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安全用药手册电子版连载六冬天需警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风疹块”、“风包”,中医亦称“瘾疹”,表现为初起局部发生瘙痒,抓后皮肤潮红,迅即发生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的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

“风疙瘩”是咋回事儿?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根据病程,可分为三类:急性、慢性和物理性。在这三类中,以急性荨麻疹最为常见。急性荨麻疹的皮疹一般仅发作一次或数次,病程不到6周。常见于年轻人和有过敏史的病人。它的发病多和进食某种食物、药物或病毒感染有关,病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窒息;慢性荨麻疹发病率比急性荨麻疹稍低,风团时多时少,此起彼伏,反复发生,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慢性荨麻疹患者以40~65岁的女性最常见。4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程长达6个月至数年,体质也会因此变得极为敏感。慢性荨麻疹有时可累及内脏器官,引起肌肉疼痛、气短、呕吐和腹泻等;物理性荨麻疹严格地说属于慢性荨麻疹的一种,是指皮肤直接受到冷、热、阳光照射、震动、压迫、出汗、运动及其它因素等物理刺激后出现的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的皮疹一般出现在直接受刺激的部位,而很少在远离部位。多在刺激后1小时内出现,少数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病。

此外,荨麻疹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比如血管性水肿、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冷性荨麻疹、胆碱性荨麻疹(小丘疹状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诊等。

目前,治疗荨麻疹主要以抗组织胺类(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药物为主,也可外搽炉甘石洗剂等。常用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也可与维生素C、钙剂等药配合,重时可用强的松等激素。中医对荨麻疹也有很好的疗效,但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

“风疙瘩”咋预防?

荨麻疹主要是由于过敏变态反应所致,过敏原和过敏体质都是发病因素。

引起荨麻疹的过敏原很多:

1.食物中的过敏原。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动物蛋白质如鱼、虾、蟹、牛奶、鸡蛋等都是荨麻疹的致病因素。草莓、蕃茄、大蒜、核桃、腰果、蘑菇等也会诱发该病。食物腐败分解的多肽类、碱性多肽等物质,或食物中的蛋白质未能被很好地消化,以肽或胨的形式被吸收入血,也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儿童的荨麻疹多因此发生。

2.食品的添加剂如调味品、色素、防腐剂等也是引起荨麻疹的罪魁祸首。

3.吸入动物的毛、皮屑,花粉、汽油、粉尘乃至真菌的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剂、化妆品)等,常常也是引起过敏的原因。

4.药物中的过敏原。一类是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品、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类是组胺释放剂,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维生素B、奎宁、肼苯达嗪等。

5.感染。最常见的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齿槽脓肿、鼻窦炎、脓疱疮、败血症等。

6.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7.昆虫叮咬、毒毛刺入(如毛虫,甲虫及飞蛾的毛鳞刺入皮肤)也是导致荨麻疹发生的原因。

此外,遗传、精神因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荨麻疹。

得了荨麻疹要注意哪些?

一旦得了荨麻疹,除了积极治疗以外,还需要注意:

1.避免抓搔。得了荨麻疹会感觉很痒,但是抓搔患处反而会使瘙痒加剧。因为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使病情恶化。

2.不要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

3.找到致敏原。结合以前病史,如发现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立即停用,医院做一下过敏原检测,明确自己对哪些东西过敏,再有针对性地避免。

4.饮食宜清淡。避免“发物”,多吃青菜及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5.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

6.加强护理,避免受风着凉。床单被褥要清洁,室内保持安静。

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现象,对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采取睡前服药法,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民间治荨麻疹的偏方:

1.将鲜丝瓜叶洗净,搓擦患处,疹退方止。

2.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匀后,擦洗患处,几分钟后症状即可减轻。

3.将鲜姜切片,用姜片涂擦患处,疹退方止。

4.将鲜韭菜切碎压汁,用汁液涂擦患处,疹退方止。

感谢朋友们对我们的支持,希望大家继续







































治疗皮肤白癜风
用斑蝥酊后会不会出现斑秃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z/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