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病No.1消化不良
各种美食是中国人庆祝节日的杀手锏,对于管不住嘴的宝宝来说,美食有时也会成为安全隐患。饮食不规律和暴饮暴食是节日里宝宝最爱出的问题。加之节日里家家户户备有大量触手可及的零食,大人也会在节日里放松对宝宝零食的限制,宝宝就会因为吃多了零食影响正餐的摄入,扰乱肠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
消化不良的宝宝会出现肠胃不适,排便次数不是特别频繁,大便非常臭,量很大,略稀,但不会呈现水样便,且大便中常常夹杂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
何时需要看医生:
妈妈可取医院做个简单的化验,判断是否有病菌感染。如果没有感染,确诊仅是消化不良型腹泻,可以不必服药,在家调整饮食即可。
护理特别提示:
消化不良症状缓解后不能马上给宝宝进补。宝宝出现肠胃问题,往往会导致体重不增,甚至下降。看着短短几天时间就瘦了一圈的小人儿,父母难免心疼着急。因此,等宝宝症状稍有缓解,父母就会迫不及待地开始给宝宝补充营养。事实上,宝宝娇嫩的胃肠道出现不适,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恢复。即使消化不良的症状缓解,也并不意味着胃肠道功能完全复原。如果此时大量摄入肉类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就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因此,在症状刚刚开始好转的一段时间里,宝宝还是最好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循序渐进地向正常饮食过渡。
节日病No.2食物过敏
走亲访友是节日里不可缺少的传统内容,利用假期出外游玩也渐渐为大家喜爱接受。在走亲访友和出外游玩的过程中,宝宝很容易接触到和自己家庭环境不同的新环境,以及新鲜的食物和饮食习惯。如果宝宝本身就属于过敏体质,就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提防因为“尝鲜”而导致的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症状表现:
由于过敏原和宝宝体质的不同,食物过敏的症状表现也会千差万别。通常情况下,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这3个部位的症状表现相对会比较明显。有些宝宝会同时出现多个症状,而有些宝宝则只会出现一个单一的症状,严重时宝宝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
何时需要看医生:
当宝宝身上出现大片的荨麻疹时,妈妈需要知道此时宝宝的消化道和呼吸道里也可能已经出现了同样的荨麻疹。如果宝宝没有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腹痛等症状,可以暂时在家观察,妈妈给宝宝涂些抗过敏的药膏。
如果宝宝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则需要让宝宝平躺,解开宝宝的衣服,抬高宝宝的后脖颈,以便让宝宝的呼吸道尽量打开。开窗通风,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宝宝腹泻或呕吐,妈妈需要立即给宝宝补水,以防出现脱水症状,医院。
护理特别提示:
目前尚没有对食物过敏的有效治疗方法。当确定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后,妈妈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让宝宝避食该种食物。妈妈一定很关心,如果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就永远都不能吃这种食物了吗?不是的,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他的免疫系统和胃肠道屏障功能也会逐渐成熟。在小时候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可能逐渐能够耐受。但也有一些食物比如鱼虾或花生,因其含有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一旦宝宝对其产生过敏反应,也很可能终生都不能耐受。
节日病No.3感冒发烧
守岁、狂欢严重扰乱了宝宝的正常作息,睡眠不足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打乱日常生活节奏,水分摄入不足,走亲访友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总之,这些都为感冒发烧埋下了隐患。
感冒发烧的症状表现:
如果你认为宝宝感冒也和我们大人一样,是从嗓子疼、流鼻涕开始的话,那么你一定是位新手妈妈。由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健全,局限能力低,孩子越小发病就越会从全身症状开始。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宝宝感冒最初的表现往往是发烧,接着才会陆续出现咳嗽、流鼻涕等局部症状。
何时需要看医生:
在家护理的前提必须是,宝宝的精神状态很好。如果宝宝的体温退到正常值,但依旧持续哭闹或精神萎靡,往往说明宝宝病得比较严重。父母不可继续在家护理,医院就诊。
护理特别提示:
宝宝发烧时,妈妈要随时测量体温,并做好体温记录。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需要按医嘱服用小儿口服退烧药。除了服用退烧药,妈妈还可在宝宝低烧时,或者两次退烧药之间,利用比如泡温水澡、贴小冰贴等物理方法辅助宝宝退烧。
给宝宝擦鼻涕的时候,动作尽量要轻柔,否则容易因为反复擦拭,而造成鼻部皮肤红肿疼痛。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温水帮宝宝清洗鼻涕,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宝宝娇嫩的皮肤了。比起流鼻涕,鼻塞的宝宝要更难受一些,在家里妈妈可以采取雾化、喷生理盐水等方法帮宝宝缓解症状。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对付嗓子疼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喝水,必要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些含片来缓解疼痛。妈妈更担心的往往是不会表达的小孩子,事实上,小宝宝相对成人而言,对口腔的疼痛感觉要弱得多。因此,妈妈大可以安慰自己,宝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疼,从而让自己的精神放轻松一点。
当宝宝剧烈干咳的时候,可在咳嗽的间隙,及时给宝宝喝口水,或仅仅是提醒宝宝吞咽一下,往往这样就能够中断持续的干咳。不至于让宝宝咳到呕吐了。痰作为一种分泌物,粘在气管壁上,不利于气管壁炎症的修复。因此对于有痰的宝宝,父母可利用外力帮宝宝把气管壁上的痰液震荡下来,从而方便咳嗽力量较弱的宝宝将痰咳出。具体手法如下:把宝宝的背部,分别以肩胛骨为横轴,脊柱为纵轴,分为4份。空掌由下向上拍打左边两份,再空掌由下向上拍打右边两份,左右交替进行。拍打时要用些力,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节日病No.4外伤急救站
节日里,准备大餐、招呼客人……作为女主人的妈妈总会格外忙碌,有时会疏忽对孩子的照料。再加上家中也比平日人多混杂,安全隐患也有所增加。当宝宝出现了磕磕碰碰等小外伤,妈妈该怎么处理呢?
