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敏感”
预防过敏应从婴儿期开始近20年来儿科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过敏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增加。近1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长了18%,其中英国儿童花生过敏率增长了1倍。
我国目前尚无婴幼儿食物过敏率的全国患病率资料,从局部地区的调查可见,10年来食物过敏的检出率几乎增加了1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与欧美其他国家一样,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食物过敏性疾病的部分患儿可能会自愈。但研究还发现,婴幼儿期的食物过敏会增加儿童日后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所以,预防过敏应该从婴儿期开始。
过敏性疾病与遗传关系密切婴幼儿时期,90%的食物过敏原与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以及坚果等8种食物有关,其中花生及坚果类过敏可以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与很多慢性疾病一样,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有诸多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过敏性疾病最重要的易患因素。研究发现,父母或者同胞有花生过敏者,其过敏的危险增加7倍;若同卵双生子之一患花生过敏,另一子患病的风险增加近10倍。因此,如果家族成员患过敏性疾病,其后代都应视为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儿。
另外,环境因素也是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剖宫产、添加辅食过早或者过晚、过多摄入维生素制剂、烟草烟雾暴露等。
食物过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婴幼儿食物过敏最常受累的器官为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及黏膜。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仅表现为宝宝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皮疹、腹痛、腹泻,严重过敏者可以快速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循环改变,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其中,牛奶蛋白过敏临床程度划分标准如下:
轻-中度牛奶过敏:表现为反复胃食道反流、呕吐、腹泻或便秘,皮肤湿疹、荨麻疹、水肿,非感染性流涕、咳嗽及喘息等。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或以多种形式出现。
重度牛奶过敏:由于呕吐、腹泻造成营养成分流失,导致宝宝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慢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湿疹、急性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阻塞、过敏性休克等。以上症状可以单独出现或以多种形式出现。
纯母乳喂养可防过敏性疾病世卫组织提倡母乳喂养,其不仅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而且以下方法还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婴幼儿过敏。
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最能减少宝宝过敏的食物,一般建议至少喂养4个月,有助于减少两岁内宝宝湿疹及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症状。但妈妈要尽量避免食入宝宝过敏的食物成分,如牛奶、鸡蛋、海鲜等。
固体食物引入世界卫生组织主张对于过敏高危儿6个月后引入固体食物,包括高度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花生等。这种方法可能会预防或缓解高危儿、早产儿的过敏症状。
使用益生菌益生菌制剂有助于减少宝宝生命早期过敏症状,所以要及早使用。
环境干预母孕期及婴儿期减少吸入性过敏原暴露,避免烟草烟雾暴露,可能对延缓宝宝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这样检测过敏原才靠谱在临床上,多数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通常只是做缓解症状的治疗,而没有找到引发过敏的真正原因,因而也就做不到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迁延不愈。因此建议经常过敏的患者,一定要做一下过敏原筛查检测,以便远离过敏原。其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皮肤点刺试验通常在前臂屈侧按照一定的距离滴上各种常见过敏原的浸液,然后用特制的点刺针轻轻刺破表皮,让过敏原与皮肤里的免疫细胞接触,诱发局部的红斑风团反应。该试验痛苦小,敏感性高,操作便捷,通常20分钟即可看到结果。
2皮内试验类似于青霉素皮试,不过通常在上臂外侧实施。原理同皮肤点刺试验,但阳性率较点刺试验更高。
3外周血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抽取3~5毫升静脉血即可检测。该方法不受药物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4皮肤斑贴试验通常在上背部脊柱两旁按一定顺序与间隔贴上常见过敏原,48小时后观察局部有无红斑、丘疹、水疱等反应。这种方法适用于迟发型超敏反应,比如各种接触性皮炎。
5激发试验可以将一定浓度的过敏原通过眼、鼻或口服等方式引入人体,诱发过敏反应,从而确定或排除过敏原。这种方法是检测过敏原尤其是食物和药物过敏原的金标准,但存在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需在专业医生的监护下谨慎使用。
——本文根据《保健时报》报道整理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皮肤病医院是哪家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