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问题,全民热议。我没有太深的感触,可能是孩子大了的缘故,总觉得不关自己的事了,另外我议论了又有什么用呢?我说了又不算。我儿子做过两次入学体检,幼儿园一次,小学一次,都没有乙肝抗体,可是注射过乙肝疫苗呀?要么,疫苗问题。要么,体质问题。跟很多朋友对疫苗的认识不同,我觉得疫苗最大的问题,是冷链运输问题,出厂时可能是有效疫苗,而因为运输、储存过程中温度过高,变成了毒疫苗。这,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也是,最难监管的。因为,中国的冷链运输本身就不完善,处于发展雏形,例如涛哥是做哈根达斯的,从法国到上海,全程都是冷链运输,有严格的温控指标,数据实时监测,从上海到山东呢?那就无所谓了,也没人管。只要化不了就行。既然疫苗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那能不能不让孩子接种疫苗?那就是因噎废食。人类寿命的延长,疫苗是绝对的功臣,在没有疫苗的时代,人类寿命基本上等同于自生自灭,建国后人均寿命才突破50岁,更别提什么皇室养生了,历代任皇帝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当然皇帝本身就是高危群体……这一点,我个人感触是比较深的,我小时候,村里老人70岁就算高寿了,老的不像样了,摇摇欲坠,天天眯缝着眼躺在墙根晒太阳,现在?70岁依然跟个青年似的,还动不动偷个腥。如今,打疫苗讲究了,我们小时候怎么打疫苗?医生到学校去打,一管针打几个孩子。肯定有交叉传染,那时哪懂这些?!如今,有人提出要带孩子去国外打疫苗,对于出国就如同逛街一般简单的家庭而言,这完全是可以的,对于老百姓而言,大可不必。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慌。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认识。我觉得,最值得年轻家长注意的,就是要让孩子远离中药,对肾脏是致命的损伤,但是很多家长偏偏喜欢给孩子喝中药,理由就是副作用低。还有一些家长愿意选择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其实是个奇葩产物,就是把中药提纯成试剂进行肌肉或静脉注射,这完全是一场闹剧,板兰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一句话:所有中药注射液基本都有过敏性休克(生命危险)的风险。好在,相关专家、领导觉醒了,又一样一样的剔除了,至少对孕妇、儿童是如此,要么禁用,要么慎用。我觉得作为受过教育的父母而言,应该相信现代医学,相信现代医学的第一前提,就是远离这些荒谬的经验医学。当然,您去针灸,去按摩,去拔罐,随意折腾去,无关痛痒。别给孩子灌药,那是把孩子往死里弄!之前我写过一个案例,从小父母让他吃中药,而且动不动就找中医调理身体,最终是尿毒症,等待换肾中。写这些,我是鼓足了勇气,因为八成人是信中医的,等于我又要得罪一大批读者,我写写风花雪月无所谓,大不了大家觉得不喜欢我这个人,但是写这个则不同,这是信仰问题,信仰冲突是根基冲突。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与中药打交道,我们那里一般都叫“草药”,各个诊所都卖,抓回家要熬……如今,我生活在县城,县城也是中药根据地,各诊所,甚至是知名诊所,其核心赢利点依然在中药,只是变通了一下,例如过去是需要喝,现在是贴的,有的是贴在肚脐上,有的是贴在脚心上。医生也都是退休的大医生。肯定是很友善的提醒:贴个贴吧,副作用小,贴脚上。行。一贴70元,先来三贴。我儿子有次发烧去抓药,就抓来了三贴这玩意,人家服务很用心,帮你贴上,一天一换药,不用亲自贴,护士给贴。天天排队,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火的诊所。贴了一贴,我就拒绝了。不要去了。我对这些东西都归类为:安慰剂。那时,我儿子频繁地发烧,根源就是扁桃体发炎,形成了病灶,又一次突然发烧,我媳妇的玩伴给预约了本地非常知名的小儿推拿师,有多知名呢?非VIP不接待,我们去排队,临时办卡,对不起,不行!这么牛B?是的!