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被医生杀死的47心得早期发现未必幸

医生:健康检查是多此一举

某位病人说:「我差点死掉。我打了流行性感冒疫苗后,马上感觉身体不适,医院好不容易才保住命。」

我告诉他:「那是疫苗的关系,以后不要再打。」他回答:「好。」

到了第二年,他跟我说:「我今年还是注射了疫苗。」

这种令人发噱的对话,在医疗界经常听到。

也就是说,如同「飞蛾扑火」般,自己主动接近医生,结果丧失性命或缩短寿命的人还真不少。

医院,医生一定能帮病患想办法。因为他们是疾病的专家,应该了解如何预防疾病或治疗疾病……

一般人没有经过深思,大多抱持这样的想法,因此即使冒着可能因为注射疫苗而死亡的风险也要去找医生。

医生真的能预防或治愈你的疾病吗?

身为医生的我,答案是NO。

感冒、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症、心律不整、癌症……有九成的疾病,即使是看过了医生而痊愈,但其实未必复元得比较快。而且,副作用或后遗症的风险相当大。

一次开超过三种药的医生不能信赖

「可能的话,停止使用所有的药物」

我要呼吁所有的病患:「不要信赖一次开出三种以上药物的医生,一次服用五种以上药物更是极为危险的行为。」

我建议服用多种药物但身体状况始终不佳的病患,或是出现失智、走路不稳等症状的高龄者,「请停止使用所有的药物」。虽然停用,但药效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缓缓下降,并不致于出现「戒断症状」,几乎所有的人身体状况都会因而好转。

药是毒物,全都有引发副作用的风险。若只是少量而短期地服用,肝脏或肾脏还可以处理药毒。但是长期服用后,副作用就会明显出现。而且,即使短期而少量使用,但药就是毒,不论服用者本身的健康状态如何,谁都无法完全预料副作用会在何时出现。

例如,潜在疾病已经恶化,或是神经系统、心脏的生理功能减弱等,服药时都有可能发生休克死亡(过敏性休克)。

连经常使用的市售感冒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副作用。

症状不是药物的「副作用」,而是「主作用」

发生失明、致命的肺炎等重大药害时,医生或制药业者常伪称为「病死」,病人家属也未注意到药物副作用的问题,而默默地将死者埋葬。

我认为,「副作用」一语乃是出现药害时的借口,其实药物的所有作用都是「主作用」,虽然能治疗疾病,但相反地也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疾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日本的药品种类在世界各国中高居榜首,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种药品就已足够」,但是日本许可的药品却超过一万种。国民年度的医疗支出总额达36兆亿日圆,药剂费的比例大约占23.6%(依据厚生劳动省公布),换算成国民每人平均金额,相当于先进国家的两倍左右。

政府应该加强药品的管制,但是很多人稍微咳嗽也要吃药才安心,而且限制药品可能造成经济的混乱,再加上优先保护大企业等问题,似乎很难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理想。

「病患经常从不同的医生处取得处方药一起服用。」在任何国家,这一类过度依赖药物的病人不在少数。

我自己也因为药害而脚部伤残

我小时候每次发烧时,开业医师的父亲就为我打针。感染疟疾而发高烧时,因为注射了过多的抗生素,导致脚部肌肉病变,成为膝部无法弯曲的「肌肉挛缩」,有一段时间要拖着脚走路。

我的疟疾能够治愈或许是抗生素发挥效果,但即使是有效的医疗,仍必须冒着被副作用伤害的危险。

不久后,我自己也走上了医学的道路,学校还没有毕业就结婚生子,而且经常让小孩吃药。直到我当了医生之后,才了解到药害的可怕。

不少小孩因为疫苗或退烧药的副作用,头脑受到伤害,一夜之间变成痴呆状态或甚至死亡。其实这些药物根本没有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果……知道了这些事实的时候,想到我过去竟做了如此危险的事,不禁背脊发凉。

「血压,生病了!」没这回事

日本高血压患者有4千万人,高血脂患者有3千万人……「病人」的数目相当可观。

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有所谓的「标准值」。超过此数值就会被诊断为疾病。

例如,血压的标准值,最高血压(收缩压)为mmHg,最低血压(舒张压)为90mmHg。超过此数值就是高血压。

这个标准值很乱来,完全靠不住。

每一种疾病的标准值都由它的专门学会制定,但是这些数值都是经过协商,在没有根据下做出决定的。特别是高血压的标准值,「操作」的痕迹非常明显。

年,厚生省全国调查时的标准值为╱95以上。

但是到了年,在没有明确理由的状况下降为╱90。依照年的标准值,日本的高血压患者约有0万人,但根据新标准,患者人数即增加到万人。

年开始的代谢症候群健康检查,19至64岁的人,若合并患有糖尿病或肾脏病,则血压在╱80以上就被列为治疗对象。

高血压有九成以上原因不明。而且,日本也没有关于降低血压可使死亡率下降,或减少心脏病、脑中风发生率的实证资料。

成年之后,动脉会逐渐老化、变硬,将血液送出的力量相对减弱。

因此,为了将血液不断送至脑部和手脚的每个部位,血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如果使用药物让血压下降,就可能造成失智或脚步蹒跚。

