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七种不良的洗澡习惯,你占几条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夏季人体分泌旺盛,出汗较多,每天宜冲洗1次。而冬、春、秋季天气不热,洗澡的次数可因人而异。

身体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适当增加洗澡次数。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

无论春夏秋冬,洗澡时间均不宜过长,每次洗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以防心脑缺氧、缺血。

 

洗澡水温多少合适?

澡水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为宜,一般35~37℃,孕妇更要注意不能太高,以防发生胎儿缺氧,影响胎儿发育。

夏季洗冷水澡要适度。过冷会使皮肤毛孔突然紧闭,血管骤缩,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来。洗冷水澡后常会使人感到四肢无力,肩、膝酸痛和腹痛,可成为关节炎及慢性胃肠疾病的诱发因素。

冬季比较严寒,但洗澡时水温也应该控制在45℃以下。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

  

7个不良洗澡习惯

1、起床就洗澡:晕眩

早起后洗个澡,可以促进大脑兴奋,保证一天精神振奋,但如果没吃早饭就洗,很容易发生晕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

如果再加上水温过高,血管扩张,还会出现脑供血不足、虚脱。

早起洗澡要安排在早饭后半小时。

  

2、睡前冲澡:失眠

热水会使体温迅速升高,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洗完立刻上床会令人难以入睡。

最好在睡前2小时沐浴,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

  

3、饱餐后洗澡:影响消化

空腹不能洗澡,饱餐后同样不行。

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洗澡全身血管就会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会影响消化。

酒后也不宜洗澡,否则会导致血压下降,出现头晕眼花,甚至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

  

4、洗前准备不充分:心血管疾病风险大

秋冬季节,带着一身冷气进入浴室,巨大温差会使血管及心脏负担增大,尤其对于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危险。

通风差的话还会引发头晕、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冷天洗前最好做5分钟热身,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脚、按摩涌泉穴等。

  

5、使劲搓皮肤:伤害皮肤角质层

  

6、沐浴露一次挤很多:皮炎

沐浴露一般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可激发化学物质快速渗透进入皮肤。

长期过量使用沐浴露,化学物质被过量吸收,与钙、铁结合,残留在皮下组织中,引发干燥、过敏性皮炎等。

建议尽量选择没有香味、功能简单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币大小足矣。身上不脏只用清水更好,洗后用保湿乳液涂全身。

  

7、洗澡太久:越洗越累

洗得时间久了,会觉得浑身无力。疲劳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有关。

对一般的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来说,洗澡15分钟,体内的乳酸浓度就可以恢复正常水平。

时间长了,反倒会消耗体力,使疲劳感卷土重来。

  

老人洗澡注意事项

提醒大家:只有身体内部暖和,并排出一定的汗液,洗澡才有助于缓解疲劳。

因此,早上最适合淋浴,这样可以唤醒身心,白天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而睡前1至2个小时,最好在浴盆里泡个澡。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z/9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