。
三、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俗称晕针,主要因为患者情绪紧张、焦虑等,致周围血管扩张,血压突然降低,脑血流量减少。
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识丧失,因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常减慢。
四、循环负荷过重由于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所致循环负荷过重,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功能衰竭。
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肺部听诊可闻及双肺湿啰音。
五、空气栓塞输液过程中因排气不尽,输液管连接不紧漏气,输液完毕加液不及时,尤其在加压输液、快速输液时很容易导致静脉栓塞。侵入空气量大时,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致患者死亡。
目前国际上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
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原则?
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
首先,三种用药方式中,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最安全。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置人于死地。医院、个体诊所由于抢救设施缺乏,人员的抢救知识匮乏,一旦出事很难逆转。其次是输液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再次,输液进行静脉穿刺时会引起疼痛。四是输液成本最高,用于输液的抗菌药费用往往高出口服药很多,甚至是数倍。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由青少年健康平台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进入青少年健康平台(长按-识别-进入)2、直接输入问题咨询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