芬兰曾经观察名「未服用降血压药物」的75至85岁男女高龄者,结果发现80岁以上,而且最高血压超过的人生存率最高,不到的人,其生存率则明显下降。

但是日本却认为最高血压超过就是异常,而要求以药物来降低。

标准值降低后,赚钱的是谁?

这个结果让药品产业笑得乐开怀。年日本国内的降血压药销售额大约2千亿日圆,到了年突破一兆日圆。

藉着标准值的操作,药品的销售额暴增6倍。这种血压药的营销手法可说非常成功。

而且,标准制订委员大多收取了制药业者提供的巨额献金也是个问题。例如,包括高血压标准在内的年日本版代谢症候群诊断标准制订委员会成员中,11名国公立大学的医师在至年的3年间,合计收取了高血压等药品厂商14亿日圆的献金。

一直以来被视为有害物质的胆固醇,其实是「长寿之源」。年代,以长达5年时间追踪福井市大约0人的调查,获得了明确的结果,亦即不论男女,胆固醇值最低的群组总死亡率最高,男性血液中胆固醇的值越高,总死亡率越低。

但是治疗的标准值并没有因此而改变。降胆固醇药也成为制药业者的「摇钱树」,生出以亿,甚至以兆为单位的巨额金钱。

希望大家不要理会检查的数值,而要相信自己的体力。

「早期发现」未必幸运:健康检查与癌症死亡的意外关系

有助于癌症「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的高科技机器和新检查方法相继问世。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宣传「癌症是能治愈的疾病」「一年一次健康检查可以在癌症形成前发现」,使医学界的癌症筛检市场飞跃性扩大。

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减少了吗?」

真正的癌症会夺走人的性命。如果癌症成为能够治愈的疾病,那么因为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应该会像过去高居国民死亡原因第一名的脑中风,现今已降至第四名般,年年减少才对。但事实上,死亡人数完全没有减少。

从年代起,近50年来癌症所占的死亡率并没有下降,并且持续位居死亡原因的第一名。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健康检查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越是使用最新的设备详细检查,越容易发现癌症。但是,这些几乎都是「疑似癌」,手术等治疗只是让身体痛苦而已。

有例子显示,超过50岁的男性,死亡后解剖,两人中有一人可发现「摄护腺癌」。这都是放着不管也不会变大的「潜在癌」。

但是近来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摄护腺癌」时,没有自觉症状的人也被询问:「是否以手术切除?或是接受放射线治疗?」不但手术会留下后遗症,放射线治疗也可能引发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必须设置人工肛门。

此外,若是开发出连微小病变都能检查出来的先进方法,那么每3人中大概就有1人会被诊断为甲状腺癌。然而,真正因为甲状腺癌死亡的人,在癌症死亡总人数中仅占0.1%,每年大约人左右。

「停做健康检查的村庄」其癌症死亡率却大幅降低

有一种实验,召集众多健康的人,以抽签方式分成「健检」和「不理会」两组,来进行研究与追踪的作法,称为「随机实验」。这是可信度相当高的方法。

欧美国家对肺癌、大肠癌、乳癌进行过不少随机实验,证明「不论健康检查与否,死亡率都相同」。

美国的梅约诊所曾针对肺癌,追踪名老菸枪进行了11年的随机实验,旧捷克共和国也曾使用随机实验方法追踪6名吸菸男性,为期3年时间,结果都显示接受健检群组的死者较多。

日本信州的泰阜村于年停止癌症筛检,结果却发现癌症死亡者明显减少。泰阜村停止胃癌集体筛检的前6年间,胃癌的死亡者占村民死亡数的6%,但年起的6年间,激减至一半以下的2.2%。

推测这是因为健康检查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不少人因为手术的后遗症、抗癌剂的副作用、精神压力等提早死亡。

虽然有患者说:「因为早期发现癌症,以手术完全清除癌细胞,至今已活过了5年,没有复发而且身体健康。我感到非常幸运。」但实际上接受了没必要的手术也算是一种损失。不论使用多么新锐的设备早期发现癌症,但真正的癌细胞早在形成之前就已经向各个部位转移了。

