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作品)
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修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提出“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后面的不良反应还列了整整8条),第一次明确了“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作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常用药,茵栀黄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却也一直稳坐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头把交椅”。所以消息一出,曾给宝宝用过这个药的妈妈们纷纷表示“震惊了”。
“我宝宝小时候就吃过,医生都推荐这个……”
“什么鬼!身边的宝宝基本都用过!”
“卖了几个亿了你才说,也太迟钝了吧!”
“好多医生正在家里打脸~~”
现在公告虽然只对注射液的不良过敏反应作了明令禁止,但相关的颗粒、冲剂、口服液也不建议妈妈再给宝宝使用了。
很多刚出生时白白嫩嫩的宝宝,两三天后眼睛、脸上会显出黄黄的颜色。家里有经验的老人就说这是在出黄疸,多晒晒太阳就好了;有的医生还会建议,继续变黄的话就先停掉母乳观察一下。如果黄疸持续一段时间不退,吃茵栀黄肯定没错!
亲爱的你造么,晒太阳、停母乳、茵栀黄,这应对新生儿黄疸的“三驾马车”,统统是错误的!
新生儿黄疸到底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妈妈们都知道,胎儿期的宝宝是通过胎盘进行新陈代谢的。当他出生后开始独立呼吸,子宫环境内用于携氧的红细胞就完成使命了。但此时肝脏功能还不完善,大量红细胞“退休”产生的胆红素没办法代谢掉,积蓄在宝宝体内就形成了生理性新生儿黄疸。
出生28天内新生儿大部分出现的都是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3~5天出现、出现一周后消散。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会比吃配方奶的宝宝略长。
坊间流传的秘诀:晒太阳真的可以“褪黄”吗?
晒太阳褪黄,这绝对是大部分妈妈听到并实践过的方法,甚至有些医生也会建议这样做——简单方便零成本,堪称低配版“蓝光治疗”。真相表示呵呵哒~~
医疗蓝光是特殊波长的光,并且需要足够的照射面积和时长才能起到治疗作用,所以医院采用的都是双面蓝光箱,在家晒太阳根本无法达成。
并且新生宝宝非常娇嫩,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伤害他的眼睛、皮肤,阳光的温度引起宝宝体温升高,造成二次伤害。在室内晒太阳看起来能控制温度让宝宝更舒适,但玻璃其实已经把能起到一点点作用的光线波段阻隔了(没错,隔着玻璃等于白晒)。
晒太阳褪黄这种低效又不安全的做法,不靠谱!
黄疸是母乳惹得祸?母乳表示:这锅我不背!
母乳性黄疸分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两字之差,天上地下!
“母乳喂养性黄疸”大部分在宝宝出生一周内就会发生,主要是因为母乳不足导致宝宝吃不饱、不能及时排泄降低了代谢速度。
需要暂停母乳的是出生两到三周后比较严重的“母乳性黄疸”,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暂停母乳2~3天后黄疸就会明显减轻,但是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还是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才能确诊。
盲目的通过停母乳来控制黄疸,剥夺新生儿“最好的粮食”,是不负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种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的征兆,一旦出现,妈医院及时就诊:
出生后宝宝黄疸水平就偏高且持续升高;
宝宝的腹部、手臂或是腿也逐渐呈现黄色;
宝宝的眼白是黄色的;
宝宝因黄疸变得很难叫醒,烦躁,或是不吃奶。
糕妈说
茵栀黄已经被官方盖章“坑娃”,晒太阳和停母乳这两点,看完今天的文章也就明白了。
除了文中提到的三大误区,其实民间还有很多退黄的土方,什么喝葡萄糖水啊,多喝白水啊(中国的宝宝们真的好艰辛),今天糕妈告诉你,统统不靠谱!而其它中成药,也不推荐给宝宝使用,这些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物,是宝宝不能承受之重。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每天喂养宝宝8-12次,让他吃饱,增加代谢,促进胆红素排出。当你觉得孩子很严重,自己没有能力判断的时候,去看靠谱的儿童保健科医生,请医生来帮你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否需要照光等处理)。这些土方子,不但没用,还会害了娇嫩的新生儿!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AAP网站,healthychildren网站,parenting网站
最后,认真小广播一下:
从后台留言可以看到,很多宝妈的孩子大了,开始关心更“高阶”的问题:上幼儿园的各种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和情商?怎样和有脾气、有个性的熊孩子和平相处?
老妈子在不断学习、上课、进修的同时,也希望把更多的2岁以上宝宝的教育知识分享给大家,“年糕妈妈教育”这个新的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甘肃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