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解体30年俄罗斯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s://news.360xh.com/202004/20/56834.html

所有的改革成本,实际上都是由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来共同承担的,谁也无可逃遁。那么以此来看,任何改革,如何发现社会共识,明晰改革成本,选择正确道路,由此形成社会共同意识,才是根本所在。

年,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确立了他的名为“新思维”的改革战略,对于苏联的未来,他满怀信心:“现在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我们国家这艘大船多年来一直系在同一码头,如今已经起航,要去做一次未曾体验过的航行。”

这艘由戈尔巴乔夫掌舵的“苏联号”大船,目的地在哪里?

那就是民主化。

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总书记时,苏联已经陷入困境。为了让苏联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戈尔巴乔夫最先选择了经济改革,但更经过3年的改革发现,苏联高度发育且十分完善成熟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简直完美,让戈尔巴乔夫毫无“破绽”可寻,三年时间就差拿大锤子人工制造破绽了。

面对经济改革无功而返,戈尔巴乔夫转变思路,选择政治改革,他想通过政治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但有一点很难让人注意到,那就是这一转变意味着,戈尔巴乔夫选择了“市场化”和“民主化”的双重改革。

这玩的有点大啊,可以说极具挑战,一不小心就会玩脱。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当然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蛋糕要重新切,切多大,分成多少份。

最关键的是对权力关系的再造。

“新思维”选择的办法是,将原本苏共中央控制的权力,转交给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

“民主”(玩脱)就是从这个选择开始萌发。

戈尔巴乔夫可能万万不会想到,他的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

苏共中央不仅仅失去了绝对的控制权,还使得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认同感迅速上升,以往是苏共控制的民族问题,这一下彻底失去控制,反而加快了权力溃散和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至此,回望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所面临的挑战,十分复杂,在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产生了急迫的民族问题,这反而成了决定性因素。

时间来到年的圣诞节,很多目睹了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时疲惫不堪的窘迫样子。

人们想知道的幕后真相在多年后,由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讲出:“叶利钦放下总统的事务不管,亲自领导将我赶出克里姆林宫的行动。按照他的指示,降下苏联国旗,升起了俄罗斯联邦国旗,他亲自监视完成了一切行动,并拍成了纪录片。”

戈尔巴乔夫回忆这些往事时,“新事旧事,已恍若隔世,不堪回首”。

看得出,戈尔巴乔夫的意思是:当年他是被叶利钦赶下台的,辞去总统职务实为万般无奈、迫不得已。

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胜利者的说法——戈尔巴乔夫是自愿辞去总统职务的。

乐观来看,苏联的解体,是15个加盟共和国的新生。悲观一看,该有的问题和挑战还在,比如俄罗斯,在叶利钦一手促成苏联最终解体并完成自身独立之后,苏联的经济、政治、民族问题依旧摆在这个主要继承人的面前。

并不是说,一经独立,所有问题灰飞烟灭,迎刃而解。

年,在俄罗斯究竟是总统制民主国家,还是议会制共和国的争论中,坦克大炮最终成了解决问题的利器,最终达成的民主制度,还是靠武力完成。

然而官僚贪腐,成为俄罗斯至今无法彻底摆脱的棘手问题,大发国难财,独立的最初几年,捞钱成了官员最主要的任务。

经济制度上,年8月,苏联制定的急速奔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天计划”随着苏联这艘航母沉没,算是计划流产。

叶利钦稳定俄罗斯局面后,以此为基础,实施了更为激进的“休克疗法”,开放物价、发展私有制、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我想,叶利钦做这个决定前,一定喝了两斤伏特加。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俄罗斯经济迅速崩盘,通货膨胀,民众苦不堪言,甚至有苏联时期的军属拿着军功章去街上换买面包。

苦了普通民众,却给后面接班的普京养出了练级的七大寡头。

国家经济命脉全部垄断在寡头手里,他们过上了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生活。

叶利钦你是用心良苦啊,可这成本和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当然,叶利钦肯定也是有苦说不出,总统大位还是靠寡头保下来的,只能喝点伏特加,借酒浇愁。

小普啊,猪我给你养肥了,留给你日后杀了祭天,以此树威。

回顾苏联以及俄罗斯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戈尔巴乔夫天真不切实际的改革,各国独立后的动荡不安,无辜的只有平民,所有的改革成本和代价,最终还是由这艘沉没航母上生活的普通民众承担,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

普京上位后,确实靠灭了七大寡头树立了威望。

但俄罗斯仍然积重难返,要不是有普京,就要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

俄罗斯,靠一个王者,带着这个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努力的活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yf/1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