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岁娃输液后死亡一感冒就输液这4种情况

最近,小问有一则新闻:1岁男童打点滴后死亡,医院讨要说法,称医院没有一句道歉!医院紧随其后做出回应:消息不实,家属想诈骗!虽然警方已经介入,目前结果还待公布。大家都知道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输液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小手术。但是殊不知,家长的这种“爱娃心切”,也许是在伤害宝宝!不过,随着近年来限制输液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国家卫健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管理要求之后,地方也出台了停止门诊输液的专项措施。目前多地陆续叫停门诊输液,吉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深圳等多个省、区市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近年来儿童因感冒发烧输液出现死亡的案例也不少:

案例一:4岁女孩辰辰,只因发烧37.5度,在私人诊所输液致死。

案例二:年7月12日,男孩,2岁,因发烧、咳嗽到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诊断为支气管炎,并开具处方:头孢他啶、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静脉滴注。滴注2分钟时,男童出现紫绀、烦躁不安症状,最后抢救无效身亡。

案例三:年3月17日,男童,2岁,因咳嗽、发烧,一次性肌肉注射头孢硫脒、地塞米松。注射后,患儿出现呕吐、呼吸微弱及昏迷等休克症状,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专业鉴定,患儿系肌肉注射头孢硫脒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输液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危害?

●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药物都有副作用,而输液用药的副作用要比口服药更凶猛,动不动就输液,很容易干扰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

●使孩子过早的产生耐药性,以至于普通的头疼脑热吃药也不管用了;

●输液本身就属于有创的操作,频繁扎针会损伤孩子的血管,引起静脉炎;

●输进人体的药液,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出,会给肾脏产生巨大的负担,造成肾衰竭;

●不良反应频发,轻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红疹、瘙痒;重则会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比如下面的案例,就因为没做皮试而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3.5%,远高于口服和其他制剂。出现这4种情况下才考虑给孩子输液

1、孩子病情危重,需展开急救治疗,在不适合吃药等疗法的状态下,可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配合急救措施的完成;

2、重症急病时可静脉给药;

3、严重的腹泻导致孩子脱水、电解质紊乱,这是只有通过输液的方式,才能使给孩子补充体液,平衡电解质状态;

4、某些疾病造成孩子无法进食,可通过输液的方法,使孩子的基础代谢得以维持。

一般情况下:

●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

●儿童为20-40滴/分钟;

●老年人则不应超过40滴/分钟。

输液速度不可自行调节,如果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说到这,小问还是提醒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

这4情况不需要输液,牢记!

1、上呼吸道感染:

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儿腹泻病:

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

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

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最后,小编还是提醒家长: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输液不是万能的,盲目输液要不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z/13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