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设置肺功能室最好设在易于抢救病人的地方,如靠近急诊或病房,配备相关的监护设备和急救物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备有应急预案[2-3]。
2.人员培训除了技师以外,肺功能室还应配备医师和护士,以便在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能更好地救治患者。除了掌握检查技术以外,肺功能室工作人员还应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安全性的严格培训和考核。
(1)试验前的安全性措施:一方面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掌握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重点排查不适宜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患者,以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患者有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病史;对激发剂有明确的超敏反应;有不明原因的荨麻疹;基础肺功能下降,FEV1%低于60%预计值;具有近期咯血、心绞痛、心功能不稳定、未控制的高血压、主动脉瘤等不适宜进行用力肺功能检查的情况。目前,对于乙酰甲胆碱和组胺等激发剂是否会致畸或通过乳汁分泌仍不清楚,尚无学者开展相关的动物实验,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慎作检查。另一方面应向患者介绍试验的过程,解释试验可能发生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后,双方共同签署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知情同意书。
(2)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为提高激发试验的安全性,激发剂刺激的强度应从低开始,逐渐增加[4];一般当给予刺激后机体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如肺功能指标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或以上)即应及时终止激发试验,而无需达到反应最大值。激发试验过程中除观察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出现呼吸困难、喘息,以及其配合检查的程度等。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早期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严重反应并且及时终止试验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保护医护人员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可诱发气道痉挛。肺功能室的工作人员长期吸入支气管激发剂,也可能增加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如果本来已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技术人员,长期吸入支气管激发剂,更是存在发生哮喘发作的风险。因此,除了患者以外,同时也需要北京治白癜风医院专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