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4月28日六版报道
说说静脉输液那些事
本报记者朱晓娟 通讯员王东孝 文/图
“在医院,每一位住院患者大都会遇到静脉输液治疗的情况,但静脉给药是所有给药方式中安全性要求最高、最严格的一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就是为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而设立的。”医院药学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负责人郑晨星说,该中心的安全性体现在药品储存安全、审核处方安全、配置环境和流程安全等方面。但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同时,一些认识误区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等问题还需要引起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注意。
静脉输液的观念误区
据郑晨星介绍,经常在诊室听到患者对接诊医生说这样一句话“医生,给我输液吧!病会好得快一些”。有些患者认为输液治疗效果明显,于是无论大病小病都希望医生为其采用静脉输液的治疗方式,甚至有些患者还把医生未按自己意愿给予输液治疗看成是一种“怠慢”。
其实不然,尽管静脉注射剂质量要求高,因其直接注入血管,所以具备吸收快、血药浓度高、起效快等特点,适用于危重患者以及不适宜通过消化系统给药的患者。同时,此种给药方式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能影响人体微循环,造成水肿、肉芽肿、静脉炎、栓塞等。
因此,郑晨星建议,一般治疗原则是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输液;选择静脉用药时一定要权衡利弊,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适宜的给药途径、适宜的剂量,才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在正常剂量使用时都有可能发生有害的或者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这就是药物不良反应。郑晨星说,这里所说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包括超剂量使用药物或其他使用不当引起的反应,其本质不同于药品质量问题与医疗事故。“常见的与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静脉炎、输液反应等”。
胃肠道反应是指在用药后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甚至腹痛、腹泻等现象,在使用部分抗菌药物或者抗肿瘤药物时多有发生。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致敏患者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表现为皮肤反应和系统反应。皮肤反应的表现是皮疹;系统反应可产生血液病样反应、血清病样反应、红斑狼疮样反应、肝炎样反应和心血管、神经系统、肾脏、呼吸道等部位损伤,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静脉炎是指反复将一个部位作为注射点,局部刺激增加所引发的血管炎症,形成结节,有疼痛感;尤其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发生率明显增加。
输液反应是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不良反应。约有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是因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轻症患者可在补液时出现畏寒、寒战、发热、出汗、胸闷、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重症患者可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高热,伴有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性休克,甚至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循环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郑晨星指着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图对记者说,每一瓶从该中心调配好的成品药液,都要经过审方、摆药、配置(双人核对),出仓扫描、成品核对、成品打包、成品输送和病房护士接收共9个操作步骤,11人次的复核把关。另外,该中心从环境控制、调配过程、人员培训、操作流程等各方面都建立了严格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标准操作规程,形成细化、量化、模块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质控标准,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这一切只为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郑晨星还提醒说,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避免为空腹患者输液,因为空腹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加,饭后一小时输液更安全;应对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加强监测;对长期输液的患者要变换注射部位,并用热毛巾湿敷注射部位;避免擅自调整医务人员控制好的滴速,过快输注或过量输注会打破正常人体的体液平衡,造成不适,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在日光直射下输液,有些药品在输注过程中还需要避光处理(即加罩避光袋),例如水溶性维生素等,以减少由于光照造成药品降解。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中科医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