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及其预防

过敏及其预防

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院副院长李巍

“过敏”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名词,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含义,包括很多医生。有人觉得痒就是过敏,认为过敏是抵抗力低;也有很多人把偶然的食物相关的症状当成必然的过敏原因,从而盲目忌口;还有很多大家不太熟悉的过敏,比如日光过敏、尘螨过敏等。本文从过敏的概念入手,回答大家关于过敏的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

一.过敏的现状

据WHO估计,目前全球人口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患有过敏性疾病,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哮喘、日光性皮炎以及众多的接触过敏,如化妆品过敏、金属过敏、洗涤剂等多种化学品过敏等。年6月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7月8日确定世界过敏日,其目的是增进民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过敏、哮喘等疾病。然而,尽管世界各国变态反应及相关专业人员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尽了巨大的努力,过敏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增加。过敏可以季节性发病,也可以常年持续存在,由于致敏物质无处不在,对过敏性疾病患者来讲,每一天都有可能成为“过敏”日。

为什么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长如此迅速呢?目前的观点认为,过敏是一种“工业病”、“城市病”、“富贵病”。西方学者发现,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乡村;在发展中国家,过敏性疾病的增多与城市化的“西方”生活方式相关,农民的孩子较城市孩子较少患过敏性疾病;在城市,父母是高薪阶层或专业人士的子女较低薪阶层的子女更容易罹患过敏性疾病。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而且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我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住的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过敏发病率增高在所难免。

二.过敏的概念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过敏”这个词,也有很多人经常谈论“过敏”,譬如“花粉过敏”,“吃药过敏”,“虫咬过敏”等,那么到底什么是过敏?过敏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对过敏的认识历史并不很长。多年前的欧洲,人们注意到每当夏秋花粉季节的时候,一些人就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全身风团、瘙痒等症状,并逐渐地认识到这是一类独立的疾病,通常情况下无害的花粉是导致这一类疾病的原因。年,奥地利儿科医生ClemensvonPirquet首次用Allergy描述了这类疾病,即我们所说的过敏,又叫变态反应。Allergy有两个希腊词根构成:allos和ergon,allos的意思是other,是另类的、异乎寻常的意思;ergon的意思是reaction,即反应,那么由allos和Ergon组成的allergy的意思是,人们对通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所发生的异乎寻常的高敏反应。在这里面,过敏这个概念至少体现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们对通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发生反应,二是指这一反应的性质是高敏反应,强度和烈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

三.过敏的分类

经典的过敏主要指I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原特异性的IgE是介导这一反应的核心分子。IgE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就是所谓的抗体,跟IgE型抗体相类似的还有IgM,IgG,IgD等免疫球蛋白,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IgE抗体的产生机制是这样,外来的过敏原被体内的树突状细胞摄取后,发生了Th2型免疫应答,在IL-4、IL-13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被诱导产生过敏原特异性的IgE抗体,这些IgE抗体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过敏原后,过敏原蛋白被肥大细胞所结合的IgE结合,导致IgE受体发生交联,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产生过敏反应的症状。

变态反应共四型,除了I型变态反应之外,还有II、III、IV型变态反应。IV型变态反应又叫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辅助性或细胞毒性T细胞所引起,过敏反应常发生于接触变应原之后的48-72小时,如皮肤科常见的多种药疹和接触性皮炎。我们目前常说的过敏主要是I型和IV型变态反应,即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和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目前大多使用德国科学家JohannesRing的定义(),即过敏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高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通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发生的高敏性应答。这里面强调了免疫机制在过敏反应中的核心地位,即一定要发生针对过敏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体内具备抗过敏原的IgE抗体或T细胞。在这一定义下,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包括两大类,一是蛋白抗原,是完整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并最终导致I型变态反应;二是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半抗原,诱导机体产生过敏原特异性的T细胞,最终导致IV型变态反应。

四.过敏的表现

过敏反应是从轻到重的一个谱系性疾病,最轻可以表现为荨麻疹,主要是红斑、风团和瘙痒,最重是可以导致死亡的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和意识丧失。青霉素过敏是典型的过敏性休克,瞬间可以致人于死地,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可以导致肥大细胞迅速脱颗粒的因素也可以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比如食物过敏。

年11月,欧美媒体广泛报道了一例“死亡之吻”的过敏案例。一个15岁女孩在跟男友约会接吻的时候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继而迅速四肢冰冷,很快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分析原因发现,女孩对花生抗原过敏,男友不知道这一点,在约会前几个小时吃了含有花生酱的烤面包,他口腔内残存的花生抗原让女孩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过敏性休克的机制较为复杂,过敏原特异性IgE和肥大细胞是核心机制。

五.过敏的机制

对没学过医的人来讲,IgE和肥大细胞是两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是它们对理解过敏性疾病非常重要。先来说说IgE,IgE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免疫球蛋白,是五种免疫球蛋白之一(IgM、IgD、IgG、IgA、IgE),它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抗寄生虫反应和参与过敏应答。跟其他免疫球蛋白一样,IgE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可变区,可以识别外来的过敏原,因为一种特殊的机制,可变区的结构千变万化,可以识别无限多的过敏原;IgE分子结构的另一部分是恒定区,序列固定,可以被肥大细胞和嗜碱碱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所以体内的IgE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状态,一种是结合在肥大细胞或嗜碱碱粒细胞表面的膜结合状态,其中膜结合状态的IgE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肥大细胞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它首要的功能是参与过敏反应,最近研究还发现它具有抗感染、呈递抗原、抗炎、抗毒等作用。肥大细胞表面表达很多种受体,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是IgE受体,这些IgE受体与IgE以极高亲和力结合,使得IgE一旦被IgE受体捕获后就不容易脱离。肥大细胞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细胞内含有很多颗粒,早年的研究认为这些颗粒都是均匀一致的,即所有的颗粒含有相同的物质,但是最近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含有的颗粒各不相同,不同的颗粒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脱颗粒的方式也不同,如果是过敏原被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受体-IgE结合,会使肥大细胞的绝大部分颗粒释放内容物,而如果是其他的受体被活化,还会发生蚕食性脱颗粒。

肥大细胞是I型变态反应的核心细胞和效应细胞,其表面表达的IgE受体预先结合有,这些膜结合型IgE结合了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之后,就会引起IgE受体的交联,导致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事件,进一步引起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以及瘙痒,导致我们能看的见得症状如红斑、风团,并伴有瘙痒。人体内肥大细胞的数量极其庞大,如果反应的发生过于强烈、范围过于广泛,则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全身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

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迅速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其他的糖皮质激素等都不是急救的方法。如果注射第一次肾上腺素没有效果,要间隔5-15分钟再注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扩张支气管、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六.过敏的防治

过敏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表现和接触史,必要时需要做过敏原检测来帮助确诊,包括点刺实验、斑贴实验等。一旦明确了致敏物质,可以有针对性的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来预防过敏。如果不能有效预防,就只能对症处理,包括口服和局部的抗炎治疗。也可以针对明确的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可以实现根治的效果。

感谢







































白癫疯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z/8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