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了不含麸质的薯片。
本报独家:谢绝转载
文/图李馨宇
澳洲是世界上食物过敏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十年中,因为严重医院治疗的人数翻了两倍。澳洲的多个城市屡屡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但是洁净的环境也有可能是导致过敏现象上升的因素之一。澳洲何以成为过敏之国?人们如何去应对?食物过敏有哪些危害?又如何去增强自身的抗过敏力?
▲华人何女士的女儿对许多食物都过敏。
家有过敏儿母担忧
悉尼华人何女士的女儿明年年初就要上小学了,最近正准备参加学校的学前体验日。除了兴奋,何女士还有着深深的担忧。因为她的女儿从小就被诊断为有严重的过敏症,对坚果类、蛋类、乳制品、部分海鲜以及一些水果如柑橘类、莓类以及猕猴桃都过敏。离开了幼儿园,去到更为开放的校园,何女士担心过敏所带来的风险也会增大。
这给她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便倒在其次,何女士一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女儿只要和过敏原有一点点的接触,其后果都难以想象。
何女士的女儿从2岁开始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时,她都得替女儿另外准备一份食物,孩子不能够吃蛋糕,每一次外出的群体就餐,她都心惊肉跳。无论是在家里,外出,还是在幼儿园,都有一支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EpiPen)陪伴女儿。她一直希望能够随着女儿的成长,这种过敏的风险能够慢慢降低。
在幼儿园的时候,何女士的女儿的食物都经特别提供,这让她放心不少;而去到学校,孩子们开始自带食物用餐,即便学校有规定不能分享食物,但是她还是担心孩子之间分享食物或者是女儿会不小心接触,因为校园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复杂。
在今年7月份递交入学申请表的时候,她也已经向学校提供了由医生填写并签署的关于女儿的过敏行动计划(ActionPlan),这份计划清晰描述她女儿的个人资料、过敏反应的症状、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使用说明等。
有的人初到澳洲感到很困惑,觉得澳洲的一些孩子面对过敏时十分脆弱,甚至觉得是否家长过于担心,过于“小题大做”。但是对于一些被确诊为带有过敏性休克风险的人来说,即便是极小量的食品或意外接触到食品都可能引起食品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一般很快发生,并可能致命。在澳洲,平均每年都有人因食物过敏导致休克而不治死亡。
根据有关数据,在新州每20名儿童中约有一名患有食物过敏症,每名成人则约有一名。事实上,澳洲拥有全世界最高的过敏发病率。而且澳洲人食物过敏病例颇高,几率达10%。更让人担忧的是,专家们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并且在未来,过敏发病率的趋势在增强。
随着逐渐成长,人体的免疫机能会更为完善。与成人相比,食物过敏发生在孩童中的比率更为之高。有的在婴幼儿或者儿童时期对某些食物过敏的人,在16岁前其过敏症状会慢慢减轻甚至消失,但对另一些对一些食物过敏的人,这种过敏症状很可能伴随其一生。
▲不少幼儿园在处理过敏方面采取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幼儿园分餐制严控过敏原
对于许多婴幼儿来说,幼托中心是他们开始自己的群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最初的起点之一,悉尼的幼托中心是如何处理这些过敏症的孩子的情况以及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呢?
悉尼地区一家当地市政府运营的幼儿园的华人邓老师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该幼儿园获得超越国家质量标准的评级,在处理过敏方面采取严格的规章制度。
邓老师介绍:“我们幼儿园是当地最大的幼儿园之一,每天大概照看60个孩子,基本上每个不同年龄组的班上都有一名甚至是数名有特殊用餐需求的孩子,这就要求幼儿园必须为这些孩子们提供特定的食物。这些有特殊用餐需求的,有的是因为文化和宗教原因,更多的是因为过敏。”
