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5月21日,《EuropeanHeartJournal》刊发了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医学学会(EuSEM)和美国急诊医学学术学会(SAEM)联合发布的《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处理共识》。以下是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早期处理十大要点。
1.急性心力衰竭发病迅速或急性恶化,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与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有关。多数患者血压正常或升高,伴有充血症状和/或体征,而不是低心输出量症状和/或体征。2.与急性心肌梗死一样,尽早治疗(time-to-treatment)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很重要;因此,应该根据血压和/或充血程度在院前启动药物治疗,给予血管扩张剂和/或利尿剂(如呋塞米)。应根据临床情况来判断是否应给予氧气治疗,若血氧饱和度<90%,在这种情况下应常规给氧。3.在初始评估疑诊急性心力衰竭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除外),关键的第一步是根据呼吸困难程度(NYHA分级)、血流动力学状态(血压)、心率和节律,以及低灌注症状或体征(四肢冰冷、脉压小、精神状态)判断心肺不稳定的严重程度。
4.下一步应该寻找充血的证据,包括周围水肿、闻及湿罗音(特别是在没有发热的情况下)和颈静脉压升高。5.到达急诊室或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重症监护室(ICU)后,所有急性呼吸困难和疑诊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都应检测血浆利钠肽水平(BNP,NT-proBNP或MR-proANP),以帮助鉴别急性心力衰竭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此外,所有患者还应检测心肌肌钙蛋白、血液(或尿液)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糖和全血细胞计数(CBC)。6.所有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起始治疗和收缩压正常或升高(>mmHg)时,可考虑静脉给予呋塞米;静脉给予血管扩张剂(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作为起始治疗以缓解症状。
7.在到达急诊室后的数小时内,患者的临床情况可能会发生显著地变化。因此,初始治疗后的临床反应是判断患者能否从急诊室转出的一个重要指标。多项因素支持患者早期转出,包括患者报告主观改善,静息心率<bpm,站立位无低血压,足够的尿量,室内环境下血氧饱和度<95%,没有或仅有轻微肾功能损伤(可能存在慢性肾脏疾病)。8.有明显呼吸短促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该转入住院病房,如果有需要可立即给予复苏支持。ICU的转入标准包括,呼吸频率>25次/分,血氧饱和度<90%,使用辅助通气,收缩压<90mmHg,需要插管(或已经插管),或有低灌注体征(尿少、肢冷、精神状态改变、乳酸>2mmol/L、代谢性酸中毒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65%)。
9.心源性休克的定义为存在低血压(收缩压<90mmHg)伴低灌注体征。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包括,有创动脉压监测、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使用正性肌力药(如多巴酚丁胺或左西孟坦)、需保持收缩压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泵或机械循环系统支持前应慎重考虑。
10.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在很多方面仍需继续研究,包括生物标记物在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等。
来源:心在线编译自Re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