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天对于很多很久不看,中国足球新闻的人来讲,可能身边也看到了很多,足球的新闻,为什么?似乎有一桩大丑闻正在裂开,江苏苏宁宣布停止经营了,要知道就在去年的中超联赛,江苏苏宁第一次获得了联赛的冠军,一个冠军球队,刚刚登顶几个月之后,竟然宣布停止经营了。
这在世界联赛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可以说是头一遭,当然我国实行职业联赛20多年了,20多年以来经常性的有企业进来,有企业退出,一个俱乐部更换赞助商,更换掌门人,这个事司空见惯,哪怕对于冠军球队来讲,可能母公司经营困难,所以不想再投资足球了这也正常,毕竟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也听说了,苏宁集团财务上不太凑手,因此掌门人,都把相当部分的股份卖出去了,既然手里钱不富裕,那就别投资足球了,毕竟这也是个烧钱的玩意。
这很正常,然而很多人都说,不是一个江苏苏宁退出那么简单,整个中国足球圈,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危机,什么呢?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不想玩了,就拿中超这十几支队伍来讲,除了江苏苏宁,听说天津那支球队可能也玩不下去了,还有好几个中超球队,给今年定调就是减少投入,转会球员我一个都不买,或者说只出不进,说不准未来还会有俱乐部退出。
而中甲恐怕更惨了,中甲有几个俱乐部,干脆直接宣布退出了,甚至以往从中甲升中超这是个荣誉,我得打到联赛头一两名,我才有升超资格,可是对于很多中甲俱乐部来讲,明明有这个实力,往往到联赛末端人家不竞争了,不想去争升超资格了,为什么?人家算了笔账,成为中超豪门之后太花钱了,企业实在玩不起,所以干脆就在中甲混得了。
过去10年,中国足球一直是高歌猛进的,很多媒体评论说,中国这些职业球员能力不咋地,可是他们拿得年薪,他们的转会费,远超欧洲球员的水平了,随随便便一个中等的中超俱乐部,一年就得花出几亿元,而如果你想拔得联赛头筹,甚至在亚冠赛场驰骋的话,你一年不花个七八亿,你根本是不可能的,以往有这么多企业愿意投这么多的钱,为什么到今年中超竟然出现了近似崩盘的前景。
年由于疫情影响,我们的中超赛场是没有观众的,难道年,我们可能连球队都没有吗?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足协的新政,足协有什么新政呢?足协规定从年开始,各个中超职业俱乐部你们要改名,为什么要改名,因为以往你们的名字中,商业化色彩太浓,你看看广州队,它的母公司是恒大地产,所以它叫广州恒大,江苏队它的母公司是苏宁,所以它叫江苏苏宁,这些名字都带有太明显的商业色彩,这个跟国际是不接轨的,你看欧洲五大联赛,这个叫曼联,那个叫国米,有一个商业品牌吗?没有,甭管你幕后老板是谁,你这个名字得是一个中性的名字。
一时之间全国各大俱乐部纷纷在想,我到底改个什么名好呢,于是大连改名叫大连人,深圳改名叫深圳队,各个队伍为了能打中超,只能无奈改成中性的名字,可是对于那些幕后老板来讲,大家可能借此感觉到,中国足球的寒意来了,足球绝对是个烧钱的玩意,说实话以赵本山的财富和当年的地位,他去玩辽足,玩了半年之后就觉得,这个生意搞不下去了,那么既然足球这么烧钱,为什么以往还有这么多资本,哭着喊着也要去搞支中超球队,因为确实中超球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就拿恒大地产来讲。
大概10年前恒大接手广州队的时候,它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地产企业,生意做的没有这么大,楼盘开的也没有这么多,然而恒大在足球上的天量投资,迅速的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恒大的存在,恒大的销售规模从一年几百亿,飙升到五六千亿甚至上万亿,恒大一跃成为,中国地产界的头牌企业之一,而许老板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所以很多人从恒大身上的成功,看到了一个路子,那就是投资球队是给自己做广告,是给企业做广告一个最好的方式,而今天足协要求说,从年开始,球队中的名字不能含有商业色彩了,也就是说各大老板们,最看重的一点没有了,所以对于江苏苏宁来讲,即便母公司出现了经营问题,按照以往的状态,它完全可以找一家更大的企业,更想扬名的企业把球队卖出去,说不定还能赚俩钱。
