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分享回顾让孩子安全过好春节,意外

主讲人:夜鹰主讲介绍:医院急诊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大家好,我是急诊夜鹰,很高兴能在果壳科学亲子群里,跟大家分享关于急救的知识。急救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在生活中学习急救的渠道会比较有限,我知道群里有些朋友可能通过一些讲座,或者是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班等渠道学到一些急救的知识,但是总体来讲社会上专职做急救培训的机构不多,有的时候红十字会开的急救课也不是么容易预约到。在这样一个社交媒体时代,很多的知识是来自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但是在网络或者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有时是错误的,反而会影响到大家的知识结构。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知识是关于现场急救的一些原则,以及现场急救如何进行安全评估。当我们遇到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一步步的去评估,并且给予恰当的处理,最后还会给大家纠正一些关于急救的误区,以及提问环节。所谓现场急救是在伤者自身或旁观者发现伤情,对伤者进行一定的评估并且给予一定的现场急救措施。这样的评估和处置是缺少医疗资源的状态下所作出的,并且“旁观者”也不是医护人员,就算是医护人员也没有医疗器械和药物。现场急救你所做的措施必须基于准确的评估,如果是评估不正确,所作出的处置可能就会是错误的。我们在现场急救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要符合现代医学的原则。所谓现代医学的原则,就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而不是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民间土法“。在我小的时候,磕磕碰碰摔倒了,皮肤出血,隔壁家老奶奶就从地上抓一把土,然后把粗的沙粒涂抹在伤口上,说可以好得快,可以消炎止痛。其实我们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就是把一个相对干净伤口整得更加污染,并且还增加感染的风险。这就肯定是不符合现代医学的原则。第二,要符合循证医学的原则。现代医学的一个特征就是符合循证医学。以前医院看病,就希望选一个头发最白,胡子最长的老医生来看病。因为觉得他的经验最多,医术水平最高。进入循证医学的这样一个时代,很多的医疗措施和方法就不再基于个人经验,而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第三,如果没有很好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也应该要符合领域里面大部分专家的共识。网上有个叫萧宏慈的人,在微博上宣传拍打、拉筋,可以治疗很多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膀胱癌,他什么都能治,甚至发生心跳骤停之后,他认为通过拍打,就能把死人拍成活人。这是非常荒诞的,这就不是专家,他就是一个骗子。学会拨打也是救人的重要技能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现场急救。大家可能会觉得我学了很多,那我在现场碰到伤者的时候,我就按照王医生说的,从头到尾把些急救的技能都施展一遍。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忘记拨打急救电话,就算我是一位急救医生,如果我是在路边遇到突发状况,我也是要第一时间拨打电话,所以说你在城市里面,快速地拨打取得更多的医疗资源,对病人才是最有利的。无论你有多么丰富的经验都不应忽略。对于急救,大家也会有一些不满之处,会觉得急救车总是来得太慢了,实际上,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来说,急救车已经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受限于交通,无论他反应有多么快,到达现场一定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说在特别危急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单靠急救车来急救,袖手旁观等急救车来,心脏骤停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说有人躺在这里,你们快点来。我们来到了现场之后我就发现:哎,找不到人。然后就问他病人在哪里?他说“我已经走开了,我又不能回去了,你们再找找”。他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出来找半天找不着,整个时间花费就比较厉害。所以说我们出车经常遇到这样“好心”的路人。但你说他是在急救吗?其实就跟打酱油差不多。拨打急救电话的时候,讲清楚病人最重要问题是什么,是昏迷?出血?心脏骤停?讲清楚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另外,说清楚你所在的地点。如果多人或者是病人处于清醒、有心跳、有呼吸的状态,这时你就可以去标志性的建筑物的地方,去把救护车快速的接引到事发地点,说清楚伤害事件的性质,受伤的人数。如果是在家里,你要先清理下通道,确保医疗器材能进来,这些都是打电话前应该要明确的问题。打完电话,你在等急救车来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病人心脏骤停的话,是不能等十分钟的,必须要马上做心肺复苏;如果病人是一个气道梗阻的,你也不能等急救车,你必须要给他做海姆立克;如果他是一个昏迷的状态,有脑血管意外这样的情况,你要帮他协助他开放气道。这些都是救命的措施,要不然单纯等急救车,这个时候就跟等死差不多。如何让急救车快速地来到现场,能够及时地救助到伤者,打电话的时候有些技巧,我们不能浪费这样的资源,因为你的浪费可能导致别人真的需要的时候有延迟,所以我们是有必要的时候打,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乱用急救电话。儿童与成人的急救方式有区别吗?我知道很多年轻妈妈特别希望能够学到一些关于儿童急救的措施。但急救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区分儿童还是成人,急救的原则和方法是大致类似的,今天分享的都是通用的急救法则。对于磕磕碰碰这样的小问题,如果没有把握,医院处理。目前我们最欠缺的是在危机时刻,争分夺秒的严重状态的时候,例如气道梗阻或是心脏骤停这样的事件当中,我们如何去维持孩子的生命体征来等急救车到来。我们判断他的生命迹象,第一步先会看看他有没有反应。你通过拍打他的肩膀,然后大声的喊叫他,看他对声音和动作的刺激有没有反应。什么叫反应?所谓反应就是如果他睁眼、说话、呻吟,这都叫有反应;如果这些都没有,一动都不动,这时候是一个没有反应的状态。接下来我们要确认他是活的还是死的,观察他有没有呼吸。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伸出手指在他的鼻子下面,看一下有没有鼻息。这样的方法是不准确的,我们可以俯下身来观察他的胸腹,看他有没有上下起伏的动作,观察的时间是5~10秒钟。如果他的胸腹有上下起伏,证明他还活着;他没有反应,但是还有呼吸,我们可以给他侧卧位;如果他没有呼吸,没有胸廓起伏的动作,就意味着发生了心脏骤停,我们必须要马上给他做心肺复苏。

