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休克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
创伤性休克是在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大量体液渗出,毒素的分解吸收基础上,附加疼痛、精神刺激等因素而造成的休克,常见原因包括创伤所致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大面积烧伤,复杂性骨折,挤压伤,颅脑损伤。若在休克早期及时采取措施,祛除病因和诱因,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可限制细胞损害的程度和范围;否则代谢紊乱逐渐加重,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的发生。因此,创伤性休克的早期识别与规范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1.始动环节不同类型的休克都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由足够的血容量、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和正常心泵功能决定。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这几个环节均可能出现异常,但最常见的还是低血容量性休克。 2.病理生理学改变休克引起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微循环改变、体液代谢改变、炎性介质释放、重要器官继发性损害。微循环改变早期出现微循环收缩,随病情进展出现微循环淤血,再进一步可出现微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甚至出现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出血。休克可使内皮细胞损伤,复苏时可致再灌注损伤,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等炎性介质释放,可使病情发展和加重,导致重要脏器继发性损害,最终导致MODS甚至MOF的发生。休克恶化是一个从组织灌注不足发展为MODS甚至MOF的病理生理过程。创伤性休克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
1.诊断方面
①只注重局部创伤本身的诊断,忽视了对全身情况的监测和诊断;
②在诊断过程中缺乏动态观察,对可能的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MODS和MOF诊断不及时;
③临床常以血压降低作为休克的主要诊断依据,忽视对其他临床征象和指标的观察,导致休克诊断延迟,即未能在休克代偿期进行诊断,以致耽误救治时机;
④仅进行休克的临床诊断,缺乏更准确的临床分级和分期,忽视病因诊断,从而影响后续治疗的针对性。 2.处置方面
①缺乏降阶梯思维,特别应注意创伤患者有无休克等可能危及生命的风险。如重视不够,观察不仔细,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到位,致使病情不断加重并恶化,甚至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②治疗针对性不强,未能针对不同病程和病情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救治措施,如创伤现场或早期未采取及时的止血措施,对病因的发现和处置欠合理,感染时未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病灶清理等,均是导致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
③缺乏预见性和整体性,综合救治措施不到位,如创伤晚期多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营养不良、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而加重病情,但临床处置中往往只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