可现在由于球队只能中性冠名了,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企业,愿意掏这个钱呢,因此苏宁队很有可能未来,就是被托管,没有赞助商的状态,所以有人说是足协的冠名新政,直接导致了中国足球迎来寒冬,然而反过来想一想,过去10年中国足球,难道就活在春天吗?是,过去10年,中国足球几乎什么都缺,但我们就是不缺钱,我们有大量的投资人,动辄一个普通球员,一年就有一两千万的年薪,甚至签字费都过千万,一个普普通通的中超球员,转会费就能上亿,然而金元打造下的中国足球,取得了什么骄人的战绩吗?没有。
97年的时候,好歹我们还能打十强赛,年就算是被抽签,我们也抽入了世界杯,然而这些年大家看看,我们连小组赛都出线不了了,有时候赢个马尔代夫赢个越南,我们都得欢欣鼓舞半天。
说实话20年前一提起中国足球,我们就说我们有恐韩症,我们连韩国都打不过,现在咱们看看,韩国比我们高好几个量级,看样子,钱,根本不能让中国足球出成绩,而且在金元体系之下,中国足球一直是畸形发展的,什么叫畸形发展,20多年前我们就说我们要打造的是,职业联赛,职业球员,职业俱乐部,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职业俱乐部来讲,它应当干的事是,我管理好我的球队出成绩,于是有很多球迷喜欢我,球迷愿意主动花钱,进场看我的球赛,或者球迷愿意掏钱买电视转播权,看我的球赛,甚至我的很多足球周边产品,什么球衣合照都能卖不少的钱,我是用球迷的消费,来养活我的职业俱乐部的,当然我得比赛打得好打得精彩,球迷才愿意到我这来消费,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和增长,然而中国的职业俱乐部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了,门票收入有时候,连安保费都支撑不了。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下,你搞一场大的足球比赛,动辄3万人5万人进场,那个安保都得有几千人,这是大型的户外活动,要调集各种各样的资源保驾护航,这些也得花钱,可是对于有些地方的球赛来讲,门票几十块钱一张,上场人数也就万八千人,一场比赛下来门票收入就几十万,也就将将的付给人家安保的费用,周边产品就更别说了,咱们身边有几个,买家乡俱乐部球衣的人,不是说一个都没有,凤毛麟角,也就是说中国根本就没有一家,职业俱乐部靠正常的收入,养活自己的,所以就只能指望赞助商了,中国足球以往走的就是一个,畸形发展的道路,大的企业为了广告效益,大的老板可能出于个人喜好,于是砸出天量的钱,来养活一家足球俱乐部。
短期看太好了,中国足球有的是钱了,中国球员的待遇太棒了,然而从长期看,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吗,这能让中国足球不断进步吗?
像一个被哄惯了的富二代,你不用好好学习,家里的钱你随便造,您还指望他有什么竞争力而言吗,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倒是觉得,足协要求中性冠名这个决定,未尝不是一种休克疗法,既然过去10年金元足球,都无法让中国足球进步,那么我们还真不如借这个机会,给中国足球断奶,让中国足球真正的回到它的基本面,球员你也挣不了太多的工资,你挣得工资得对得起你那个球技。
对于职业足球俱乐部来讲,最好你的运营能建立在,你自己有造血机能上面,而不是靠赞助企业的无偿投入,可能短时间内会有很多企业,感觉到我无法扬名了,那我还投足球干嘛,于是人家撤资,可是长久看,既然金元足球已经宣告失败了,那么壮士断腕,去除冠名,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