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转载已获授权)
急诊科急重症患者集中,疾病的种类、危重程度、复杂性、患者年龄等因素构成诸多未知因素。因此,探索高质高效、操作性强、接受度高的培训方法,对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情景模拟演练是临床真实案例模拟的一种,训练护士在情境下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工作。为了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使年轻的护士能够尽快适应急诊工作环境,本研究通过实施情景演练,对急诊监护室的护士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现报道如下。“观察组/干预方法”
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护理组长根据监护室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病历,确定情景演练的素材,并制订演练具体内容,包括3个方面,即安排演练组织、编写演练教学资料及实施情景演练。
#
演练组织安排
演练组织团队由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1名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4名护理组长为组员。
组长在急诊科工作20年以上,为主管护师;4名护理组长在急诊科工作10年以上,职称为护师。
每个季度进行2次情景模拟演习。
#
编写演练教学资料
模拟教材包括情景模拟案例、PPT资料和评估标准,同时收集年1月—年12月的典型急诊病例,包括呼吸心跳骤停、急性呼吸衰竭、过敏性休克、多器官系统综合征等。
根据急症案例及个案的收集,编汇情景模拟个案及PPT抢救程序及评估准则,提出相关典型临床问题,最后确定病例和程序,教学小组制作PPT。
#
情景模拟演练
将观察组护士进行分组,4~6名为1组,由病房护士长主持正式模拟演习,每一组年轻护士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演习。
结束后,全体人员对演习进行讨论、分析及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之后再次进行演练,以确保每名护士都能达到动作标准、熟练快速、准确,并能全程完成整个演练过程和临床抢救。
同时,对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工作薄弱环节,给予相应护士针对性训练从而加深印象,以便其改进。
本研究共组织了8次模拟演习,通过演练,有效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急诊临床技能。
“培训效果评价”
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急诊科急救基础、急救理念等)、操作能力(心肺复苏、呼吸机插管、电除颤操作)以及应急能力(急诊突发事件等)评分,其中评估占5分、准备占5分、操作流程占50分、情景模拟演练占30分、提问占10分,按分制加以评分,总分为分。
在培训后,采用自拟急救思维能力调查表调查两组护理人员的急救思维能力情况,其由本院急诊科专家联合制作,调查表分4个方面,分别为正确有效处理患者、护患沟通、评估病监护危重病情、感染管理,按是与否回答。4个方面的总分均为20分,得分在16分以上属于护士在该方面具备急救思维能力。
“讨论”
急诊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对护士临床急救技能及护理水平要求较高,需要经常开展护理技能培训,重点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和应变能力。
目前,临床护士的操作技能培养有多种途径,而情景模拟急救演习已成为护士技能培训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使医务人员的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协作性,为操作人员创造更真实的实战环境,显示出情景模拟临床演练在技能训练中的优越性。
在传统的急诊护士临床技能操作培训中,仅仅是采用单一技能的培训,缺乏对护士的系统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急救时容易出现情绪紧张、心理恐惧等。年轻护士的急救工作暴露出了配合时的生疏紧张、技术上的不娴熟。
相关研究设计了一种4人急救模拟场景训练方法,通过对紧急情况的模拟将多个操作连接到整个急救配合中,在模拟急救演习中,护士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