有九成癌症是越治疗命越短

有九成癌症放着不管的话比接受治疗更能健康的存活。已逝的知名新闻主播逸见政孝,在得知罹患恶性的胃硬癌后,虽然接受了大手术,仍不幸在三个月后离世。

我在超过20年时间中,合计接触超过名以上的「癌症搁置病人」,其中也有胃硬癌的病人,但是没有人在短短数个月内死亡。他们过着一般的生活,很多人存活了3至9年不等。

抗癌剂含有强烈的毒性。抗癌剂的效果只能「暂时性的使癌硬块缩小」,并不能治疗癌症,或延长寿命。然而日本人的癌症又以胃癌、乳癌等实质癌(固态癌)占多数,就这一点来说,使用抗癌剂完全没有意义。只会因为副作用而缩短性命。

总之,癌症尽可能放着不管,反而能快乐地长久存活。

一切从「挽救原本会被切除的乳房」开始

我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就进入学校的放射线科,专门针对癌症的放射线治疗,进行研究、授课和门诊的诊察。

之后前往美国留学,开始对日本的癌症医疗产生疑问,首先于年在月刊《文艺春秋》上发表名为〈乳癌不用切除就能治愈—治愈率相同,却任意切除乳房,可说是外科医生的犯罪行为〉的论文。

当时,仅摘除病灶的「乳房保留疗法」在欧美国家已经是很普遍的作法,但是日本依然将整个乳房切除,非常残忍。

我打算将保留疗法传达给更多的女性,希望救助更多的乳房。在此之前,我的姊姊于年罹患乳癌时,我也给她看了欧美的治疗实绩,并告诉她:「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保留疗法」。

姊姊同意采取乳房保留疗法,经过30年后的现在仍健康地活着。

《文艺春秋》的报导引起了很大的回响。20年后的今天,日本乳癌的病人有6成以上选择保留疗法。

我在年上市的著作《抗癌革命—与癌共生》中,发表癌症有真正的癌与疑似癌,不论哪一种,手术或抗癌剂的治疗都是无效的,结果引发激烈争论。

我广泛学习世界各国的癌症治疗法,而且可能是日本第一个将癌症百分之百告知病人的医生。

病患们,不要与疾病作无谓的抗争

年,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

首先,我归纳「癌症搁置患者」之治疗过程的著作《推荐癌症搁置疗法—名患者的证言》问世,其中接受我诊治时间最久的患者,有22年之久。实际证明了《抗癌革命—与癌共生》中「疑似癌」的理论,让我放下了肩上的一个重担。

「医院的癌症门诊,却不治疗癌症」,能够持续进行这项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奇迹的工作,主要拜庆应大学的「自由」与「独立自尊」的精神所赐,对此我由衷感谢。

而且,这一年还意外获得了「菊池宽赏」[1]。

年我在《文艺春秋》上发表〈乳癌不用切除就能治愈〉时,就已有「等于向日本的医学界宣战,未来不但无法出人头地,在医院内也可能遭抵制」的心理准备,但我仍决心独自奋斗,尽可能让更多人理解。

能得到这个奖,我真的非常高兴。

本书归纳了避免无谓痛苦的治疗和悲惨的医疗致死的心得。

例如,最近「预防医学」非常兴盛,但它的真正面貌却是「招徕患者的医学」。我希望大家不要成为医生的「肥羊」。

设备齐全的医院、日本红十字会医疗中心、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一般人认为是「好医院」医院,请将它们视为「医院」。

罹患癌症,要忍受莫大的痛苦,仍然难逃一死。但死亡并非癌症所造成,而是「治疗的结果」。不过,医生一定会说是「癌症的缘故」。请不要被骗。

基本上,如果没有自觉症状,而且胃口正常的话,即使医生认为哪些部位不正常,或是发现癌细胞,最好都把这些话抛在脑后。急着治疗,反而会缩短寿命。

现在,透过书籍或网络,很轻易就能获得各种信息。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时代。过去「有关疾病的问题都信赖医生,并且一切听从医生」的人,请改变观念,养成「对医生抱持怀疑态度,自己进行调查」的习惯。

请学习避免被医生杀害的方法,以保护自己免于枉死。

因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人生都是唯一的。

[1]菊池宽奖:是日本文学振兴会为了提倡文学、电影等文化方面所颁发的一个奖项,最初是由大文豪菊池宽所提出的,于年开始颁发,得奖者包括个人与团体。司马辽太郎、松本清张与宫崎骏也都曾经获得这个奖项。

注:准妈妈可以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hl/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