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危害
提到血压,人们经常有“怕高不怕低”的误区。
特别是对长期低血压即血压低于/60mmHg的情况来说,人们远远不像对高血压那么重视,因为在一些人看来,低血压多半是“良性”的,后果不那么严重。
其实不然,低血压并非什么好兆头。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低血压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梗、脑血栓等)、肾功能衰竭、晕厥、休克、骨折的发生风险,而且长期慢性低血压还可导致抑郁症及老年性痴呆!
低血压的分类
(一)急性低血压
指人体正常或较高水平的血压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后,突然发生血压明显下降等临床表现,其主要包括休克和晕厥两大综合征。
1.休克
包括心原性休克、出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
2.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是指患者从卧位、蹲位变为直立位时血压快速下降,3分钟之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或者站立3分钟之内血压直接降至90/60mmHg以下,常伴有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二)慢性低血压
1.体质性低血压
易见于体质瘦弱的年轻女性,可有低血压家族史。
2.未发生晕厥的直立性低血压
常伴有头晕、乏力、健忘等症状,卧立位试验或倾斜试验阳性。
3.特发性低血压
多在中年以后发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病程进程缓慢,常伴有头晕、眼花、乏力,甚至晕厥样症状及阳痿、无汗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变性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导致小动脉收缩功能障碍相关。
4.继发性低血压
●容易引起低血压的疾病:
某些心血管疾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严重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等;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等。
●容易引起低血压的药物: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特拉唑嗪、硝普钠、心得安、甲基多巴、胍乙啶等;
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
利尿剂,如速尿、双氢克尿噻等;
镇静安眠药,如安定;
抗焦虑抑郁药物,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奋乃静、氯氮平等。
低血压的表现
低血压的症状
1.疲乏、无力
2.头痛、头晕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
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
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病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压过低本身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4.其他:
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低血压的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跌倒和晕厥发生。
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病因明确者应尽量去除病因。急性体位性低血压主要针对病因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01急性期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一般为一过性病程,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
首先要做好防护,防止摔伤。其次要迅速安排患者平躺,呼叫确定其意识,给予快速饮水(可给淡盐水)等措施。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没有明显缓解,考虑送急诊就诊。
02非药物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前尚无新的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避免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如快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等,避免增加腹腔或胸腔压力的动作,如便秘、排尿时用力过度或抬重物时憋气等。
1.调节盐和水的摄入量,考虑适当增加钠盐(每天6~10g)和水分(每天1.5~2L)摄入,有效增加血浆容量,维持血压水平。快速饮水0.5L可在5~15分钟内快速升高血压。不过,高盐摄入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或死亡,须谨慎监控。
3.饱餐(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大量饮酒容易诱发低血压,提倡少食多餐、戒酒,餐后适当休息后再运动。
4.坚持适当的体力锻炼,如游泳、跳健美操、骑自行车、步行等,增强体质,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5.睡觉时采取头高位,将头部抬高15~30cm左右,有助于保持脑血流量,降低卧位高血压。
6.纠正贫血,补充饮食中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对一些患者有帮助。
7.对于症状持续时间长且较为明显的患者,发生晕厥或骨折风险较高,可考虑暂停服用降压药物。
8.采用弹力疗法,如穿戴腹带、过膝袜、连裤袜或弹力长袜,减少下肢静脉床的血容量,提高外周阻力。弹力疗法对血压无明显影响,但可轻度缓解症状。
03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不能使低血压症状得到缓解,这时就可以考虑配合药物治疗,具有升压作用的口服药物主要有米多君、氟氢可的松、屈昔多巴等。
注意事项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主要是提醒卧位的患者在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可先活动小腿肌肉,先由卧位转变为坐位,几分钟后再站立。
避免长时间站立和暴露于炎热的环境中,转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可以双腿交叉站立、下蹲,紧绷大腿和臀部肌肉等。
我科医院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合作医联体----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设有心脑血管病专科门诊、住院病房、及重症监护室(CCU)、介入导管室(DSA)、远程心电中心。可开展心脑颈椎部肾动脉/下肢等外周血管等部位的造影检查,冠脉支架植入,心律失常的心内电生理介入检查、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安装,先心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的介入封堵,静脉曲张的消融术等诊疗项目。
预约