“就读的孩子入园之前必须填写一份详细的表格,是否有任何过敏症状。如果是持有过敏性休克行动计划(ActionPlan)的孩子,她们的相片会贴在班上,她们的家长会备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我们的幼儿园自己也会备有一支注射器,以备不时之需,因为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在其他地方曾经发生过在紧急情况下隔着裤子给孩子注射肾上腺素,结果孩子的裤子里放着一个钢蹦,而从注射器里弹出来的针正好插在钢蹦上。”
该幼儿园严格执行不允许孩子自带任何食物进园,除了装有水的水壶。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在幼儿园里就高枕无忧呢?也不尽然,老师们仍然要时刻紧绷着那根弦。
邓老师介绍,每位孩子不同的用餐需求,对何种食物食物过敏老师都需要清楚了解。这些信息都会制成卡片,挂在餐车上,每一次用餐之前,分餐的老师都会核对再三再进行分餐,而且通常是先把特定的食物先分给这些有过敏情况的孩子。
虽然这家幼儿园有自己的厨师,但是厨师所烹饪的食物不包括给有不同需求的孩子的食物。这些不同需求的食物统一由市场上一家专门的公司负责制作,然后再送到幼儿园。这些食物都是已经提前做好,送到幼儿园再进行加热食用。食物餐盒上会清晰标明食物成分及孩子名字与编号。
▲常见过敏原——鸡蛋。
幼师需受培训持急救证书上岗
但是即便是小心再小心,有时还是有意外的情况发生。邓老师在这家幼儿园工作8年。这家幼儿园对老师的资质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位老师无论是全职性工作(Full-timework)、兼职性工作(Part-timework)和临时性工作(Casualwork),除了满足教学资质之外,都还必须持有急救证书方可上岗。而在急救的过程里,如何处理过敏反应事件以及如何正确地实施抢救室非常重要的一环,此外还有心肺复苏等。园内的每位员工都要经过培训,知道辨别和
应对有“过敏反应”的孩子,应对哮喘也是他们的培训内容之一。
但是在这家幼儿园的一个低龄班,一次过敏事故还是发生了。一位孩子被诊断为严重过敏的孩子对所有的乳制品、蛋类以及肉类(除了白肉)过敏,而幼儿园也备有她的肾上腺素注射器。有一次用餐后的甜品是酸奶,当时负责分餐的是一名全职老师和临时工作的老师,这名临时工作的老师已经在这个班工作很长时间了,了解孩子们,同时也非常有经验,但仍然百密一疏。
这名临时老师在分餐时也把酸奶分给了这名孩子,这名孩子只吃了一小口。随后临时老师突然醒悟过来,连忙夺下孩子手中的酸奶,但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了,孩子的嘴唇迅速肿胀起来。老师们急忙采取措施,迅速拿出注射器,给孩子注射了肾上腺素。其他的老师则急忙呼叫救护车赶到现场。所幸没有更严重的后果发生。“即便马上注射了肾上腺素,还是必须马上呼叫救护车,因为严重过敏的风险存在。”邓老师说,“经此一事,幼儿园严格规定,一律由全职老师分餐。”
除了分餐要十分注意之外,孩子们在用餐时候的接触也是幼儿园需要注意的。在邓老师的幼儿园,有严重过敏史的孩子会安排和其他孩子隔离用餐,原因是曾经有一次,一位孩子的汤匙不小心碰到了一位有过敏症孩子的餐具,结果那孩子再碰到餐具的时候手臂上迅速地出现了一大片红斑。
在本报记者的了解中,许多本地幼儿园都规定不得自带食物进园。而本地许多小学也都明文规定,学生在学校用餐的时候不允许彼此间分享食物,就是担心会带来过敏风险。
年墨尔本一名13学生因在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中吃了含有花生的食物,发生过敏反应不幸死亡。年悉尼一名16岁的亚裔学生因吃了一小口同学在烹饪课上制作的含有核桃的饼干,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数天之后不幸逝世。这些惨痛的教训一再提醒,不仅在校园里,而且在学校组织的野营或远足活动中,都需要时刻警惕食物过敏可能带来的风险。
▲鸡蛋、坚果和牛奶均是8大常见过敏原之一。
澳八大常见过敏原逐个数
不同的人因体质不同有不同的过敏,除了最常见的花生和坚果过敏,还有对猪、牛、羊肉过敏的,对乳制品过敏的,还有对某种水果过敏的,对面粉里的麸质过敏的,对花粉过敏、对阳光紫外线、对塑料过敏、对药物过敏等等。
种种过敏给他们以及身边的人带来不便,但更为糟糕的是还会致命,其中食物过敏尤为让人防不胜防。
在澳洲,公认的八大食物过敏原为花生、坚果(如核桃、腰果和杏仁等)、鸡蛋、牛奶、鱼类、甲壳动物、芝麻、大豆以及它们的产品。将近9成的食物过敏原都集中在以上这些品种。
为此澳洲食品标签规定指出包装上必须注明这八种最常见的过敏原、麸质及其制品加上亚硝酸盐防腐剂。
那么食物过敏究竟会产生哪些反应,如何危及生命呢?
