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源性休克紧急抢救要点

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6564022.html

血管活性药物通过α、β1、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D(多巴胺)受体起效。每种药物可以作用于多种受体,因此一种药物药物也具有多种效果。另外,在不同的浓度范围,血管紧张药物(特别是多巴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多巴胺:3种剂量,3种效果

过去在急救用药中,多巴胺占据很高的地位。但由于多巴胺在给药剂量改变时会显著的影响药效,目前急救的一线药物已成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替代二线药物在临床上被使用。

给药剂量为0.5至2μg/kg/min时,多巴胺主要作用于肾,肠系膜,脑和冠状动脉床中的多巴胺受体,导致选择性血管舒张,心输出量增加;

给药剂量为5至10μg/kg/min时,多巴胺主要作用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相比低剂量时,不仅对多巴胺受体,也对α受体起作用,因此心输出量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也轻度增加;

给药剂量为10至20μg/kg/min时,多巴胺主要作用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刺激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显著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少于中等剂量水平;

去甲肾上腺素:一线药物,升压升CO,不升心率

作为目前的急救一线血管活性药物,主要作用于α1和β1受体,引起显著的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加。因为对β1受体作用较轻,在反射性心动过缓作用下往往不会表现出心率的增加。

肾上腺素:类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心率,更多氧耗

肾上腺素显著的作用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也有效的作用于β-2和α-1受体。较低剂量的肾上腺素作用时,α1和β2的血管效应相抵,β1受体效应占主导,使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变化不明显。高剂量的肾上腺素作用时,α1受体效应占主导,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都显著增加。

一项监测长达72h的研究显示,如果只考虑短时效果,NE和Epi都可以提高平均动脉压MAP,两者对于左室射血功能改善相似;另外肾上腺素对心率更明显,造成心律失常可能性更大,肾上腺素也会增加更多心肌氧耗,因此在心源性休克病人中,更推荐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去氧肾上腺素:SVR增加,CO降低

去氧肾上腺素只作用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通过增加外周阻力提高平均动脉压。但因为对心输出量几乎没有正面作用,在外周阻力增大时,心输出量反而会降低。

血管加压素:SVR增加,不影响PVR

血管加压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V1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保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但较高剂量的应用可能会导致肠系膜缺血或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因此使用时通常不超过0.04U/min。

多巴酚丁胺:增加CO,降低SVR和PVR

多巴酚丁胺主要通过作用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轻度作用于β2受体,增加心输出量的同时降低体、肺循环阻力。

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于β1和β2受体,与多巴酚丁胺作用相似,但在使心输出量增加和血管舒张的同时,有更强增加心率的作用(正性变时作用)。

心源性休克如何考虑初始血管活性药物?

典型湿冷休克:这一类休克的病人除了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指数低),还有体、肺循环血管阻力较高,脏器灌注不足,为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结合患者心率情况考虑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并在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加用正性肌力药物。

容量性干冷休克:此类休克病人与典型湿冷休克病人表现相似,同样考虑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稳定后加用正性肌力药物,可以考虑少量补液。

血管舒张性性湿暖休克或混合性休克:外周血管阻力小,考虑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并需要补充液体补充相对不足血容量,王红主任提到可通过被动抬腿试验也可以增加回心血量达到CO10%的上升,再决定是否少量补液,补液量可控制在5min内ml,切忌过量过速补液,增加患者液体负担。

右心休克:补液是治疗基础。要保持右心的前负荷(回心血量)并降低右心后负荷(肺循环阻力)。因此药物考虑去甲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无升PVR作用),并在循环稳定后加用正性肌力药物。

血压正常的休克:考虑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或升压药。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nwm.com/xkzd/10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