当时,媳妇有这个提议我就很生气,发烧咋能去推拿呢?媳妇的玩伴,她是VIP,她在旁边就劝我:可管用了,一推,马上就退烧。我也不好反驳。带着去了。吃了闭门羹,我内心是喜悦的……我在旁边看了一会,所谓的推拿,就是揉捏,家长们真舍得,把孩子的头揉得跟拨浪鼓似的,也不知道谁发明的这个巫术,全世界应该只有咱有吧?别动不动就搬出上下五千年,现代医学看欧美,人家到了什么地步了,你还在这里又揉又搓。不见还好。见了,坚决反对。我原本在本地论坛写过一篇科普贴,引发了大争议,当然以批判者为主,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县城居民多数是没有读过高中的,更别说其它了,我只是想唤起他们一点点觉醒,从而避免毒害下一代。这篇文章没让他们觉醒,让我自己觉醒了。觉悟了啥?你传承了什么文化基因,是你的命!例如,偶尔我遇到妈妈带着孩子一起闯红灯的,这个现象在县城非常常见,我就在想,这个孩子若是遭遇了车祸,也是他的命,因为他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父母只有这样的觉悟……这种命,靠科普是很难改变的。因为与固有认识是冲突的。我遇到最奇葩的事,就是我媳妇怀孕后,娘家人给邮递来了中药,说是喝了生男孩的,我给媳妇科普生男生女是由什么决定的,在什么时候已经决定了,喝药已经没用了,只会害了肚子里的孩子。可是,这个药在四川民间却很紧俏,是需要花高价才能买到的。有次去迪拜,认识了位大师,搞国学的,先是帮我分析了一下名字,“懂”字,你知道懂是靠什么懂的吗?靠心。(左边是个竖心)我拍手叫好,好,好,好!国学、中医、佛教,一般都是一信就是一疗程,之间都是互通的,他给我科普三者之间的哲学关系,后来我们就无意聊到了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达官贵人普遍长寿?(你知道吗?中医普遍会算命!)是不是现代营养学、现代医学的功劳?大师说,不是,你说这些人熬夜吗?天天熬夜,你说这些人焦虑吗?他们每天都在处理棘手问题,按理说,他们更操劳应该更短命才对,为什么结果恰恰相反呢?这就是命局!与养不养生,没有一点关系。被他这么一“科普”,我貌似觉得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当然,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是好的学说。老宋喊我喝酒……盛情难却。我已经发过朋友圈了,不喝酒了,喝多一次捐款5万元,其实我不怕喝酒,酒量也不错,从来不含糊。不掺酒的前提下,一斤白酒依然清醒,每次喝多基本上都是因为掺酒,喝了白的喝啤的。为什么怕喝酒呢?因为,喝了酒会影响思维的连贯性,对于写文章是有影响的。例如,本地有个著名的茶客。他不抽烟、不喝酒,一直都保持的很好,理由就是喝酒与抽烟会影响品茶的灵敏度,同样的道理,我更应该少喝酒,喝酒会导致大脑麻痹,影响灵感。但是呢,这与传统认知是有冲突的。传统认知认为,喊你喝酒是因为觉得咱哥俩好。你若说喝多酒会写不出文章?扯!李白斗酒诗百篇~我媳妇偶尔也对大家抱怨:我老公之前是不喝酒的,至少不这么频繁地喝酒,自从认识了你们,哎呀!我平时不喝酒,来客人也不喝,我没有这个习惯。我只有过两次喝酒高峰期。一次是在济南的时间段,因为牛哥擅酒,每顿都要喝点,那时我酒量还一般,我们俩人就是各半斤白酒,再来两瓶啤酒,每次我都是烂醉如泥,后来据一位在济南见过我的姐姐描述,我喝了酒以后,脸是紫的,特别不健康。现在为什么酒量大涨?是练的?不完全是,可能与天天锻炼有关系吧?一想到酒局就头疼。我更喜欢怎样的交往?就是不靠酒精、茶叶的交往,就是咱俩坐下聊聊天,甚至不聊天,彼此觉得很舒服,那么就可以继续,我办公室里过去是有很标致的茶盘之类的,现在也全部让我撤了,我觉得一旦喝茶有了仪式感,人与人之间也有了距离,我也很少帮大家泡茶,都是想喝自己倒,随意一些。我对抗酒文化就如同我反对大家带孩子去推拿是一个道理。对抗的是传统、道德、文化。在逆流中,我一定会被淹没的。老宋给我发了位置,我又去了,我先是声明不喝酒,老宋就给我倒上了,专业术语叫什么?倒上看着。就是你可以不喝,但是大家举杯的时候,你一起。我努力保持克制。就是要坚守住底线,今晚就这一杯,这一杯2两半……老宋带完一杯,把杯子就伸过来了,意思是啥?你若是不想喝,就让哥哥替了你,咱肯定不能让人替,仰头,喝了。你想,我是个男人都如此。