新州食品监管局(NSWFoodAuthority)介绍,若有食物过敏,这表示其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有异常免疫反应,会立刻引起如搔痒、出疹和肿胀等症状;有时反应可能会严重到威胁生命,这是因为身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原)产生抗体,以致在进食时食物会释放组织胺和其他防御性化学物质到免疫系统中,造成发炎。
这些化学物质引发过敏性反应,可能影响到呼吸系统、消化道、皮肤或心血管系统。
这些过敏反应包括低血压、头昏眼花、晕眩或昏倒;或皮肤搔痒、起皮疹、荨麻疹及疼痛、眼睛发红和发痒;或嘴唇和喉咙肿胀、恶心和感觉胀气、腹泻和呕吐,又或是喉咙和舌头干痒、咳嗽、哮喘和呼吸急促,以及流鼻水和鼻塞。严重的食物过敏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过敏性反应,并往往在进食后的数分钟内影响全身。
必须注意的是,如脸部、嘴唇肿胀、因气管变窄声音变异和呼吸困难等,都属于可能危及生命的症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能够解危,因此澳洲的医学机构也都提醒,有过敏性反应危险的人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器,以备紧急之需。
▲有的专家认为,一些国家和地区过于干净的水源、空气和生活环境,令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增加感染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
澳过敏现象增加原因探索
食物过敏的趋势在过去数十年中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在上升,但都没有澳洲上升得如此之快。为何在过去数十年里,澳洲孩童发生食物过敏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为什么越是城市化、文明化和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中过敏性的疾病就越多,而这与传染性疾病的兴起环境则正好相反?为什么不管是澳洲还是欧美国家,其过敏症的严重性和发生率相较之下比亚洲的高出许多?许多专家一直致力于寻求答案并予以解决。虽然现时学术上有众多假说来解释世界范围内的食物过敏的兴起,但仍然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
艾伦(KatieAllen)教授是医院从事食物过敏领域的儿科胃肠病学家和过敏症专家。她在澳洲蒙纳士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曾在芝加哥大学担任临床胃肠病学研究员,随后在墨尔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为澳洲健康和医学院的院士。她也是食品和过敏研究中心主任,以及默多克儿童研究所人口健康研究主题主任。她的研究展现了关于过敏原因的一个重要的可能,日前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艾伦教授说:过敏流行的症状发生得太快了,而基因的演变需要更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这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与一些环境的变化有关。这其中可能重要的因素包括饮食、干性皮肤、维生素D和狗等。
目前关于21世纪食物过敏现象上升原因的主要假说包括卫生假说(包括微生物多样性)、维生素D以及双重过敏原暴露(或缺少)等。
有的专家认为,一些国家和地区过于干净的水源、空气和生活环境,令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增加感染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因为人体缺少接触传染源和微生物等,这些情况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发展,进而增加了感染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
和赤道之间的距离和维生素D也是一些专家认为造成过敏的原因。他们认为距离赤道越远,食物过敏现象发生的概率就越大;缺乏维生素D的话也更易过敏。而且妇女相对几十年前,户外劳动或者活动的时间减少,这也让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减少,导致孕育的孩子也增加了过敏的可能性。
此前一项由默多克儿童研究院和墨尔本大学联合完成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孩子的父母来自亚洲,但孩子在澳洲出生,那么孩子出现食物过敏的几率会比其他孩子高;如果孩子在亚洲出生随后移民至澳,那么过敏的几率则低一些。
▲澳洲的宜居环境。
预防孩童过敏各家有言
关于过敏成因的研究仍然在进行当中,许多人希望了解如何能够更好地避免食物过敏,或者说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对此医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父母们为了安全起见,在得知孩子有过敏之后,尽力让孩子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从源头上杜绝这种风险。有的专家则认为,在没有严重的过敏反应的情况下,不妨让孩子在成长期间适量适度接触过敏原,慢慢增强对过敏的抵抗力,这是“以毒攻毒”的方式,成年之后或能够降低过敏风险或摆脱过敏体质。
有的专家认为婴儿在4个月大时接触花生是最好时机,认为早期接触花生有助于降低婴儿后期患花生过敏症的几率。但艾伦教授认为在饮食方面,在婴儿6个月之前应该进行母乳喂养,在6个月大之后才引入固体食物,慢慢引入一些食物比如花生酱、鸡蛋、小麦和奶制品等。
艾伦教授认为在孩子1岁之前,避免维生素D的缺乏十分重要,补充维生素D也是尽量避免发生过敏率高的方法之一。对于初生婴儿来说,如果孩子是干性皮肤的话,那么确保新出生婴儿皮肤的滋润,同时要注意保湿剂和洗浴产品的使用,应使用无皂配方的产品,因为一些洗涤剂有可能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
此外艾伦教授表示,家有宠物或者兄弟姐妹的相对来说发生食物过敏的可能性比较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接触细菌也有可能是重要的,太清洁的环境不一定利于人体免疫能力的增强。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过敏的信息,可以登录以下网站了解:澳洲临床免疫学及过敏学会(ASCIA)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