我们在判断他呼吸的时候采用的动作和手法。压额,抬颏同时观察他的胸腹部是不是有起伏。如果他有呼吸,但是没有反应,就意味着人昏迷但是还活着。我们为了保持他的气道开放,给他做侧卧位。侧卧位有个好处,就是如果有呕吐之类的东西都可以靠重力的作用流出来,另外也能够让他保持气道开放的状态。避免舌根堵塞造成窒息死亡,下面图就是如何摆放侧卧位的图。

心脏骤停,我们该如何急救?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里特别提到,心肺复苏应该先从胸外按压开始,就意味着CAB按压开放气道,再人工呼吸这样的顺序,这是专门针对心源性心脏病来说的。如果心脏骤停的患者是一位溺水的儿童,你把他救上来之后发现他没有反应也没有呼吸,就是溺水造成的心脏骤停。这时候我们应该先保持气道开放,清理口腔异物,然后给他做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你可以先给他5次人工呼吸,然后再30次胸按压,随后以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再做30次按压,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这样步骤反复来进行。而对于一位成人走在路边突然倒地,你发现他没有反应、没有呼吸,发生了心脏骤停,这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原因发生的心脏骤停。这时候我们也应该给他做心肺复苏,但是心肺复苏的顺序是先从按压开始,先30次胸外按压,然后开放气道再2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加人工呼吸反复进行一直到急救人员到达。人工呼吸很多人觉得不太容易接受,在医院里,医生也是不会口对口人工呼吸,我们通过球囊面罩来帮助病人做人工呼吸。在现场的时候,我们没有么多防护的设备,这时候如果不做人工呼吸,也应该坚持胸外按压,因为对于心脏骤停,尤其是心源性心脏病来说,不间断地持续的胸部按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胸外按压应该怎么做?很多人会担心给病人做胸外按压把他的肋骨按断了,该怎么办?其实在做心肺复苏的时候,可能造成局部的肺肝的损伤,肋骨骨折,胸骨骨折,都会多多少少有一定比例的存在。但是对于一个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你如果不给他做心肺复苏,单纯等急救车,他一定会死掉的。如果你给他做了胸外按压,他还有一定机会活下来。所以说,在死亡和骨折之间,如果选择一个的话,只能选择骨折。相对于生命来说,骨折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应该尽量的去给病人生存的机会。通过胸外按压能让心脏的血流流动起来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说我们正常人的血流是%的话,当发生心脏骤停的时候他的血流是0%。通过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就可以达到正常血流时候25%~30%(这样一个血流)。虽然水平比较低,但是他能够给心脏和大脑最基本的血流供应,他的神经功能就可以保证相对完好。胸外按压应该怎么做?首先说说胸外按压的位置应该是胸骨的下半部分。如果是在男性身上,我们可以用乳头连线中点来定位;如果是在老年女性身上,我们可以用建突上两横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两边肋骨交汇在正中间的凹陷的地方,就是建突。)有的时候胸按压在慌乱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偏差。但是总体来说做错总比不做要好,都是我们会担心对病人造成损伤。

