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分享好文章,敬请加
导语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是指由于失血、细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以致氧输送不能保证机体代谢需要,从而引起细胞缺氧的病理生理状况,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不同原因引起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早期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所以识别应个体化。诊断主要基于病因、血压、血乳酸水平和组织低灌注临床表现,同时诊断还应包括预后评估。注释:a组织低灌注临床表现:意识改变、尿量减少、皮肤温度色泽改变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s;b其他引起低血压的原因: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体位改变等;c非组织缺氧引起乳酸增高的原因:淋巴瘤、癌症、重度急性肝功能衰竭、激素治疗等。早期识别及诊断需综合病因、组织灌注不足临床表现、血压、血乳酸情况早期识别急性循环衰竭(休克)。
急性循环衰竭(休克)典型的组织灌注不足表现包括意识改变(烦躁、淡漠、谵妄、昏迷),充分补液后尿量仍然<0.5mL/(kg·h),皮肤湿冷、发绀、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
血压不是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必要条件,血压正常时也不能排除急性循环衰竭(休克)。
辅助检查乳酸水平反映组织灌注情况,是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重要依据。预后评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治疗原则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治疗最终是为了改善氧利用障碍及微循环,恢复内环境稳定。对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应立即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医院应尽早将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收入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组织器官低灌注的临床表现并监测血乳酸水平。
治疗措施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应第一时间给予氧疗,改善通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体首选晶体液。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一般应建立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首选去甲肾上腺素。
前负荷良好而心输出量仍不足时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调控全身性炎症反应可以作为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