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预防接种人员对新冠病毒疫苗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证及前期处置,提高医护抢救协作能力,熟练掌握通气、心肺复苏等急救基本技术和过敏性休克救治流程,医院于年4月29日9时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救治保障演练。
现场观摩人员
县卫健局副局长杨文佳、医共体乡镇卫生院的相关人员、中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
演练背景
年4月29日9时,通化县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接种工作正在平稳有序的进行着。在接种点观察室,一名32岁男性,接种疫苗后5分钟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头晕乏力。紧接着接种人员喊来医生,并痛苦的向医生讲述自己的不良症状。
演练场景一
护士安慰患者躺到处置床上,医生紧急开展常规抢救:吸氧、氯化钠注射液开通静脉通路、心电监护、采血,并告之护士马上送检血常规、血离子、肾功、BNP、C反应蛋白、D二聚体、心肌酶、血凝标本。医生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心电监护显示结果,初步考虑为过敏性休克。
演练场景二
医生按照过敏性休克开展常规抢救,并再次评估接种人员生命体征、查体,这时发现患者症状突发加重,再次查体: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吸气喉鸣,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加快,四肢厥冷的症状。医生开始肾上腺素肌肉注射,球囊面罩通气,气管插管准备等,紧接着患者出现抽搐,医生判断患者意识、颈动脉搏动和呼吸,发现患者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心音消失,患者心脏骤停,决定立即行心肺复苏抢救。
演练场景三
护士记录心肺复苏时间,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计数,心肺复苏5个循环后,监护显示室颤波,立即准备除颤,涂导电糊,关闭心电监护仪,远离病床,开始除颤,位置: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和心尖部。焦除颤一次,继续心肺复苏,护士记录除颤时间。医生经过抢救,再次判断患者意识并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皮肤粘膜转为红润、颈动脉搏动恢复、血压/70mmHg、恢复自主呼吸、心音恢复、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82次/分,节律规整,生命体征平稳,抢救成功。
紧张
抢救
演练结束
杨文佳副局长对演练进行了总结,他强调:根据目前国内疫情情况,接种疫苗将要迎来高峰期,医院负责救治的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抢救流程、特别是熟练操作除颤仪,加强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培训与考核,务必做好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医疗救治工作。
演练预期效果
一是提高通气、心肺复苏及救治过敏性休克等急诊急救意识,力求通过实战练兵找漏洞、查不足。
二是明确职责,通过实战明确医护职责,发挥医护协同,共同参与的团队作用。
三是做到每个人员之间的“无缝”链接,通过一演一练模式加强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等异常反应的处置能力,能够保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