从大数据来说,病人造成损伤的机率反而不大。很多人按压并不是按得太深了而是偏浅,所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我们在按压的时速度是~次,低于或者高于这个速度,效果都会下降。深度要求是5~6公分,这是欧美指南数据,亚洲人是不是适合这样的深度,目前还是要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临床上医生到底按压有多深,其实急诊科医生大部分时候也是要看手感的。说起来有点好笑,居然看手感。我们在操作急救的时候,原则是能在病人胸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最大深度的进行按压,越深效果越好。

按压的要求除了深度、速度,还要求胸廓充分回弹。胸廓完全弹起来,他的血流才能更多的回流到心脏。尽量减少中断,保持在三十比二的频率,不要因为过多的事情干扰按三、五下就会干点其他的事情再回来按。这样频繁的按压中断都会造成生存率的下降。

通过这样的按压和通气持续,一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就能够为后续救援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能够增加病人存活几率,所以说心肺复苏是非常重要的。心肺复苏如果只是掌握在医生手里,很多时候都不能够救命,他必须掌握在第一目击者、旁观者的手里。这才能够给急救医生到来争取到时间,才能够给病人最大的生存机会。气道异物梗阻,怎么办?气道异物梗阻是老年人、儿童、婴儿容易发生的问题,气道异物梗阻也是分分钟导致人死亡的危机事件,每年我们在媒体上或者是生活中都会看到关于有人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死亡的案例。昨天还看到一位七岁的小哥哥给一岁的弟弟喂果冻的时候,导致小弟弟发生气道异物梗阻,经过急救也没有救回来,非常遗憾。所以说,很多时候儿童的意外急救确实重在预防。什么是气道异物梗阻?我们要了解一下概念,如果对于成人来说,把一个瓜子吸到气道里面,你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咳嗽,呼吸困难。短时间内不会导致死亡,医院里去,医生可以把你异物取出。其实气道异物梗阻并不是要气道异物梗阻。所谓的气道异物梗阻是导致气道阻塞,以致于第一无法说话,第二无法咳嗽,第三几乎无法呼吸,当这三个体征出现,这时候这才叫气道异物梗阻,必须现场采用气道异物梗阻解除的手法,不然就会导致生命危险。而如果只是鱼刺卡喉也要海姆立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个小小的鱼刺不至于阻塞你的气道导致你无法呼吸,鱼刺卡在喉咙里不舒服,甚至造成局部的出血,但是很少会导致气道阻塞无法呼吸。所以说医院里去,让医生把他取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在现场做海姆立克急救。咳嗽的时候产生的胸腔的冲击力,比海姆立克这种手法还要来的强烈。海姆立克急救怎么做?对于成人来说,我们首先要给他做气道异物梗阻的解除,来到他的身后,一条腿前伸到伤者的两腿之间,然后一只手握拳,用你拳眼的面对准他的上腹部,另外一只手抓住握拳的这支手在他身后快速有力的往后上方冲击。通过这样的上腹部冲击,会造成膈肌上抬胸腔压力增加,通过反复这样的腹部冲击看看能否把异物冲击出来。如果异物没有出来,病人可能会出现缺氧昏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他做心肺复苏。胸腔压力的变化,同样能够把异物给冲击出来,如果没有冲击出来,要开放气道,观察口腔里有没有异物,如果有异物出来,你把他清出来,如果看不到,就给他做人工呼吸。有人说人工呼吸会不会把它吹进去了?如果卡住的话,是不会的。我们生活当中也有经验,当一个东西塞得更紧一点的时候,它的冲击力可能会更大,可能更容易冲击出来。所以对于成人来说,清醒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站立的海姆立克。昏迷的时候,我们要给他做心肺复苏从胸外按压开始。只不过在每三十次之后都要看一下口腔有没有异物出来,如果有,清除;如果没有,给他做人工呼吸。对于儿童来说,其实我们也是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儿童做一个概念的界定,复苏指南上的儿童的定义的是1~8岁,或者说1岁到青春期体征出现之前都成为儿童。当儿童发生气道异物梗阻的时候,使用的手法也是跟成人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儿童可能个头比较小,成人对其进行施救的话,你需要跪下来在他的身后做海姆立克冲击。

婴儿是特殊群体,当婴儿发生气道异物梗阻的时候,他也会表现为不能咳嗽、不能哭泣、不能咿咿呀呀。我们怎么做急救?婴儿发生这种情况,就不能用腹部冲击法,而是使用胸部冲击加背部拍击,反复交替的手法。我发张图给大家看一下。