女人,哪有什么克制力。只要是倒上酒了,这一道防线被突破了,就全部突破了,咋可能不喝呢?好在啥呢?我把第二道防线止住了,坚持只喝两杯,半斤酒,半斤酒于我而言是完全清醒的,思维也不乱。这是什么酒?私酿酒,家里自己酿的,就是最传统的高粱酒。大家很容易复古。例如,吃饭要找纯花生油的店,花生油一定是闻起来特别香的,也就是自家榨的,这类花生油是最不能吃的,含有黄曲霉素,高致癌物。黄曲霉素最容易存在于哪?我给大家科普一下,木质筷子上!洗筷子,绝对是大学问,当然也可以使用金属筷子。饭局上,我们就聊到了自榨花生油,我突然发现,自己又成了以一敌百的状态,他们普遍觉得自榨的油更好,我对花生油太熟悉了,我们家属于花生大户,我爹也开过油坊,而且是大型的,集体公有的……什么样的花生拿来榨油?肯定是差的。好花生都出口了。烂花生里就有黄曲霉素,这个没有疑义吧?实际上,好的花生,也有。作为大型油坊,榨了油干什么呢?零售?不。而是直接批发给大品牌,大品牌拿回去以后是直接装桶吗?不是,而是要提纯。提纯的过程,其实就是去除杂质的过程,就包括黄曲霉素,那么我的观点非常简单,吃油,一定要吃品牌。农家的,原生的,都是含有杂质的。这个杂质不是我们理解的杂质。类似的概念,可以延伸到一切民间传统工艺,包括红糖、阿胶、茶叶……包装食品是必须要进行提纯、检测的,这就如同我卖普洱茶时,我经常跟客户讲,你知道为什么要选品牌吗?每饼都带有检测报告,是符合食品要求的,而你买的散茶有吗?一化验能吓死你。老宋拿来的酒,好喝吗?好喝,一股高粱味,一闻就是小时候酒的味道,但是,这酒喝了肯定头疼,根源是什么?跟自榨花生油是一个道理。有害物质没有去除。我对很多东西的认识跟大家都有冲突,时间久了,大家也觉得我是个怪人,至少很难相处,例如大家给我夹了菜,我不吃。大家觉得不给面子。你用自己的筷子给我夹菜,我为什么要吃?包括喝酒、吃饭,等等。我们有个球友,格外有个性,住别墅,开豪车,他有次悄悄地跟我讲:小董,我跟你讲,低于元的酒,我不喝。他以前曾在公开场合说过这话,成了笑柄。(本地球友聚会,白酒一般就是20元/瓶的)我是很理解他的,其实他说的就是我想的,只是我可能要求比他还高点,元的我都觉得便宜了,但是,我比他容易妥协,现在15元/瓶的本地酒我也喝的很起劲,大家就这么个饮酒习惯,元/瓶的酒就能招待单位领导了。我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谈酒,我认为白酒会退出历史舞台的。80后、90后,哪有喝白酒的?我虽然喝,但是是被迫喝的,让我自己选,我绝对不喝,太辣,喝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享受过……我喜欢喝口感好的酒,不那么辛辣的。淄博有个女读者,嫁给了德国人,她在淄博铺货,做进口啤酒,进口啤酒比青岛啤酒便宜,而且口感更好,第一年貌似就有30多万的利润。她曾经提议让我做。在我们本地做。我总觉得做啤酒太累,需要四处铺货,而且啤酒运输太麻烦,又怕冷又怕热,冬天还要使用暖房,但是我认可她的生意,因为她是推心置腹的建议我做。我为什么觉得酒水是很好的生意呢?就是因为我之前追过一部美剧《大西洋帝国》,就是讲贩酒的。我不擅长做地面生意,我擅长做网络上的生意,选来选去,选了红酒,偶尔有本地朋友想一起做红酒,我都反过来劝他们做啤酒,我为什么不鼓励大家做红酒?因为红酒泛滥了,我之前写过,一个小县城0多个红酒品牌,你想想吧,多么疯狂,也就是说,除了张裕、长城这些常见国内品牌外,我们见到的进口红酒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见。科普成本太高。做红酒生意,本质就是面子生意。就是大家因为支持你而买点送朋友,至于说靠培养忠诚消费者,太难了,至少在县城是不可能的,大家没有喝红酒的氛围,红酒一般是给不怎么喝酒的人准备的~~~~啤酒则不同,啤酒是真的刚需。但是,啤酒又不适合在网上卖,因为利润空间太小,赚点钱也都孝敬快递公司了。我做红酒是蛮有缘分的。我们本地有个知名人士,驻法人士,可以这么说,企业家、明星、政要到巴黎,往往会到他家坐一坐,他在法国还拥有古堡,更神奇的地方是什么?他就是农村孩子,考大学考出去的,完全凭自己本事奋斗起来的。说起家乡来,就有人问他认识懂懂不?就这样,他加了我白癜风治好大概要多少钱卡介苗接种成功图片哪里能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