烫伤了怎么办?
迅速用流动水给宝宝冲洗伤口,持续10分钟以上。待伤口周边衣服充分泡湿后,小心脱去衣服,必要时用剪刀剪开衣服,暂时保留粘住伤口的部分,尽量避免将伤口处的水泡弄破。脱掉衣服后,将伤口浸入冷水中,继续浸泡10分钟。然后用干净的毛巾、保鲜膜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医院就诊。不要随意涂抹外用药膏、酱油、橄榄油、色拉油、清凉油、牙膏等物品,以免导致伤口凝结粘连,增加医生处理伤口的难度。
被狗狗咬了怎么办?
宝宝被宠物咬伤后,首先要用自来水、干净的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如果宝宝被狗狗咬伤,最好同时用20%的肥皂水冲洗伤口或直接用肥皂清洗伤口。如果伤口较深,流血较多,最好用洁净的纱布或手帕覆盖在伤口上,压住伤口,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即使伤口不深,医院,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不是只有被狗狗咬伤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从理论上讲,被猫、松鼠、荷兰猪等哺乳动物咬伤都是可能感染狂犬病毒的,最好及时医院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磕破头怎么办?
如果宝宝大哭,妈妈反而不用担心,至少证明宝宝还有意识。如果宝宝对妈妈的呼喊没有反应,像睡着一样,就需要立即拨打医院。宝宝虽然有意识,但表现出很疲劳,想睡觉,也可能提示有大脑损伤,妈妈最好带宝宝看医生,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头磕破了,伤口不深,流血不多的话,妈妈可以用清水清洗伤口后,用创可贴包扎处理。但如果伤口较深、出血较多,就医院。去医院过程中,不要再让宝宝进食进水。因为缝合伤口可能需要进行麻醉,如果宝宝进食进水,手术时间就需要向后延迟,影响对伤口的及时处理。
磕掉牙怎么办?
如果牙齿没有磕掉或折断,也没有明显的嵌入牙龈或脱出,只是出现轻微出血或牙龈红肿,医院处理。如果牙齿掉落、折断或明显松动,就最好立即带宝宝看急诊。医院时,一定要将其泡在牛奶或生理盐水中,或直接含在口中。即使牙上沾上了脏东西,也不要自行用牙刷刷洗。如果宝宝的牙齿磕歪了,妈妈不要擅自帮宝宝扶正,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保护好伤口,医院是最恰当的做法。
被零食卡住了怎么办?
妈妈要保持镇定,安抚宝宝不要哭闹,鼓励宝宝尽量咳嗽,以期将异物咳出。如果不能咳出异物,妈妈就需要根据宝宝年龄选择相应的急救方法。
如果宝宝小于两岁,妈妈需要让宝宝趴在自己的大腿上,保持宝宝头稍低于躯干,妈妈用手掌拍击宝宝背部,争取将异物拍出。如果宝宝大于两岁,妈妈可从背后抱住宝宝,一手握拳,顶住宝宝上腹部(心窝处),另一手手掌压在拳头上,双臂用力做向上、向内的紧压,有节奏的一紧一松,直到将异物排出。
眼睛撞伤了怎么办?
立即帮宝宝受伤的眼睛进行冰敷,大约敷15分钟左右,这样可以减轻宝宝的疼痛和眼睛的肿胀。如果宝宝的眼眶变黑或视力模糊,可能是眼球内出血,需要立即医院就诊。如果看到宝宝的眼睛流出鲜血,妈妈需要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手绢稍用力压住伤口,帮助止血。血止住后,再用纱布将眼部轻轻包扎。千万不要尝试拿掉粘在眼睛或眼皮之内的任何物体,也要避免宝宝碰压眼球或揉擦眼睛,医院让医生处理。
文/一帆专家支持/陈英(医院儿科专家)
文章来源:《我和宝贝》杂志,欢迎分享,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如果您觉得该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