上面图是在急救训练课上,学员练习胸部冲击的手法。我们看到有些科普帖,在解读婴儿气道异物梗阻怎样急救的时候,会犯下这样的错误。我们把他放在膝盖上,放在床边,放在沙发边,头低位,气道开放在背部肩胛之间的位置拍击,每秒一次,连续五次。拍击时候如果异物没有出来,我们把他反过来在胸口,头低臀高位,冲击位置大概在乳头连线的下缘也是之前我们在对他进行心肺复苏个位置。网上科普帖的错误是变成了上腹部的双指按压,这是不对的。婴儿的肝脏,还暴露在肋缘下面,所以特别强调到婴儿发生气道异物梗阻的时候,不要冲击按压他的上腹部,而是应该按他的胸部,如果按压上腹部有可能会造成损害到肝脏甚至导致肝破裂的风险。我们再回过头来强调一下心肺复苏。儿童和成人心肺复苏整个的流程和方法差不多,只不过儿童的按压要稍浅一点。如果你的力量比较大,你可以使用单只手对儿童进行胸外按压。如果你力量比较小,你也可以用两只手掌对婴儿进行胸外按压。但是婴儿的心肺复苏,如果你是单人操作,我们经常使用两根手指进行胸外按压,速度也是~,按压比是30:2。儿童抽搐,癫痫,怎么处理?对于儿童来说,常见的就是热性惊厥,有些儿童经常发生抽搐,意识丧失,或者一些癫痫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手脚痉挛、牙关紧闭等状态。看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然后抽搐的时候,我们会把手指头塞到别人嘴里,甚至有些医生和护士也会采用这样的手法对病人进行急救,有人按住他不让他抽动,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当遇到病人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是防止他进一步受伤,我们可以在他的头下面垫个软垫,不要约束他,不要往他嘴里塞任何东西。等他抽搐之后,我们观察一下他还有没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就给他做心肺复苏,如果有呼吸证明他还活着,刚才的抽搐,就是可能是一个癫痫样的抽搐,这时候我们要给他侧卧位。之后我们可以观察同时呼叫急救。他短时间会处于一个昏睡的状态,有时候病人醒了,但是他的感知不太清楚。问他话,他不会准确的回答你,或者根本就不理你。这都是癫痫发作之后再苏醒的过程中的一个状态,所以说在癫痫发作之后,在他苏醒之前或者是他不清醒的时候,都不要给他喂任何东西(包括药物),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癫痫发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处理上会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人在癫痫发作的时候给他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之类的。曾经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个人这样说:“我学了急救真的用上了,我下班的时候看到公司楼下有个人倒地,然后抽搐脸色发紫,我看到他好像没有呼吸了,我就上去给他做胸外按压,然后按着按着,他就逐渐的醒了,他就恢复了。然后我非常开心,就真的可以救人了。”后来我就给他分析,按压的时候是不是很硬?他说是的。我说你按他的时候,他是不是在抽搐?他说是。我说你按着他软了以后是不是就醒了?他说是的。我说你按错了。你对一个癫痫发作的人进行了心肺复苏。其实癫痫发作的时候,你按和不按他都要醒了。生活在城市当中,我们如何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填补这样十几分钟的关键的时刻,在最危急的状态进行处置,给医护人员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是最重要的。总结

第一,应该采用现代医学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而不要采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所谓的民间土法,所谓的神奇的方法,都是靠不住的。

第二,我们在城市急救系统里面,应该充分利用急救。第三,当有人突然倒地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去评估他的状态。

最后,再次强调,当你给病人急救时,你千万要保证自身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之下。舍己救人,奋不顾身,这是我们在现场急救的时候,特别反对的。

互动环节

提问:我们小时候哪儿破了都涂红药水、紫药水,现在据说这两种药都不好,市场也见不到了,擦破、磕破这些小伤涂什么?碘酒吗?

答:皮肤浅表的破损渗血,如果干净,也并非一定需要消毒。如果污染可以生理盐水冲洗。我们的机体没么脆弱,深度污染伤口需要双氧水。创可贴局部贴小伤口。提问:怎样区分心梗昏迷和中风昏迷?处置方法有何差异?答:今天我们其实没有讲什么特殊的疾病,说病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然后怎么给他做处理。大部分心梗的病人都不会出现昏迷,如果一位心梗病人出现了昏迷,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心脏骤停的状态。有的时候,心源性休克也可能会出现昏迷,会是一个濒危状态。大部分所谓的昏迷,还是以脑血管居多。不管是什么状态,意识丧失但还活着的时候,都是用侧卧位的方法。如果是心梗、心源性休克昏迷的话,也是要保持气道开放,不要发生舌根后缀,堵塞气道窒息的问题。提问:老师,我是个非专业医护人员,有必要跟着







































白癜风能根治吗
在北京线咨询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hl/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